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第一村 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的领路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3:58 农民日报 |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三十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从解决吃饭问题开始,一步步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使兴十四村这个交通闭塞、资源匮乏、气候恶劣的小村变成了拥有33家村办企业、资产8.7亿元的新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3万元,成为龙江第一村。 让乡亲们都能吃饱饭兴十四村是山东移民的垦荒村,十年九旱,环境极其恶劣。小
1972年,23岁的付华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的第一个宏愿是全村人都能“早上吃面条,中午吃馒头,晚上吃米饭”。 要多打粮就要多种地提高产量,付华廷首先想到的是机械化,可买农机没钱。全村人开始养羊,靠卖羊毛攒钱,2000多只羊攒出了几万元的家底。买不到整装的拖拉机就自己组装。他们四处买零件,小件背,大件邮,硬是自己组装了两台拖拉机,这两台拖拉机一年就开垦了6000余亩荒地。 兴十四村的耕地过去全是沙土地,漏水跑肥。全村青壮劳力齐上阵,经过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硬是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到1979年,兴十四村农林牧副全面开花,面条、馒头和米饭的梦想实现了。 现在,兴十四村已有26台大型拖拉机、400多台套各种农机具,全村1万多亩耕地全部实现了电喷灌溉。 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能吃饱饭的付华廷意识到,靠种地最多是个温饱,兴十四村要想富就得办企业挣钱,他又萌动了搞农业产业化念头。1985年,兴十四村创办全国惟一一家村办乳品厂,日处理鲜奶10吨,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1988年,付华廷依托大连红星化工厂的技术力量建起了甜蜜素厂,用玉米生产取代糖精的甜味添加剂,该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1994年,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在兴十四村落成。 1996年,兴十四村又利用柠檬酸厂的废渣和作物秸秆,建起年产5万吨的饲料厂;之后又建成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5家企业;组建了8.7亿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 现在,兴十四村已经实现了“四化”:农业产业化,35家企业多以玉米精深加工为主;农区工业化,全村98%的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农村住宅别墅化,80%的农民住上了价值20多万元的别墅;多数农民非农化,98%的农民不种地,2004年,全体村民实现了农转非。 让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如今,兴十四村仅有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其他人员均在村办企业工作。全村116户村民都住进了花园别墅,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100%。村民实行退休制和公费医疗,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供给200斤大米、100斤白面,另外每月还享受80元的生活补贴。 付华廷有个信念:“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共同致富。”如今这个信念已经成为兴十四村发展的宗旨,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讲,只要付华廷能当这个村支书,我们兴十四村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兴十四村富了,但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付华廷却依然保持着创业时的本色,严于自律,在工作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他的心里时刻牵挂着2000多名村民。 兴十四村人在付华廷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兴十四村先后多次受到国务院和黑龙江省的表彰,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作者:刘伟霖)(编辑:李建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