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城墙入围“世遗”预备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8:22 南京晨报

  昨天,国家文物局公布重新修订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与此前全国六七十项遗产地入围相比,此次新名单经过整合和删减,共有35个项目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2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南京城墙成明清城墙的组成部分顺利入围预备名单之列。

  35个项目入围预备名单

  据了解,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根据形势变化,此次国家文物局对我国于1996年递交的首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了修改和整合。

  此次全国共有35个项目入围预备名单,由南京城墙、兴城城墙、西安城墙组成的明清城墙项目顺利入围。此外,大运河作为江苏、北京、天津、河北等8省市的联合申报项目也在名单之列。

  此次入围名单中,还首次增加了工业遗产项目。“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近百年来兴起的工业遗址将会消失。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快对其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秘书长田晓刚如是说。

  保护不到位可被除名

  “入围世遗或预备名单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如果保护措施等不到位,随时可能被除名。”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介绍,国家文物局将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的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保护管理状况存在严重问题或威胁到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预备项目,国家文物局将对其亮出“黄牌”,责令其限期整改,若逾期未改将予以除名。存在问题的世遗项目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并予以公布,若出现逾期未改现象,则会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目录》。据悉,目前中国还没有被列入该“黑名单”的项目。国家文物局已成立专家监测巡视小组,明年初用于常规巡视检测的技术规范及监测系统将出台。

  预备名单10年修订一次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根据教科文组织规定,至少每10年要修订一次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为此,国家文物局此次组织了预备名单的重设工作。此次重设的名单公布后,国家文物局将把预备名单提交教科文全委会,由其将名单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据童明康介绍,本次《预备名单》的重设工作,基本仿照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世界遗产的程序。历经各地申报、国家文物局初审、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初步评估并组织专家赴现场考察、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作出推荐决定,最后报国家文物局审议通过等一道道严格审核。

  据了解,明年我国将申报开平碉楼为世遗项目。2008年的申报项目正在最后的选择过程中,最迟将在明年3月份前确定。

  >>>相关链接

  世遗预备名单

  涉及江苏部分

  1.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

  2.明清城墙: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3.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江苏省扬州市)4.江南水乡古镇:周庄(江苏省昆山市)、甪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乌镇(浙江省桐乡市)、西塘(浙江省嘉善县)5.“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及历史街区(江苏省苏州市)

  南京市文物局局长张年安表示:

  对预备名单不能盲目乐观

  昨晚23点,记者把明城墙入围“世遗”预备名单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南京市文物局局长张年安。张年安并没有对这个结果表示意外。据他透露,国家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两月前曾来宁对南京明城墙进行过系统考察,“进入了申遗预备名单的前35名就是对考察结果的最好说明”。不过张年安并不对明城墙的申遗抱盲目乐观的态度,“这要看明城墙在这35个项目中的排名情况,如果没有在前几名,希望并不大。”

  最让张年安和文物专家忧心的是明城墙的“周边环境”。“按照规定,要想申遗,该项文化遗产必须保证周边15米内为绝对控制区,周边50米范围内属于相对控制区。这是除了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外的又一重要条件。”但明城墙在这方面还要下很多功夫。据透露,南京市相关部门已经下了很大功夫对明城墙周围环境进行规划治理,“但仍然有很多民宅和工企单位坐落在控制区内”,张年安透露,整治明城墙周边环境的工作还需要文物部门和规划等一系列部门相互配合完成。据了解,南京市文物局本打算年底时将规划制定完毕,但现在看来时间可能要往后拖。

  因为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张年安认为明城墙申遗有无把握还要看它在这35个申遗项目中的排名。“虽然具体的名次我不知道,但据我所知,在国家文物局明年和后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项目中,都没有南京明城墙。”言外之意,南京明城墙的排名并非特别靠前。张年安希望,不管申遗的把握有多大,我们都不能荒废明城墙的保护工作,不能浪费祖先留下来的这个宝贵遗产。

  作者:孔芳芳/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