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年高校扩招 2000亿债务政府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08:2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广东工业大学计划2007年成为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不过现在它们的困难是:如何按期归还高达20多亿元的贷款。

  从1999年扩招开始卷入贷款风潮的中国高等院校,2008年前后将陆续迎来还款高峰
。一项独立完成的调研表明,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2500亿元。这已引起高层注意。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等组成的调查组,近日已完成对教育系统贷款的调查摸底,有关报告已上报国务院。

  高校财务危机

  广东工业大学因为搬迁到广州大学城,一共贷款20多亿元。2003年开始还贷,每年1.3亿元,政府贴息到2008年。2002年,广东省曾提出招收公办新机制学生,也即高收费学生,增加收入用以还贷。当时计划,几个校区将招收此类学生1.8万人,实行按全成本收费用于还贷。但是2004年,这种做法被教育部叫停。

  该校财务处人士称,学校将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还本金,加上政府贴息结束,“以我们学校的实力还不了贷款,现在学校也不知怎么办。”

  这样的高校并非广东工业大学一家。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说:“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过去两年中,邬大光带领学生调查了20多个省过百家学校的数据,最近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得出结论: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2005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披露,公办高校在银行的贷款规模达1500亿-2000亿元。

  “如果加上未计算的项目,数字可能更大。”邬大光指的未计算项目主要有三类:一是工程未付款,一些在建项目是基建单位先垫付的资金,几乎所有高校都有工程未付资金;二是校内集资,多是学校从教职员工那里的“高息揽储”;三是学校沉淀基金,比如未用的科研经费等。

  扩招7年 银校“热恋”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

  “前两年学校还勉强塞得下,可后来学生增加四五倍,就开始扩建。”郑州大学学科办主任朱诚身说。为了追赶国际一流大学,2000年全国刮起并校风,并争相开发“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等各种排名的“大学城”。

  这时,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竞相与高校签订“银校合作协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属高校贷款余额已超过200亿元,其中省政府贴息贷款达180亿元。湖南省25所高校中长期贷款近百亿元,河北省教育厅直属高校贷款金额50.73亿元……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学借贷扩建过程中,高校、银行、地方政府三方共谋利益。”

  政府最后来埋单?

  7年之后,时过境迁。在河南,除郑州大学还勉强可以贷到钱外,其他高校几乎贷不到钱了。朱诚身说:“开始银行挤破头找学校,现在是学校找银行了。”

  从2005年起,国家审计署在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中,都对高校债务风险提出警示。针对扩招问题,教育部门出台了三限(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由于学费是学校扩建的一项资金来源,也是还贷款利息的来源,高校资金链顿时紧张,因此,尽管政府下文限制高收费和扩招,为了筹钱,学校更狂热地扩建,以便开展“社会办学”或“多层次办学”,降低学分,学费翻番,并办花样翻新的高价培训班。

  政策上的转向,使银行警觉,加速对高校贷款规模收缩。”据邬大光调研,2003年贷款量越来越大,个别学校出现了银行逼债现象。“浙江一所大学面临破产,政府出面将该学校并入另一所高校里,化解了债务危机。”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政府已在为此买单。浙江省政府最近已决定财政拿出40亿元,直补大学贷款利息。河南省政府也酝酿拿出一些资金为学校偿还1/3的利息。

  这似乎是无可避免的。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副处长马宁不久前撰文说,“这个钱还是要国家来埋单,因为公办学校是国家的。”

  (经济观察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