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路观感一路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9:08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吴利红 刘涧南

  

一路观感一路情

  当年的阿尔谢年科与董双森母亲。

  从莫斯科飞到北京,北京到哈尔滨,又日夜兼程从哈尔滨乘坐火车到佳木斯,再向东北经同江、过桦川、富锦,最后到达巴岔乡赫哲族村,阿尔谢年科夫这位俄罗斯老人的旅程大约绕过了半个地球。在48年后,为了重新返回当年他曾经降落过的地方,和他救助过的中国朋友再次握手,他自西向东跋涉了万里路程。

  这样长途的旅行,让阿尔谢年科夫先生见到了中国的城市、乡村,以及生活劳动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

  在北京,先生对中国首都的现代气派感到惊奇。从机场高速公路到长安大街,两侧的现代化建筑既不失雄伟,又不失轻灵。每一座建筑都与其他建筑不相雷同,又保持了建筑群整体上的和谐。在故宫参观,他对一砖一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每一块牌匾、每一个中文字符都要仔细询问其中的意义。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阿尔谢年科夫先生也只参观了故宫的一半,他和他的孙女对此都感到遗憾。还有一个遗憾,没有来得及登上举世闻名的长城。

  在哈尔滨,阿尔谢年科夫先生对中央大街的俄罗斯风情深为赞叹。他说,我们莫斯科有一条街叫做阿尔巴特大街,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与之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在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他对这样美丽的建筑能够保留至今表示了称赞。他说:“这是对俄罗斯文化的尊重,也显示出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看到修缮一新的建筑艺术广场,他开玩笑说:“看来,你们不需要俄罗斯人的帮助,也可以建成一座俄罗斯文化风格的城市了。”当他得知,哈尔滨是俄罗斯人访问最多的城市时,他一边点头一边说:“很自然,这样具有包容性的、国际性的城市,不可能不吸引俄罗斯人的目光。近百年来,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与中国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对他们的后代会产生影响。”

  在从佳木斯到同江市巴岔乡的途中,阿尔谢年科夫先生感叹说:“这里的土壤颜色、树木品种、基本地貌都和俄罗斯远东非常接近。在这里,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想起了当年的一次次飞行。”

  在巴岔赫哲乡,他看到了整齐划一的蓝瓦房。当他得知,近些年来,黑龙江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赫哲族人的居住状况,协助他们保护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时,他频频点头。

  在途经同江的时候,阿尔谢年科夫先生看到同江的街道两旁,很多的牌匾上都写着俄文,感到亲切又惊奇。当他得知,几乎每一天都有近千名俄罗斯边境居民前来游玩、参观、购物,十分感慨。在同江市,他对中国政府官员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也十分惊讶。他说,如果中国边境地区的官员都是这样精通俄语和对俄合作的专门人才,那么两国之间的合作就一定会更好。同江市委书记希望他再来同江,他很高兴,他说来这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在归途中,阿尔谢年科夫先生陷入了沉思。他要来笔和笔记本,不停地记下点什么。他说,这些天获得的印象太多、太深刻,他需要整理一下思绪,把自己的念头都记录下来,作为将来珍贵的回忆。(本报同江1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