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寒冬,男婴产在江边窝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7:17 长江商报

  市民送去衣物,担心小伢健康热心人可拨打本报热线027—87666666资助

  他,一个在武汉流浪多年,靠拾荒和乞讨为生的流浪汉;她,一个以乞讨为生且生活难以自理的中年妇女。他和她,一年前因乞讨住在了一起。5天前,他们的儿子降临在江边临时搭建的窝棚中,5天过去了,周边社区好心的居民送去了一些衣物和食物,但令他们担心的是,小伢能不能平安度过这个寒冬。

  孩子只能喝红糖米汤

  昨日,武汉汉阳月湖街汉钢社区的杨先生向本报反映,他们小区对面江边的一个窝棚里,一对流浪人员生了一个男婴。昨日,他们在社区里募集了一些衣物和面条,送到流浪人员的家里。但是,现在天气寒冷,他们很担心婴儿的健康。

  昨日中午,记者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对面的江边找到了这对流浪人员的“家”:小窝棚位于一堆垃圾中间,约10平方米大小,江面上的冷风往窝棚里直灌。

  孩子的父母陈天宝和郭香莲坐在窝棚里,看到有人来访,陈天宝弓着腰从棚中走出来,而孩子的母亲似乎没有反应,面对墙壁,一言不发。陈天宝接受采访的时候,孩子哭了,只见孩子的母亲将薄薄的被子一掀,顺手抱起了孩子,拿起地上的一瓶红红的液体往孩子的嘴里塞。这时,孩子停止了哭声,“吧嗒吧嗒”地吮吸瓶中的液体。

  陈天宝看出记者的不解,在一旁解释说,孩子喝的是米汤。这两日,周边的居民送了一些米、面和红糖,他们就将米熬粥,稠一点的给孩子的母亲吃,补充营养。汤水就装在奶瓶里,然后放上红糖,喂孩子。陈天宝说,奶瓶是孩子出生后第二天他在路边捡的。

  孩子父亲希望打工养家

  “你们现在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系,这个孩子怎么养活呢?”记者问陈天宝。

  “小孩子还不好养呀,我们现在不是生活得好好的吗?米汤实际上比牛奶对孩子还有营养。”陈天宝似乎为没有牛奶作着辩护,他的眼睛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陈天宝说,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好好地照顾孩子,“就是你们谁给我一万块钱,我也不会把孩子送给他。”说到这一句时,他有意地将声调提高了。

  陈天宝说,前天晚上,两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希望出1万元钱将孩子领走,但他们拒绝了。“就是将来养不活孩子,我也会将孩子送给那些有固定地址的人家。”对于养活孩子,陈天宝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说,等孩子的母亲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他就出去拾荒或者打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遭遇牵动市民心

  孩子出生后,在汉阳月湖街汉钢社区杨先生老伴余明惠的宣传和募捐下,周边几个社区的老年人,都将自己家以前小孙子穿过的衣服送给了这个可怜的婴儿。但是,他们还是很担心婴儿的健康。

  杨先生说,天气越来越冷,他们的小窝棚四面透风,等下雪了,江边更冷,孩子的母亲又有点智障,万一孩子有个发热头疼,不去医院治疗,那会很危险。

  铁桥社区的李婆婆说,孩子的母亲自己没有奶水喂养孩子,天天喝米汤,那肯定不行。

  离窝棚不远处一家废品收购站的婆婆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都会抽空看看这个孩子,并告诉孩子的母亲一些抚养婴儿的经验。“你看,都冬天了,江面上的风还这么大,孩子只喝米汤哪有热气抵挡寒冷。”这位婆婆对孩子不时地嘟哝着“造孽呀!造孽呀!”

  救助站愿意提供帮助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一张姓负责人说,流浪人员生活上有困难,他们都会施救。但是,这种情况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救助站目前还没有新生婴儿和产妇生活的条件。他说,现在孩子的母亲应该到医院去接受必要的健康检查,等到孩子满月后,他们会将这三口流浪之家接到救助站然后送回原籍。

  这位负责人称,一般情况下,流浪人员在救助站只能住10天,但由于对方情况特殊,救助站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施与帮助。

  本报记者 张鲲翼

  冬日里,流浪夫妻江边窝棚产下男婴

  5天前,靠乞讨与拾破烂为生的一对流浪夫妇,在汉江边的窝棚里产下一名男婴。5天来,婴儿只能靠喝米汤来维持弱小的生命。

  昨日,产妇和男婴被武汉某医院特意接去做身体检查,母子身体状况良好。男婴体重2.5公斤,身长49公分,发育正常。

  家具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走过一段崎岖的小路,在汉江边上,一个很小很简陋的的房子。医生和护士走进屋子,人的身体无法站直。没有电灯,一只快要燃完的蜡烛提供仅有的一些光亮。产妇躺在床上已经睡着了。

  随后,陈师傅把妻子叫醒,武汉中原医院的医生先给产妇做了一个简单的检查,问了些基本情况。产妇的身体很虚弱。据陈师傅介绍,平时没什么吃的,不过这两天附近的居民知道后,送来了不少东西,今天还吃了鱼和鸡。

  陈师傅说,小孩出生后,有人要出钱买走他的孩子,但他不愿意,“我都是50多岁的人了,终于有了个孩子,我可不要把孩子给别人”。

  为打消陈师傅疑虑,中原医院企划经理段雄认真的说明来由:“妻子刚生完孩子,这里环境很差,不知道孩子和妈妈身体怎么样?我们是来接你们到医院去检查的”。看着医生和记者一干人,陈师傅答应母子同去接受检查。

  环顾四周,记者看到,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家具”,一个小凳子是一块砖头,砖头上有一块红色的布。据附近的居民介绍,陈师傅平时都是在屋子外面做饭,靠捡破烂为生。

  “小孩和产妇都不能冻”

  就在医生做检查的短时间,屋子外面就站了三个人。据记者了解,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知道他们最近生了小孩。

  知道我们的来因后,一个居民说:“好事啊!他们这里怎么能住人啊!这里风很大,母子都很容易生病。”据了解,平时他们都会给这艰难的一家子送一些吃的和穿的,知道陈师傅老婆生了孩子后,几乎每天都有人送东西过来。正在和他们聊着,又来了几个婆婆,听说我们是来提供帮助,连声说:“好啊!好啊……”,很积极的进屋子里面帮忙,帮产妇穿衣服、戴帽子,还说等他们回来了还要拿些衣服过来,因为天气太冷了,“小孩和产妇都不能冻啊!”

  收拾完后,一个大妈帮忙抱着孩子,医生和护士扶着产妇上了车。

  从来没见过尿不湿

  在车上,陈师傅不停的对产妇郭香莲说:“不要怕啊!心里不要急,没事的”,回过头对我们说:“她没有坐过车,有点怕”。

  在车上,大家开始随意聊天,宝宝在爸爸的怀里睡得很香。爸爸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不过,陈师傅还是有自己的忧虑,“这么大的年纪能有个孩子我肯定高兴,想到以后的生活我也很担心”。无奈的表情,在场的人都没再说什么。

  陈师傅说明天可能要回去一趟,但却从来没有坐过车,中原医院的段经理总是担心陈师傅找不到回去的路,一遍一遍的给他讲,从包里掏出十元钱给陈师傅做明天的车费。

  来到医院,值班领导吕美琪医生已经安排就绪。随后为孩子和产妇做检查,幸运的是一切正常。孩子体重2.5公斤,身长49公分。医生给孩子换上尿不湿,孩子的妈妈和爸爸都从来没见过,现场护士又为他们演示了用法。

  本报记者 蔡元红 邹茂林 白平

  众商家捐助流浪夫妇

  昨日下午5时,当本报记者得知这一线索后,立即通过电话与武汉市的一些企业和商家取得联系,呼吁这些企业能够为这个家庭提供一些生活物资、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得知消息,正在他地开会的麦德龙洪山商场总经理常志海,马上电话通知商场,要求工作人员立即准备好婴儿急需的尿布、奶粉、湿纸巾等物品,迅速将物品送到这对夫妇的住处。

  武汉南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绍林在接到本报记者的电话后,也当即决定提供一箱完达山婴儿奶粉,半小时以后,该公司派人将奶粉送到了本报办公室。

  6时左右,武汉中百仓储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也给本报送来了一整箱三鹿婴儿奶粉,该工作人员一再叮嘱记者,一定要将奶粉送到这对夫妇的手上。

  中南商业大楼和中商广场的总经理王海接到记者电话后表示,他们将为这个家庭捐赠棉衣、棉被等过冬物品,并立即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来协调此事,预计明日就可以将所有物品交给本报。

  本报记者 蔡元红 邹茂林 白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