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林定权人定心——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10:06 云南日报

  青山连绵,林海茫茫。初冬,走进我省重要林区——思茅市,放眼满目苍翠,处处生机盎然。

  一场波澜壮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这里轰轰烈烈展开,这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惠及广大林农的改革,成为思茅林区最活跃的“音符”,奏响了建设绿色思茅、生态思茅的主旋律。

  思茅市在全省率先铺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围绕“产权到户、到人,还山、还林、还利于民”这一重点,大胆探索,扎实工作,林改取得明显成效,激活了林业发展机制,极大地调动起林农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林业的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有效管理,出现了权属明晰、林农受益、林区稳定的大好局面。

  把农民最盼望的事办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依靠群众,积极稳妥推进林改

  林业在思茅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总产值3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1%,其中林产工业产值1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然而,思茅市林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率”的状态,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制约着林业的快速发展,其中集体林产权不明晰、管理不到位、发展活力不足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如何加快林业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市委书记高旭升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丰富和完善,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只有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林业发展才能获得一种内在、持久的动力,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林改,这项顺应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合乎农村实际的重大创举在思茅土地上开始启动。去年6月,思茅市就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翁孔村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今年4月,思茅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把林权界定到户、到人,落实林地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思茅市委、市政府把林改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四级书记”抓林改。市、县、乡、村都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市林改办,各县(区)也相应健全了领导工作机构,形成了市级加强指导、县(区)直接指挥、乡(镇)负责组织、村组具体实施、农民直接参与、部门搞好服务的林改工作机制,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同时,抓好人员、资金、技术的保障落实。全市抽调了2000多名林改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林改,市财政拨出700万元林改专项经费,其中415万元直接补助到试点乡、村用于林改工作,各县(区)投入林改工作经费728万元。全市组织各级业务培训5000多人次。

  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是思茅市顺利推进改革的关键。在改革中,思茅市坚持做到“林改怎么搞,群众说了算”,把决策权交给群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实行一村一策,一组一案。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凡未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80%以上人员同意的林改方案一律推倒重来。坚持依法依规和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话语权,真正实现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的罗成武是思茅市第一个领到林权证书的农民,他原有的59.1亩自留山得以换证确权,同时又按照人口数分到了19.9亩集体商品林。

  罗成武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县上派来的林改工作组,对大寨小组进行3次摸底调查,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宣传有关精神,包括了林权到户的程序、方法、范围等。随后,大寨小组的村民们自己开会,反复讨论方案。去年11月20日,全体村民表决通过了大寨小组的林改方案。方案中提出,保护好水源林地、生态林地等公共林地,其余集体林按现有人口分配,山林地块实行抽签,分到的集体林每亩交纳15元的使用费。方案确定后,工作队员和技术人员又来到小组公示结果,签订合同,检查验收、确权发证等工作。尽管罗成武抽到的集体林质量不是最好,其中有1亩地上只有10株松树,但他仍然喜笑颜开,连称非常满意,非常公平。

  实践证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件关系民生的好事、实事,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欢迎。到目前,思茅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全省九个试点县之一的景谷县,10个乡镇同时开展林改,1932个村民小组、6.1万户、26.2万农民参与改革,已经组织实施1362个村民小组的改革,20个村民小组的651户农户确权发证。思茅市还在其余九县(区)分别确定11个乡(镇)、94个村开展试点,绝大部分村民小组目前已经完成了确权勘界、结果公示等工作, 167个村民小组签订了承包合同。

  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林改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促进了林区和谐稳定

  林权明晰,山还是那些山,可在数万林农眼中,一片片山林已真正变成了一个个“绿色银行”,带来收获的喜悦,承载起致富的新希望。

  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南落村民小组有23户人家,过去有七八家农户无脂可采,守着林子受穷。集体林承包到户后,家家都有林地,户户按规范采脂,每户采脂月平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村民真正享受到了集体林改革带来的实惠。

  “要像种庄稼一样种树管树”,说这句话的是景谷县威远镇香盐村一组的刘克俭老人。年已古稀的他,4年前在自家承包地上种植了25亩速生丰产林,今年采伐20亩交到纸浆厂,纯收入达2.5万元。前个月,他也领到了林权证,自留山和集体林加在一起,全家现有山林33.5亩。刚领到证,兴奋的刘克俭就种下1500棵树,明年还计划种植更多。林改后,思茅市的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造林由过去的“要我造”变为“我要造”,群众自发种树的积极性高涨。据统计,在林改试点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近20万亩,比去年增加50%以上。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农爱林、护林责任性增强,积极性高涨。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的自学富感触颇深,他说在过去,集体林名义上也是属于大家的,但农民不愿意管,不专心管,你砍一棵树,我也跟着砍一棵。现在林权到户到人,利益受益者变得具体了,有法律作保障,爱林护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去年,县里给了翁孔村200立方米木材采伐指标,但全村一方木头都没有砍,农民们有了长远的经营计划,并不急于砍树来增加收入。

  思茅市林改中,许多村组把保护森林的措施列入实施方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生态公益林管护合同,加强护林防火。今年,思茅市盗伐林木案件从去年的173起下降到116起,超强度采脂现象也明显下降,森林资源保护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富一方百姓、保一方生态的改革目标正变为现实。

  历史遗留纠纷得到妥善处理,林区更加和谐稳定。在林改中,思茅市注意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关系,公开公平公正地调处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稳定了社会,巩固了基层政权。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的原则,妥善调解林改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截至11月底,全市共排查林权争议纠纷4340起,调处3603起,调处率达82%。自开展林改试点工作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乱砍滥伐的事件,有效维护了边疆社会稳定。

  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完善配套改革,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明年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在思茅市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林改配套改革也在积极推进中,将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放活山林经营权,通过承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村民为微观层次的市场经营主体,落实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规范流转;加快转变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搞好执法、指导、服务;创建新型林政资源管理机制,简化林政管理手续,放宽商品林采伐条件,实行采伐指标随林权走,木材自主经营;建立合作经营管理体系、资源保护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林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林改跟踪问效机制;探索国有商品林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深化国有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改革。

  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配套改革的逐步到位,思茅市林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构建起新型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思茅的林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李汉勇 (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