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公布中国申遗名单 北京云居寺大运河入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5:07 北京晚报 | |||||||||||||
本报讯(记者 丁肇文)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记者发现,与此前全国六七十项遗产地入围的形势相比,此次申遗预备名单缩减了不少,经过整合和删减,在全国各地申报的129个项目中共有35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北京有大运河和云居寺两处遗产地入围。
全国35项北京两遗产地入围 据介绍,我国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由于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规定,今后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根据这一申遗形势的变化,国家文物局此次特别对此前预备名单中的一些申报项目进行了整合。如“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项目实际上包括了河北刘伶醉烧锅遗址、江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和四川水井街酒坊遗址、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3省的5处遗产地。而“丝绸之路中国段”,也涉及到了全国7个省区。此外,名单中还包括一些准备申报已经列入世界遗产的扩展项目,如河南新乡的潞简王墓准备申报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 此次全国共有35个项目入围预备名单,北京“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作为预备名单的第二项入围。此外,大运河作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8省市的联合申报项目也在名单之列。 监管保护不力将随时被“除名”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上午表示,重新设定预备名单,对于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但是进了名单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文物部门对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申报、保护和管理都要依照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预备名单将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预备名单的大门始终是打开的,对于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申报条件成熟的项目,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吸纳到预备名单中来;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如果其保护管理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威胁到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随时可能被从预备名单中删除。 “申遗热”演变成利益之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都有文化和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于提升遗产地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申遗热”。 专家认为,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在于保护,进入遗产名录可以为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保力度提供足够的道义、物力和制度保障。然而,目前,在国内一些地方,“申遗热”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利益之争。很多地方政府在申报前投入巨资进行宣传和造势,一旦申报成功,就背弃了当初的承诺,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甚至把遗产当做“摇钱树”。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年旅游收入都以亿元计,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很多地区的旅游业都变成了优先发展的产业,遗产自然成为最优先的资源。在很多地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之时即是破坏之始。为此,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国家文物局,近年来都加大了对世界遗产地的监管。 预备名单10年修订一次 据介绍,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我国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根据教科文组织的规定,至少每10年要修订一次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为此,国家文物局此次组织了预备名单的重设工作。 此次重设的名单公布后,国家文物局将把名单提交教科文全委会,由其将名单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王希宝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