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暴雨冲出墓碑印证夔门两山千年误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02:01 重庆晨报

  

暴雨冲出墓碑印证夔门两山千年误会

  夔门、白帝城一带山势。通讯员丁松月摄

  

暴雨冲出墓碑印证夔门两山千年误会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通讯员魏宁摄本报讯(记者刘虎)赤甲山巍巍长江北,白盐山耸立长江南。两山临江夹峙,形成气势磅礴的三峡入口———夔门。可是,当有人告诉你:赤甲山、白盐山根本就是个误会,从南宋以来的1000多年,一直被叫错了名字,你相信么?因为一块石碑的出现,台湾学者简锦松7年前提出的这个观点,已被证明是正确的。

  台湾学者提新观点

  2000年10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台湾中山大学教授简锦松博士递交论文《杜甫夔州诗“赤甲白盐”现地研究》,通过“现地考”的研究方式,他还原杜甫所描写的白帝城及外围风物,并附有图表、照片与数据。

  简锦松指出:杜甫所写赤甲山是指今称的子阳山,白盐山是指今称的赤甲山。他认为,那时子阳城和今赤甲山通称赤甲,或者今赤甲叫白盐,今白盐那时根本就没有名字。杜甫在诗中提到的地名,自晋到唐的文献记载,均与之相合。而宋以后的记载几乎全是谬误。

  简锦松的观点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纷纷认为其荒谬,赞同者少得可怜。

  石碑出现印证新说

  转机出现在今年10月23日。这天下午,子阳山脚,重庆市文史馆馆员、奉节县政协副主席魏靖宇乘小渡船去因蓄水已变为孤岛的白帝城。开船的小青年告诉他:“我们找到了一块唐碑。”

  两人直奔白帝村五组一号村民蔡英广家,一块不打眼的青石静静地躺在那里。2005年夏,因暴雨山体坍塌,该石碑滑落在蔡英广的菜地里。

  两人把青石翻过来,上刻“大唐田夫人墓记”。忽然,魏靖宇眼前一亮,“葬于赤甲山下”几字清晰可辨。魏靖宇到墓碑出土地查看发现,此碑出土于头溪沟大桥西头。

  记者昨日看到,这块“大唐田夫人墓记”碑为青石,碑高120厘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碑文共12行,118字,楷书,字迹皆清晰可辩,古风犹存。其中有“用当年十二月四日壬寅,葬于赤甲山下”的字样。“这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的夫人,上面的文字证明,今子阳山就是唐代的赤甲山。”魏靖宇说。

  赵贵林昨日告诉记者,现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弗舍尔艺术博物馆的宋代李公麟《蜀川胜略图•夔州附近形胜复原图》上,也表明了白帝山背后子阳城是赤甲山,今赤甲山标注为白盐山。

  是否改名征市民意见

  “历史的误会”澄清了,是否应该改正这千年来的误会?奉节县地名办主任吴鹏昨日表示,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征求群众意见,报经县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上述地名进行调整改动。“当地老百姓一般以镇乡村组来表示地名,这些地名的改动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

  改还是不改?吴鹏称,希望借助本报,征询全市市民意见。欢迎市民致电本报热线966966发表高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