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交使者助大国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7: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在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等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举行,中日关系打开僵局重现曙光,中俄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东盟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举行……一场场外交大戏,使国人振奋,让世人瞩目。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国驻外大使,请这些“中国外交
行者”点评国际大势,阐述中国与大国关系,解读全球热点事件。同时,我们采访了曾在外交战线上长期奋斗的一些资深外交官,请他们给我们讲述在耀眼的闪光灯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中日关系

  打开僵局重现曙光

  受访者: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

  记者:您认为日本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王毅: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全方位外交,视大国为关键,周边为首要。日本既是大国之一,又是周边近邻,具有双重属性,是我们在运筹外交全局中经常需从多角度考虑权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在经济上已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利共赢关系。

  记者:今年中日关系为什么能够实现转圜?

  王毅:近几年来,经过日本国内的讨论和反思,不赞同参拜的声音逐渐占了上风。今年8、9月间日本政权更迭之际,根据日本民调结果,八成以上的日本民众要求尽快改善对华关系,打开邻国外交。在此背景下,双方通过认真和反复磋商,终于就克服这一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推动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从而为恢复两国领导人会晤,启动改善关系进程创造了必要环境和条件。

  记者:如何评价安倍首相访华成果?

  王毅:今年10月8日,安倍首相上任不到两周即决断出访中国,从而成为日本战后60多年来第一位把中国作为首访国的首相。访华期间,安倍首相分别与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此访问打破了中日政治僵局,打开了两国关系希望之窗,朝着改善与发展两国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者:你出使日本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王毅:第一个感受是中日友好仍然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第二个感受是日本上下极为关注中国和中日关系。日本报纸、电视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消息,报道量和关注度在世界上恐怕名列前茅。第三个感受是两国之间需要增进新的相互理解。

  中美关系

  由利益攸关方到合作者

  受访者: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一年的中美关系?

  周文重:今年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高层交往和各级别对话频繁。特别是,胡锦涛主席4月成功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与美国总统布什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了新的重要共识,确认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是建设性合作者。这给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两国元首还在圣彼得堡、河内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晤,并经常通电话和书信,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记者:中美两国如此频繁地交往取得了哪些成果?

  周文重:中美在反恐、执法、卫生、科技、教育、文化、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朝鲜半岛核、伊朗核、苏丹达尔富尔等国际与地区问题以及联合国事务方面,也进行了有效的对话与协调。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两军交往也在增加。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内涵。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今年1月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到了2145.2亿美元。

  中欧关系

  领导人建立深厚个人友谊

  受访者: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记者:您怎么概括这一年来中欧关系的发展?

  关呈远:从政治角度看,中欧双方互信增加,高层互访不断。从中方来看,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都访问了欧洲;欧洲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许多国家领导人访问中国。领导人之间密切接触建立了比较深的个人友谊,交谈时都比较坦诚,比较深入,这对加强中欧相互理解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方面是中欧的政治对话,特别是战略对话深入。目前,中欧副外长级的战略对话已经开展了两次,对话的话题广泛,不仅谈双方关系,而且讨论国际和地区问题。

  第三是成功举行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记者:这一年来中欧经贸的发展如何呢?

  关呈远:中欧经贸合作发展势头之猛超过我们自己的预料,欧盟方面很多人也始料不及。我们同欧盟进出口总值每年以24%的速度增长。今年1月到10月,中欧贸易额达到2189亿美元,如果11月、12月份发展正常,今年完全有可能突破2500亿美元。欧盟稳稳地占据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也保持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法关系

  正在经历历史最好时期

  受访者: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

  “我任中国驻法大使三年半来,中法关系的发展可以用非同寻常、令人激动、充满机遇、历史最好时期来形容”。在位于塞纳河畔的中国大使官邸,赵进军大使谈起了中法关系。

  赵大使说,纵观三年来中法关系的发展,可以清晰看到一条跳动的主线,即2003年至2005年中法互办文化年。中法连续两年进行大规模双向文化交流,这在中法关系史上是第一次,在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也是创举,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两国国界,文化年使中法关系高潮迭起。中方一年内370多个文化团组访法,又时逢中法建交40周年,极大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两国元首一年内互访,两国总理亦一年内互访。特别是,希拉克总统在这三年内两度访华,法总理拉法兰亦两访中国,两国高层往来频繁,是中法建交以来从未有过的,体现了中法关系的亲密性和特殊性。

  赵大使强调,中法关系在世界国与国交往中堪称典范,具有“战略性、全面性、示范性和成熟性”的特点。他列举了许多个中法外交关系中的“第一”: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战略磋商的大国;法国是欧洲最先反对联署反华人权提案、最早支持对华解除武器禁运的西方国家;中法博士生院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同外国高学历交流的先河;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欧洲是第一家;今明两年中法各自派遣400名青年才俊互访,这在中国对欧交往中也是先行者。

  外交故事

  布莱尔“玩笑话”传递重要外交信息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现在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所长。他曾是一位重要的驻外大使,而且是受命于“关键时刻”。

  离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还有3个多月,马大使提前到了伦敦。当时英国的局势有些复杂,保守党已经大选失利,而即将在5月1日重新执政的工党又不为中国所了解。对于香港回归,托尼·布莱尔是否会像其前任那样,与中国有较大分歧呢?无疑,这成了马大使必须了解的一个情况。可是,作为一名大使,能够拜会英国首相的机会毕竟不多。

  到任不久,马大使突然接到了默多克夫人的家宴邀请。马大使到后发现,默多克家里上宾如云,很多刚执政的工党成员都已到场,这其中还包括财政大臣布朗。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马大使便与他比较熟悉的布朗就此交谈了起来。谈着谈着,这位与布莱尔并称工党“双星”的财政大臣突然冒出了一句:“托尼来了!”

  大使回头一看,果然,英国首相正在端着酒杯与几个官员交谈。由于此前一直未曾谋面,马大使便打算利用这个场合向他取得大选胜利表示祝贺。

  马大使向布莱尔表示了祝贺,后者也很高兴,“相信英中关系将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相信香港回归会很成功。”谈了几句话后,神采奕奕的布莱尔像跟马大使开玩笑似的说:“我也希望去香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啊!”

  宴会结束,马大使认真揣摩那个“玩笑”。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出席的领导人只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英国查尔斯王子和两国外交部长,并没有中国总理和英国首相。那么,布莱尔为什么要加上这么一句?

  他揣测,如果布莱尔这句“玩笑”确实是在有意释放一个信号———他本人愿意出席交接仪式,那么,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对这个仪式格外重视,打算将其规格提高到首相层面,而且,这也意味着,英国方面愿意与我们一起实现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并以此为桥梁,将两国关系推上新的轨道。

  果然,当天深夜,英国首相府给中国使馆打来了电话:“刚才我们首相向你们大使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你们大使注意到了没有?”使馆回复:“注意到了”。对方又回答:“很好!”

  第二天一早,使馆刚刚上班,英国外交部又打来了电话:“昨晚我们首相向马大使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不知你们大使有没有向国内传达?如果没有,请赶紧传达……”

  其实,离开默多克的家宴后,早在英国首相府的电话打来之前,马大使就已在第一时间将此“敏感信息”向国内作了汇报,并且得到了国内的确认。

  本组稿件据环球杂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