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实名制”能推诚信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12:13 新闻晚报

  □据新华社电

  岁末回首,2006年是“实名制”浓墨重彩的一年。

  “实名制”成为公众期待的“济世良方”,借以解决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带出的问题。于是,购房实名制、储蓄实名制……一系列“实名制”此起彼伏。正义性的考量和规范
性的约束,在一个“实名制”风起云涌的年度里,喧哗开场。

  监管的“亡羊补牢”2006年,我国公共管理发展进程中,不能不提到“实名制”这一关键性符号。互联网、手机、网络游戏、房地产,乃至汽车、存款、储蓄等领域,“实名”的呼声和措施席卷而来,“实名制”几成监管者的“万金油”。

  随着11月24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博客第一案”终审落槌,这起堪称最受公众关注的网络博客案,以原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堂发胜诉告终,网络媒体的规范缺失再次引发热议。

  今年10月16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制订的《手机实名制管理规定》真正进入报批阶段,中国约两亿非实名手机用户将重新进行实名登记。

  除此之外,相继铺开的还有:“购房实名制”、“网络游戏实名制”、“车辆登记实名制”、“储蓄实名制”……许多公共管理部门把目光瞄向了“实名制”大棒,做一次“亡羊补牢”。

  诚信回归一劳永逸?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曾举出推行“博客实名制”的三大原因:可以大大降低欺诈、诽谤、人身攻击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加快彼此身份确认,节省交流时间;减轻博客提供商的压力。按照“实名制”构想,如果在入门时,就有了“把关”和约束,今后出现了问题,按照实名的“地图”就可以“按图索骥”。

  以博客为切入点,选择“实名制”正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

  实名制:准备好了吗?显然,由于不仅涉及到消费者个人隐私、安全等问题,还可能引发相关行业政策的调整和重构,“实名制”的推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数以亿计的老百姓来说,重新返回实名登记的大“补课”,工程浩大可想而知,而且他们最关心的是实名之后,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否被泄露或被不正当利用,有很多用户担心个人资料被外泄,觉得没有安全感。

  “凡是涉及实名的问题,在法律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消费者利益及通信自由要通过立法程序来保护,这需要时间。”信息产业部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谈及“手机实名制”时坦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