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图片产业发展论坛专题 > 正文

新华社黄文:新华社图片经营关注多媒体化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7:47 竞报
新华社黄文:新华社图片经营关注多媒体化趋势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首席市场分析师黄文发表讲话。摄影 胡津南

  主持人崔波 : 谢谢于总!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以最快的方式结束今天的演讲,下面还有四位嘉宾,曾璜、高磊、匡展宇、黄文,现在请黄文女士讲讲新华社在这块的做法。

  黄文 :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走到台上来我觉得挺担心的,因为前面几位发言都是非常高水平、高质量的,我原本带的发言提纲不是打算讲新华社在图片市场化的竞争当中已经怎么做、打算怎么做,既然给了我这么一个命题作文,我就改变我的发言计划,简单介绍一
下新华社的情况。

  新华社作为几十年里面一直最大的和处在主导地位的这样一个新闻信息发布传播的机构,在最近这几年里面实际上也非常强的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竞争,在2002年的时候新华社开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营销总平台,把他的业务从过去纵向的利益分割变成横向的利益切割,也就是说把各个新闻采集发布部门的内容采集专门整合程度内容部门,而将产品的发布和销售整合成营销部门。尽管新华社在过去这么多年里面,在中国新闻宣传的行业当中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我们市场化的程度其实并不高,因此进行这种市场化的运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如果要专门说到图片这个行业来说,我们从2002年成立营销总平台之后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当中,应该说作为一个官方的新闻发布机构,由于有着70多年的历史沿革、政策上的优势,并且是一种双轨的操作制度的情况下,新华社应该说占有一定的先机的,因为我们在整个的中国,包括世界的一些很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占有了相当庞大的用户网络。到现在为止新华社在全球各种新闻信息的用户已经超过了5万家,其中有相当一批是新信息用户。

  应该说在新华社的图片经营方面我们在目前中国地市一级以上的报纸媒体上的占有率应该是百分之一百的,除了新华社自己一百多名的专业摄影记者招聘之外,就像刚刚柴继军讲的新华社在2000年3月份开始启动了一个专业网站叫中国图片总汇,专门负责来代理全国各地专业和非专业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把他们推广到中国乃至国际我们终端用户的手中。应该说这个工作在这几年当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图片总汇签约的摄影师也达到了3千人,他们作为新华社转职摄影作品的重要补充,实际上在新华社的图片发表体系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报纸媒体之外,我们现在开始非常关注几个杂志的用户市场和几个新兴的市场,新华社专门有网络、网群和广电的服务部,这块我们把目标定在全国海量的网站和网络网群的用户上,并且在研究和推广,当然首先在一个很原生态基础的层面上推广无线的图片服务。无线的图片服务特别是手机服务,由于传播规律的不同,使得影像的采集、发布、传送的互动有自身的一套规律,还需要专业的摄影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它的产品业态也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图片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因为考虑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的平面媒体,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个网络的转型,而在网络化的转型当中又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个无线化的转型,因此我们预测对于屏幕的阅读将成为未来一代,可能未来十年,我们说的屏幕这一代,他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个大胆的预测,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的平面媒体将会把他们现在作为附属的网络版和他们的网站作为他们更主流的甚至是唯一的发布方式,而放弃纸媒的传播。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图片从采集到编辑、到发布都将会有一个本质上的规律上的改变,因为由于屏幕分辨率的要求,包括信息

高速公路的通道限制,使网络的图片编辑,尤其是手机屏幕的图片编辑,会发生着一个重要的变化,因此我们在产品开发方面在做着相关的努力。

  除此之外,新华社有一个这几年来一直在着力开发的新华社的多媒体数据库,也就是我们开始讲文字、图片、固定影像、音频、视频产品共同整合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也就是我们多媒体图片库虚拟平台上进行展示,也是我们基于世界多媒体发展的趋势做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和采取的先期行动。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受到巨大限制的现实不同,在很多的传统媒体进行网站设置的时候,他们开始全方位的使用多媒体方式的展现,当然发展到极致的是现在彻底抛开的平面媒体展示方式,而是直接以虚拟空间进行展示的新兴媒体,比如网络杂志、网络报纸。像在中国做的比较成功的一家网络杂志,从2005年第一次推出他的网络版杂志,到现在已经成功的形成了超过一亿次的电子推送,而目前他的月下载量已经超过了600万份。我们看到他整个的展示方式当中,他不仅仅有文字、图片、固定影像,还加进去了很多活动影像、音视频产品,包括一些活动影像的广告。

  这种趋势就使得我们新华社作为新闻内容的供应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这样的一个综合性的需求,所以我们也着力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到共同的平台上,以满足未来不同的媒体在转型以后媒体对不同产品的全方位的需求。所以我们会特别的关注媒体多媒体化的趋势。

  同时我们还关注了一个新的趋势,实际上也是最近跟路透社和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的感触,就是市民的新闻采集工作,在社会上最近也流行一个词汇,就是“市民记者”或者“市民摄影记者”,也就是那些手拿着非专业的摄影机,甚至是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相机,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都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的普通的非专业的人员,他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采集现在已经开始强力的进入到了世界传媒的主流圈。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实际上就是伦敦的地铁大爆炸,路透社和美联社相继播发了由普通的敌害爆炸案的受害者,在现场拍摄的非常低素质的但是非常生动的照片发布在这个版面上。

  包括我们的同行京华时报在去年8月份第一次把一张由普通的受众拍摄的崇文门地铁站火灾的照片,破天荒的用在了头版的位置上,这标志着平面媒体对新闻采集的关注,在国外也有专门的网站关注这方面的作品,新华社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在进行相应产品的开发。我们认为现在路透社也好、YAYOO也好,都在整合他们市民非专业的新闻产品,这些产品的存在一方面解决了当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专业人员不在场的困境,从另外一方面讲,由这些世界权威的新闻发布机构发布这些市民采集的新闻和影像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个这种影像可信度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我们最担心的是这种照片里面有没有假照片或者假新闻,未来由路透社或者新华社发布这种新闻,有相关的识别和专业人员的处理,应该能够使它的可信度提高,因此应该是一个双赢的态度。这个毫无疑问会给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致命的讨论,本来1991年海湾战争到现在,全球图片市场的价值都在直线下降,在中国图片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又存在无序的竞争,对摄影师的存在已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们的摄影师是数以亿计的摄影师队伍,我们知道全球有很多人都拿着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使得影像的消费变得非常随意,今天拍摄,每天刊登,后天丢掉,这样摄影师的图片价格又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这对我们的专业摄影师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也就是标准在提高、价格在下降。但是作为新闻的获取者或者受众,他们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就是他们会用更好的钱、更短的时间看到更多的信息,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优喜参半的事情。

  我上个星期参加一个国际摄影展,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受到最高礼遇除了外宾之外是一些图片经营者、图片收藏者和著名的图片编辑,如果按照旅馆的级别,四星、三星、两星,摄影师是住在两星级宾馆里面的,从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看到了整个社会主义的消费浪潮中,生产者反而被放在了最次要的位置上对待,经营者也就是中介机构现在进入到舞台的最核心的位置上,边沿着大佬的决策,中国的这种情况会在相当的时间里头爆发性的出现。而且在整个的影像生产圈里将出现一个我们说的名利场效应,也就是说摄影师将越来越多的为金钱而拍照,这一点是否会影响到整体的传播趋势,甚至影响到摄影本身的业态和自身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当然新华社关注的内容还没有到那么远,比如图片的收藏、图片的拍卖等等就是这种更细化的或者更非媒体行业的存在,但是作为市场的分析人员我们已经很敏感的感觉到看到这些东西,并且希望把这些信息拿出来跟朋友们做一个分享。作为一个同业,也做了一个叛了变的摄影工作者,我也希望拿出这些信息跟大家交流。就说到这里,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