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创新支农方式缩小城乡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9:08 黑龙江日报

  申宪武 本报记者 马云霄

  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相对不足,农民投工大幅减少,这使农田水利建设面临很大困难。五常市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化解了一道道难题,如今,民办水利越来越红火。

  由于国家投资和地方匹配资金相对有限,近年来,五常市积极倡导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他们提出农田水利建设要以“民有民营、民办公助、群众广泛参与”为重点,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农民积极投资入股农田水利建设。现在,全市涌现出一批民营农田水利建设大户,每年,当地农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

  2000年,五常农民刘显在政府的扶持下,承包了位于五常市小山子镇东、面积为8.87平方公里的胜丰小流域。几年来,这个小流域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多万元,地方匹配及群众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他们在流域内先后修整了水平梯田,栽植人工林,经济林,种草,并建设了一座小塘坝和一座农道桥。现在胜丰小流域年创造产值300多万元,当地农民人均多收入900多元。农民在实践中逐渐看到了民办水利的效益和实惠。

  链接

  2006年是我省财政支农力度最大的一年。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高达46.9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增幅近40%,比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增幅高3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省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了“民办公助”形式的支农方式,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效果不断显现。

  去年以来,省财政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建立“民办公助”形式的支农方式。通过先建后补等形式,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两年来,省级财政补助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2035万元,支持20个市县新建续建了50处小型蓄(提)水工程,拉动农民出劳106万个工日,新增蓄水能力480万立方米,新增旱田坐滤水种面积160万亩。

  与此同时,在全省8个贫困村开展了组建农机股份合作社试点,采取“大户”投资、财政补贴、贫困农户广泛参与的方式,组建新型扶贫联合体,通过大型农机具的广泛应用,使多年没有进行过深耕深暄的耕地得到有效整理,土地产出能力大大增强。在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土地合理流转,逐步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把贫困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非农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的要求,我省财政部门还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在现行资金来源渠道和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农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加强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将各种渠道、不同性质的资金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各项资金相互匹配、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已对小农水、扶贫、绿色食品、产业化、科技推广、农业保险六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肇东、龙江、甘南、泰来、抚远、绥芬河、北安等七县(市)。

  思路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以“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蓄水工程和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节水灌溉,加快节水型农业建设步伐。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强防汛度汛能力。积极支持我省西部干旱地区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建设中小型抗旱除涝控制性水利工程,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抗旱能力。

  与此同时,还将积极整合现有的各项财政支农资金,把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小农水、农业科技推广等各类农业资金捆绑起来,重点支持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草原围栏、新能源等“六小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创收致富能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