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7:40 江南都市报
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大会现场 记者许南平摄

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孟建柱同志正在作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开创江西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图)

  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孟建柱代表中共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吴新雄主持大会 642名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

  本报讯 首席记者傅云、记者罗德斌报道:肩负着团结和带领4300万江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的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2月12日上午在南昌隆重开幕。

  盛世喜逢盛会,全省人民欢欣鼓舞,英雄城南昌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绽放的鲜花,飘扬的彩旗,把红谷滩南昌会展中心装点得庄重而又热烈。上午8时30分,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党代表们意气风发陆续迈入庄严的会场,一张张欢畅的笑脸透露出自信,一句句激昂豪迈的言语表达着迈向新征程的坚定信心。

  这次大会是在我省加快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赣,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

  大会开幕式在南昌会展中心举行。会场庄严、热烈,金色的党徽在鲜花、红旗的簇拥下熠熠生辉。主席台对面悬挂着巨幅标语:“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赣,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有孟建柱、吴新雄、傅克诚、彭宏松、王宪魁、董君舒、陈达恒、刘上洋、舒晓琴、潘逸阳、余欣荣、郝敬民。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全国政协常委舒圣佑,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智权,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朱治宏;在昌的地方副省级以上党员老同志狄生、刘仲侯、卢秀珍、马世昌、陈礼久、冯金茂、张克迅、王昭荣、张逢雨、周慹平、黄名鑫、华桐、钱梓弘、周述荣、钱家铭、胡东太、梁凯轩、梅亦龙、江国镇、叶学龄、杨永峰、吕良、李修源、阙贵善、李迎;部队正军级以上党员老同志董超、陈伊、王冠德、郑仕超、廖少仪、刘达迎、汤平、金光华;两院院士潘际銮、张文海、石屏;各民主党派省委会主委、名誉主委、工商联会长和无党派知名人士万学文、胡振鹏、黄懋衡、刘运来、张华康、金异、陈清华、李华栋、陈癸尊、喻长林、吴永乐、廖延雄、戴执中、黄立圻等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列席本次大会的副省(军)级党员领导干部。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十分关心,特派黄金生、师宝祥、李博、张义梁同志前来参加和指导会议。

  大会由吴新雄同志主持。上午9时,大会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幕。

  出席大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应到662人,实到642人,符合有关规定。

  孟建柱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的报告。报告分五个部分:一、回顾不平凡的五年,全省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二、牢牢把握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作为;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五、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孟建柱同志在报告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根据大会安排,中共江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审议。

  南京军区党委,以及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的江西省委员会和江西省工商联合会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列席今天开幕式和本次大会的还有,不是本次党代会代表的第十一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省纪委委员,省委、省政府直属厅局级单位的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在昌的中央驻赣厅局级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

  乘党代会东风打造“四个宜春”

  ——访宜春市委书记宋晨光

  昨日,宜春市委书记宋晨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00年8月宜春“撤地设市”,召开了中共宜春市第一次代表大会。6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宜春崛起之路,提出了“心圈廊”(注:在宜春中心城区发展以医药、机电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在丰樟高经济圈中,发展煤、电力能源、酿酒等产业;在320国道经济走廊中,高安、上高、万载、袁州工业园带、企业簇群带、优质农产品基地带初步形成等)发展构想;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锻造了宜春精神,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呈现出“经济提速、城乡变样、群众得益、和谐兴旺”的喜人局面。

  宋晨光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我省谋划了今后5年的宏伟蓝图。我们决心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强劲东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实施“心圈廊”发展构想,按照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前列”的总体要求,突出决战工业园、建设新农村、做大市本级,切实把宜春市建设成为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基地、实力雄厚的县域经济强市、环境幽雅的生态休闲城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之地,进一步推进宜春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全力打造活力宜春、实力宜春、魅力宜春、和谐宜春。

  宋晨光满怀信心地说,要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实现“一个前移、两个翻番、三个进一步提高、四个前列”的目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确保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谐宜春建设水平和党的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创建、社会事业发展在全省站前列,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作出宜春新的贡献!(记者熊俊萍)

  把萍乡建设成新型工业城市

  ——访萍乡市委书记谢亦森

  昨日,萍乡市委书记谢亦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后五年,萍乡将以“开明开放、求实求新”的城市精神,努力构建活力萍乡、繁荣萍乡、和谐萍乡,把萍乡打造成赣湘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和文化旅游商贸城市,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谢亦森告诉记者,萍乡作为享誉百年的“江南煤都”、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到2010年,萍乡将实现“两个翻番”,即财政总收入、工业销售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50亿元和1000亿元;实现“三个领先”,即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三项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行列;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工业占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提升产业结构转型优化水平,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六个更加”,即城乡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安全生产更加扎实有效,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谢亦森说,今后五年,萍乡将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工业是立市之基、富民之本、培财之源。要建设经济强市,就必须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在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植和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城市。

  谢亦森表示,未来五年,萍乡将充分利用正处于“长株潭”城市群和“萍宜新”城市群之间的独特区位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做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紧紧围绕把该市建设成现代化生态型赣湘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并依托320和319国道,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芦溪、上栗城区与萍乡中心城区的对接和融入,科学构筑组团式城市发展框架,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记者陈建新)

  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和幸福感(图)

  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孟建柱同志报告解读

  在昨日举行的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孟建柱作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的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江西的发展历程,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未来五年,我省在强省、富民、城建方面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变成人民群众的财富。

  发展方向

  在新的起点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上,努力做到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综合经济比较好,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城乡发展比较均衡,人与自然关系协调,整个社会和谐,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和幸福感,为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山清水秀、和谐平安的新江西迈出关键性的一大步。

  五年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两个翻番”,力争全省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一万亿元、财政收入超过一千亿元;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理念 “和谐精神”

  此次报告中提出“和谐精神”十六个字,即“与人为善、见贤思齐、包容宽容、尚荣知耻”。

  大力倡导与人为善,使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多尊重信任,多支持帮助,多关心关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事业发展。大力倡导见贤思齐,虚心向先进学习,真心为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功叫好,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大力倡导包容宽容,理性看待社会现实,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努力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大力倡导尚荣知耻,明荣辱之分,做尚荣之事,拒为耻之行,坚决反对不明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言行,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和谐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基础上。

  精彩观点

  1.江西正处在崛起进程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西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江西正处在从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正处在崛起进程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我们不能松劲,更不能懈怠;我们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

  2.要始终把权力当作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义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并切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就能造福人民,使人高尚;以权谋私,就会为害社会,走向腐化堕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把权力当作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义务,坚持以为民掌权为本分,以为民造福为天职,慎用权力,用好权力。

  3.为广大群众办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难题,比一百个空洞的口号更重要

  坚持为人民创造政绩,靠求真务实创造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尊重科学、真抓实干作为创造政绩的唯一途径,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坚决防止片面追求政绩、脱离实际,坚决防止追逐眼前政绩、损害长远利益,坚决防止搞虚假政绩、劳民伤财,坚决防止为凸显政绩,不计政绩成本、不讲为政道德。各级干部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真情凝聚群众,以真心赢得民心。为广大群众办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难题,比一百个空洞的口号更重要!

  过去五年不平凡 江西初显崛起态势

  最显著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七成

  五年来,全省最显著的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江西崛起的态势初步显现。

  初步预测,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4610亿元,比2001年增长1.12倍;人均生产总值10660元,同比增长1.0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73倍;财政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1.5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亿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同比增长70.7%;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同比增长60%。“十五”计划提前一年全面完成。

  最突出变化 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江西

  五年来,全省最突出的变化是形成了全面开放、深化改革的格局,赣鄱大地充满生机活力。

  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人均水平居中部地区首位,利用省外资金大幅增加,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江西。对外贸易成倍增长,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经济的对接与互动向纵深发展,与港澳台的经济联系和对外交往日益加强。提前一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全民创业方兴未艾,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最难得变化 高层次人才进多于出

  五年来,全省最难得的变化是着眼长远发展,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

  近五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前五年增长2.63倍,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先后竣工或正在抓紧建设。出省主通道及省会至各设区市公路均实现高速化,铁路和机场建设大力推进,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农业基础设施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9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人才跨省流动进出比由1∶7转变为1∶1,其中高层次人才实现进多于出。

  最可喜变化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五年来,全省最可喜的变化是围绕加快崛起,形成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促进和谐平安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全省政治社会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最深刻变化 全省兴起创业热潮

  五年来,全省最深刻的变化是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变了、干事创业氛围浓了、自信心更强了。

  在深入持续的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推动下,全省上下破除各种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求新思变、加快发展的意识大为增强,专心干事、齐心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干部群众在亲身感受全省的发展变化中,对江西的未来充满信心。

  未来五年更精彩

  A 强省篇 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

  1.加速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

  【报告点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扩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生态化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2.建设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

  【报告点击】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市场、有技术、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国有大企业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3.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报告点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统领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基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

  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报告点击】全面开放、全民创业是促进江西崛起、加快富民兴赣的两个战略支点。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建设水平,努力把我省建设成融入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B 和谐篇 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1.吸引各类人员创业

  【报告点击】要进一步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领头创业,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引进省外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来赣创业,激励各级干部在富民兴赣中干出一番事业,使“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成为赣鄱大地蓬勃发展的创业潮。

  2.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报告点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增收:

  完善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努力实现群众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同步增长。注重分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行业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再就业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良性互动。

  -相关链接 对零就业家庭保证一人就业

  据了解,为加大就业,我省财政部门将通过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增加对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对贷款回收率达到100%的此类诚信社区进行奖励。对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政府将保证一人就业。

  教育: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力争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相关链接 城乡义务教育

  免学杂费

  据了解,从明年开始,我省将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资助政策体系,实行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对义务教育阶段城乡贫困家庭学生除了免学杂费外,还将实行一免一补,即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而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可获得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也可获得资助,具体资助标准和办法即将出台。

  医疗: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后两年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农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

  -相关链接 大病医疗救助覆盖贫困家庭

  已出台的《江西省社区卫生“十一五”规划》中指明,95%以上城市街道和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上都能被覆盖。据了解,对于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民和城镇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社保:

  依法扩大城镇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住房:

  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制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相关链接 个人可申购经济适用房

  我省关于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相关政策已经省政府原则通过,申请购买程序将按“认定资格、个人申请、政府审核、公开公平、依次排序、网上公布、全民监督”的原则进行制定。同时,让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基本住房工作实行市长负责制,每年年初省政府要同各市市长签订责任书,年底检查验收。已经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将不能上市,不能出租,不能作门店等非居住性用途,包括转借给他人居住。一旦改变其使用性质,政府将收回其所购经济适用住房。具体办法近日将予以公布。

  C 城建篇 以南昌为核心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

  1.南昌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报告点击】大力支持省会南昌加快发展,全面提高产业、人口、资源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强化核心增长极的作用,使之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2.赣州、九江、上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报告点击】赣州和九江、上饶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加大建设力度,分别建成对接珠三角、

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

  3.景德镇、萍乡等7个设区市建成50万城区人口的城市

  【报告点击】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宜春、吉安、抚州要明确城市定位,加快人口与生产要素集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设区市人口达到或超过50万,形成以更多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增长板块。

  4.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

  【报告点击】在发展沿京九线城市带和沿浙赣线城市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城际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大力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对外发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将我省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之中,对内促进区域经济分工,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全省经济繁荣。

  文/记者郭宁 图/记者许南平

  第十二次党代会文艺晚会昨精彩亮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