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迎接慈善事业的黄金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0:30 江南晚报

  本报记者汪自力石倩陈若中

  历时2天的中华慈善文化(无锡)论坛暨首届市长慈善论坛,带来了各地学者精英、政府领导的学识智慧。无论是市长对话上的妙语连珠,还是分论坛上热烈讨论,无不反映出“慈善”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传统,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发生的碰撞

  “感恩文化”亟待现代化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讲究“仁爱”,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江南大学文学院徐兴海教授提交的《荣氏家族的社会慈善事业》概述了无锡人引以为傲的慈善传统:“凡属无锡人,在上海设厂,经常获利,必在其本乡设立一私立学校,以助地方教育发展。”19世纪无锡普遍存在的义庄,资助了大量穷苦孩子完成学业。为日后无锡的发展奠定了较高的人才基础。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一直被政府垄断,除了寺院之外,民间的慈善在明代后才出现。这是现代慈善观念与事业落后的很大原因。

  著名社会学者、上海大学顾骏教授从“孙俪事件”出发,对当下流行的“感恩教育”提出了批评:受助者感恩确有必要,但感恩本身不仅是受助方的义务,应该也有捐赠方的事情。因为促成一件善事,是双方的事情。只要求受助者感恩捐赠者,只能是一种幼稚的慈善文化。但基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出于对“我的捐赠哪里去了”的担忧,与会的基层慈善工作者们认为,传统的“感恩”不能废弃,关键是怎样通过制度的建立,把“滴水之恩”私相授受的“回报”,提升到现代、科学的向整个社会“感恩”的现代观念。

  慈善立法:为时尚早随着慈善事业的日趋红火,维护捐赠人合法权益及公平运行慈善事业成为越来越强的呼声。《慈善法》出台时机是否已到?现在是否需要尽快立法?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表示,慈善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4大支柱。但慈善事业却不是靠政府的,它的力量和责任主要来自民间社会。而民间捐助依靠的主要力量不应是大款,不是“杀富济贫”。普通的社会公众才是慈善力量的源头活水。

  “慈善立法要弘扬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处于真诚友爱和关怀做出善举,而不是出于廉价的同情和怜悯,作出的高尚秀。不应在慈善领域中出现‘权力戏弄权利’,让那些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华东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指出,现阶段我国有关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社会慈善捐赠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捐赠的企业不同或企业与个人捐赠的项目不同,享受税收优惠不同;税收优惠比例过低;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不统一。当前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是税收优惠比例过低。企业和个人只有在少数条件下,才能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将捐赠金额全额扣除。

  较多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捐赠分别在年度纳税所得额3%和30%以内的部分,才准予扣除。

  出乎记者意料,论坛讨论中,大部分声音都认为目前我国主流观念对“慈善”的认识尚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立法的时机尚不成熟。

  志愿者精神“发光热”21世纪到来后,志愿服务正成为国内慈善事业的一股新潮。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承担起了扶贫济弱的责任。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目前国内志愿服务主要有3种形式:一、“自下而上发起牞自上而下推广”,其典型是首创于天津和平区的社区志愿服务;二、“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模式,典型是首创于广东深圳的青年志愿服务;第三种是“自下而上发起牞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典型代表是一些“草根组织”牞如北京“地球村”、上海“热爱家园”等。

  这些普通百姓组成的“草根组织”大多都是非营利性机构。扮演着服务公众,关注公平及其需要的角色,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滋根基金会、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等组织也在论坛上亮了相。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时飞指出,这种自助组织代表了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公民参与开辟了新渠道。这些组织的兴起,以及普遍的志愿者运动该如何引导、发展,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未来。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郑乐平对比了国外的做法后指出,志愿者也希望得到尊重、增长见识、得到很好的使用和管理。他们不是为了工资来做义工的,但慈善公益组织应当以其他的方式给予其回报。志愿者管理的使命就是将自我选择和适度控制、灵活性和组织性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他们既感受到非正式性和情感的支持,又体会到效率和专业性。这需要融合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不是过分依赖于单一的模式。

  慈善事业的黄金时代社会学界领军人物杨团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近十年来,慈善事业在全球加速发展后提出的“慈善资本主义”概念:“对于有钱有名望的人来说,捐献资金从未像今日如此这般蔚为风潮。慈善家或者公益事业家成为超越他们自身职业头衔的最高目标。”这股新潮的兴起,主要是因为新时代以IT行业为代表,产生了大批迅速致富的新富豪,其次是社会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期望在上升,再者是慈善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善不必等到死后”。活着时候做慈善,更能得到一种价值的体验。此外,传统慈善的积弊,使人们更希望来一场慈善的革命。这一切都预示着慈善事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而新一代慈善家对于自己作为社会投资家的一种认同,将资本投入慈善事业,自行监管以求得最高的社会投资回报率。这种新型“基金会”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杨团认为,我国目前急待解决此类基金的登记注册和投资免税政策。他举例说,改革开放初年,企业注册也曾经历过一段行政控制阶段,而现在对慈善类非公募基金会的认识,也正经历着类似当年的认识阶段。如果能像发达国家一样把这些基金会投资于养老院、医院、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事业的资金全部免税,我们将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国际资本。可喜的是,这种新型基金会,在无锡已呈萌芽之势。北京慧士德咨询中心的代表,在论坛上介绍的一种立足于社区运行的“慈善银行”方案,就引起许多人士的热议。他透露,这方案就是为无锡一家大型企业设计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