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府广场标志 像川像水又像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08:0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天府广场标志像川像水又像凤

  昨日上午,作为天府广场地面景观方案的总设计师、艺术总监,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策划家、设计家遥远先生(本名文元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向记者独家披露
了天府广场的旅游标志,这一标志今后将设置在天府广场围栏、地铁出入口等处,起到一个醒目的标志性作用。

  记者看到,整个标志线条流畅,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鸟。遥远告诉记者,这一旅游标志从外形上来看,还像一个“川”字,又像一个“水”字,是成都作为鱼凫之国的象征。另外,还像一个“上”字,代表着成都是上古之都、上游之都、上善之都。而且这一标志也是一个太极的一半,很好地切合天府广场和谐太极景观的主题。

  此外,遥远先生还透露了天府广场地面景观方案的主题、元素、色彩、风格、设计等是如何确定的始末。

  主题:天府之国 上善之都

  记者(以下简称记):天府广场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遥远(以下简称遥):一个城市没有主题,就好像没有灵魂一样。北京是京城,首都就是她的主题定位。那么成都的主题应该是什么?那就是“天府之国、上善之都”。天府之国世人皆知,上善之都如何理解呢?

  首先从历史而言,成都是一个上古之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自建城以来,三千年的城址不变,两千多年的城名不改,全国没有哪个城市像成都这样;从地理来看,成都又是上游之都,不仅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在地理上,巴蜀大地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是长江、黄河两条文化龙的上游之地;而就城市品格而言,成都又是一个上善之都,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创新上进的、和谐的城市,而古蜀先民从一开始就在寻找人与水和谐的关系,逐水而居、治水而利、因水而兴。

  上古、上游都可最终归结于上善。所以我们大胆地推出天府广场的主题是“天府之国、上善之都”。

  元素:和谐太极展现成都文化

  记:天府广场上有太阳神鸟、太极鱼眼、和谐太极图案、云形水瀑等众多的文化景观元素,为什么选择这些元素?

  遥:首先,广场正中央就是太阳神鸟。之所以选择这一图案,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最经典、优秀的代表,并且是成都古蜀文化的象征;不仅设计精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凤鸟的崇拜。另外,太阳神鸟图案中,太阳的火焰方向与凤鸟飞翔的方向刚好相反,代表阴阳两极和谐运行,所以太阳神鸟本身就是一个太极。考虑到这一点,广场景观方案设计的第二个元素就是和谐太极。

  广场地面文化景观的第三个元素就是双龙喷泉。为什么要有龙?因为天府广场的所在地,在隋代称为跃龙池,而在唐代为摩诃池,意为“广大有龙”。既然天府广场在一千余年前就与龙有关,而龙又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图腾,所以就设计出了龙。届时,广场上将有两条飞腾向上的龙。

  而广场上的云形水瀑面积很大,沿着广场中的下沉式广场,像九寨、黄龙的瀑布一样一层层向下。另外,在广场的下沉式广场中,还有巨型壁画以及李白、杜甫等赞誉成都的古蜀名诗。

  色彩:绿色寓意生态古朴

  记:在色调上,天府广场是如何设计的,有何寓意?

  遥:天府广场以绿色为主,同时配有金色。我们考虑到整个广场是一个生态的、富有生命力的广场,生命的颜色是绿色。同时,这也是青铜的颜色。所以我们将整个广场定位为绿色的基调,以及与历史相关的金色等。这些颜色体现了古蜀文化、体现了古蜀文明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体现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风格:体现中国气派古蜀文明

  记:广场的风格是如何定位的?

  遥:天府广场的风格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认为,中国的东西就是要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气派。我提出应该张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那么天府广场就应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中国文化和精彩的古蜀文明,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今天中国的崛起,不仅因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还因为她文脉深厚,文化博大。所以,天府广场的风格首先是中国气派。

  天府广场的风格还有民族特色、古蜀风格,天府广场上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这些。比如,天府广场上的12文化柱上,包含了多种金沙、三星堆出土文物的造型元素;而广场上利用地铁出入口设置的天书壁画,就有反映老成都市井生活的浮雕等。最后在设计上,整个广场不仅可以满足成都市民的文化艺术要求,同时满足交通、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的要求。

  本报记者 陈国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