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美关系中的经济政治学:911事件成转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0:04 财经时报

  紧密的经贸关系必然演绎着政治内涵,领导人不可能不“慎思之”。这就是双方即使有冲突也尽可能要“斗而不破”的隐衷

  “9·11”已经五周年了,5年来,中美关系进入了一种持续稳定的状态,颇让人感到欣悦。

  5年前,当具有浓郁保守主义色彩的布什政府上台执政时,因为中国被贴上“战略竞争对手”的标签,加之随后“撞机”事件的冲击,人们无不感受到当时中美关系的凛裂氛围,担心太平洋对岸两个大国关系向着并不太平的方向发展。

  尽管鲍威尔在当年7月访华时已提出中美要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使合作与对话随之成为处理两国关系最基本的要求。但一般都认为,促成中美关系转机的重大事变是“9·11”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无情袭击,它使美国突然看清一直在竭力寻找却浑然未觉的大敌所在。

  就是说,“9·11”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转机。

  这一说法同样得到很多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的认同,例如兰普顿(David Lampton)在2002年就认为,如果没有“9·11”,过去一年无疑会成为“中美关系的噩梦”。

  不过,对此持异议者尽管是极少数但同样存在,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就是否认“转机论”的代表之一,他认为不论有无“9·11”,中美关系“都将按既定方向发展”的代表者之一。

  真正的转折点

  最近在华盛顿与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学者有过交流。这个委员会是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后成立的监督美中经济关系对美安全影响的国会涉华机构。其研究部主任史万森(James Swanson)却抛开了“9·11”,他认为,中美关系“真正的转折点”始于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

  在中国入世充满曲折与艰辛的漫长过程中,曾几何时,认定美国要遏制中国的悲观论者认为,美国“永远也不会”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中美关系突显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十分深远”。

  记得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过一句话:经贸关系一直是动动荡不定的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此话回味余长。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长期过程来看,它并不总随着政治关系好坏的节律起舞。

  80年代中美关系可谓仍处蜜月时期,但当时迅速展开改革开放的中国,并未获得美国大公司足够的垂青。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干扰,中美关系进入了一种定位不清,角色不明的时期。

  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访美、台海危机,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问题”的大辩论,炸馆事件诱发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但中美经贸关系却一直体现出发展的常性,没有过多受政治关系干扰。90年代双方的贸易扩大5倍。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放,再也按捺不住的美国大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巨大投资项目在中国扎根。据估计,到2005年底,92%美国

500强(Top 500)都已经或准备在中国落户或设立办事处。

  中美关系内聚力

  也正是这样一种难以阻挡的自发力量,使得它成为增强中美关系内聚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崛起姿态日见明晰,中美在经贸问题上的相互依存性将更为增强。

  过去美国国会议员在辩论中国问题时,总认为“中国对美国的需要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要”。而在今天已是物换星移,时易势变了。

  中美贸易2004年达到1800亿美元,2005年走过2000亿美元。中国仍然有顺差,但美国对华出口过去几年超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中国成为美国第3大贸易伙伴,是维系其“一超”地位不致下滑的巨大新兴市场。

  中国虽有贸易盈余,但相当一部分仍回流到了美国,购买了200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的债券,考虑到在华尔街的投资当然更多。因此,中国成为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重大平衡者”,美国在经济方面,“需要中国”已是难否定的基本事态。

  一种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摩擦更多的关系。

  近些年来,中美双边经易摩擦时常出现,但双方的协调也更为频繁,经贸问题没有滑入政治化的现悬崖峭壁。而且处理分歧的过程中,双方协调的意义已超越双边。

  “斗而不破”的隐衷

  美国邀请中国财长和央行长参加G7财长会议,就在于世界经济、金融协调不能离开中国。

中国经济规模大大低于美国,也不及日本和欧盟,但“中国经济影响”可能仅次于美国“。美国内对G7的无能化抱怨已久,建立美中日欧”四国集团“取而代之的呼声时起时伏,有人甚至发出Why not G2?(为什么不是两国集团呢?)的疑问。作为全球经济双引擎的中美两国,客观上已要求更多负起为全球贸发展制定”路线图“和”道路交规“的历史重任。

  紧密的经贸关系必然演绎着政治内涵,领导人不可能不“慎思之”。这就是双方即使有冲突也尽可能要“斗而不破”的隐衷。尽管政治利益可能凌驾于一切,但经贸利益已成为政治利益的重要部分。

  说开了,如果出现恶性台独事态,中国以武止独,美国即使介入,也是完全取决于美国而非台独分子的利益。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早就有美国即使同情台湾“那也不是为了台湾”的解读。抛开美中交战势将给两个大国带来长久历史积怨的严重后果而言,单从经济方面考虑,这场战争“可能的代价就已经超越美国愿意承受的限度”。

  很多学者都认为,一旦台海危机可能引发中美兵戎相见的图像,开始出现在华尔街投资者的雷达屏,只要全球金融市场察觉到中国可能抛出美国政府债券,只要跨国企业领导人意识到,一旦美国经贸制裁中国大陆将导致全球

供应链严重瘫痪,并从而引发全球股、债市的全面崩盘,届时世界各国领导人、大企业家都将要求白宫采取断然措施,拆除引爆战争的引信。

  显然,经济因素的意义不论大小都将全面体现于政治决策之中,而这正是经贸关系演绎出的政治内涵。这使得美国抑制台独应有强大的内驱力。这是中美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美关系中的经济政治学界定的涵义之一。作者 傅梦孜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7,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