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网专访“传奇村支书”付华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4:12 新华网
新华网专访“传奇村支书”付华廷

新华网记者专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右一)

新华网专访“传奇村支书”付华廷

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


新华网专访“传奇村支书”付华廷

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


  新华网记者 吴晓东 肖阳

  记者:付书记你好,欢迎做客新华网。兴十四村被誉为"龙江第一村",这个村浓缩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兴十四村的发展态势如何?

  付华廷:兴十四村的发展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村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与
同等条件的村相比还是领先一大步的。

  兴十四村的自然条件特别不好,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大中城市、不靠铁路。1956年刚来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荒芜人烟的乱草滩,我们见到的是荒原上插着一根木头橛子,上拴着一面小红旗,写着"兴十四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在一片荒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农村。

  2002年,我们建了一区28栋

别墅,2003年建了二区46栋别墅,还建了两栋商服楼,2004年建了三区、四区42栋别墅,总计建设别墅116栋,全村8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每栋别墅造价30多万元,村里补助20万元,农户拿10万元,产权归个人。每户面积196.6平方米,每家都不超过四口人,人均面积近50平方米。省里有位领导来视察时说,你们村民住房标准已经达到副省级了。另外,村里还新建了35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10600多平方米的三星级宾馆和3300平方米的村史展览馆。

  我们还对村民实行了优厚的福利待遇,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享受200斤大米、100斤面粉的待遇,每月还另外享受80元的生活补贴费。其他村民每年每口人免费享受100斤大米、50斤白面的生活补助。一些节日,还免费向全体村民分东西:春节分鱼分肉,八月节分啤酒月饼,端午节分肉,元宵节分元宵,东西不但不要钱,吃水、上学、物业管理还都免费,挣的多,花的少,真是"越肥越添膘"。

  我们用工业挣了钱返补给农民,让他们得实惠,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今年,兴十四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3600元。

  记者:同样是山东的移民村,和相邻的几个村子比,兴十四为什么发展地这么快?

  付华廷:人都是一样的人,政策也都是一样的政策。为什么我们发展地这样快?我认为原因有三:第一是几十年不变坚强的领导班子。自从1972年我担任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以来,30多年了,我们村领导班子成员一直保持稳定不变。这是以兴十四村多年来一直按照即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奋斗,并不断取得喜人成绩做根本保证的,同时也证明我们村领导班子在群众中获得了崇高威信。

  第二、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的独特的产业化道路。我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搞粮食加工,走产业化道路。村里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98%,种地的劳动力才占2%,少数人种地发财了,多数人搞加工业也走上了致富路。产业化赚钱了,集体有了积累,开始反哺农业,搞农田基本建设,打井500多眼、修排水渠48条、修防洪堤坝、搞机械化,几年来投入好几千万。没有产业化单靠种地根本赚不到那么多钱。

  第三、我认为应该团结,现在中央叫和谐。其实我们很早就在建设和谐社会了。兴十四村的干部和干部团结,干部和群众团结,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就能干好事,干成事。

  记者:目前兴十四村的村民大多数住进了别墅,他们的生活和城里人还有什么不同?

  付华廷:就目前的生活条件来说,我认为兴十四村村民从4个方面已经超过了城里人。从居住条件来讲,我们80%的农民都住进了别墅。从绿化面积来说,我们别墅区的绿化率很高,到处都是草坪、树木,自然环境好,空气非常清新。还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都超过了城里人。唯一不如城市的就是我们的社保体系还没有达到

公务员的水平,但是还在不断地完善,力争在未来三年,使社保体系全部达到公务员的标准。

  记者:"白纸选举"是兴十四村的特色,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保证了广大村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的权力,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请你介绍一下兴十四村的民主建设。

  付华廷:30多年来,每当村里班子换届改选,我们从来不设侯选人,每个村民手里发一张白纸,没有指令,没有暗示,愿意填谁就填谁。每次,村民都是十分郑重地把自己最信赖的三个字"付华廷"写在白纸上。也曾有外来人问兴十四村民,你们村换届选举时有没有人拉选票?乡亲们回答,谁拉选票也没有用,你就是拿刀逼着我,我也不会选别人。这个班子让我们得实惠了,让我们富裕了。

  1996年初,不知从哪传出一个谣言,说是我要离开兴十四村,去外地挣大钱,不回来了。乡亲们听说后,可真着急了。大年初一一大早,我起床刚打开房门,就见自家的院子里站了一大群乡亲。有几个年纪大的老人见了我,扑通跪在了地上,哭着说:"书记,你可不能走啊,你走了我们就吃不上大米,吃不上白面,也发不了财了,我们全靠你了"当时把我造愣了。我赶忙拉起了几位老人,问明情况后,非常认真地对院里乡亲们说:"我今天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别说我付华廷活着不离开兴十四村,就是死了,也要埋在兴十四村。"为了让乡亲们放心,一开春,我就重新翻盖了房子,重新修了院墙。乡亲们看到后,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记者:乡风文明是兴十四村的一张名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付华廷:物质文明的富足带来了精神上的文明。在我们兴十四村,无论男女老少,人人心平气顺,关系融洽,祥和快乐,一些农村常见的土地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干群矛盾等等,在我们兴十四村丝毫看不到,随处可以感受到和谐向上的气氛。

  全村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95%农户成了文明户,多年来始终是无上访告状、无赌博、无信教、无不赡养老人、无刑事犯罪、无盗窃及被盗现象、无打架斗殴、无计划外生育、无邻里纠纷、无封建迷信活动的"十无村",健康、和谐、文明成为兴十四村的风尚。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兴十四村都能提出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这些口号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付华廷:1998年发大水的时候我们提出口号"洪水面前不当孬种"。5分钟400多村民都来到了抗洪一线,我们用这个口号鼓舞斗志,看到洪水来了,400多人争着往水里面跳,硬是用一面人墙把洪水堵住了。当时的场面,我三辈子也忘不了。

  我们70年代搞机械化、水利化的时候,提出"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不能变",这句话时刻鼓舞着我们。当时我们看到附近的国营农场开荒种地都用拖拉机,一开一大片,我说这家伙好使,一台能顶多少个弯钩犁呀,咱能不能也弄一台。可是在当时拖拉机是国家控制的商品,买不着。憋地实在没招了,我对大伙说,咱自己装一台拖拉机。当时我们村集体靠养羊挣了一点钱,我又东借西划拉地凑了五六千元钱。带着这点钱,开始跑县里、跑市里、跑农场。拼命地跑了一个多月,连买带赊,连背带扛,弄回来1100多个拖拉机零部件,村里几个能工巧匠一顿鼓捣,兴十四村终于有了自己的拖拉机。

  "十一五"开局的一年,我们提出新口号"使元劲、拼命干,决战2006年,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书记钱运录来问,老付这是你编的口号啊,老农民实实在在,为什么要决战2006年呢?我说,这是"十一五"开局的一年,也是我们富华集团大发展、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所以我们要决战。

  我们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口号,它们能够鼓舞大家士气,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记者:俗语说,忠孝不能两全。对待工作与照顾家人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付华廷:1998年大洪水,我们兴十四村是音河水库的泻洪区,很快就全村覆没。看着多年的心血泡在洪水里,看着乡亲们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我急得眼睛冒火、嗓子冒烟,忘了病痛,也顾不上村里住的老爹老娘,连续三天三夜,带领村干部抢运物资、抢救乡亲们。当时,除了我村的1000多人外还有外村转移来的2000多人。当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我才去看我的老爹老娘。我心急火燎地跑到工厂楼上的车间,在一群难民中找到了自己年迈的老爹老娘,我当时真是伤心了,抓着老娘的手嘴唇颤抖着,一个字也不说不出来。倒是老娘先说话了,娘说:"儿啊,娘没事儿,要饭的时候都没饿死,现在日子好了,还能被洪水淹死?……你去吧,去看看大伙"。我冲着老娘使劲点点头,扭身就去了。再不走,我就要大声哭出来了。今年,80多岁的老娘又得了肺癌,现在扩散了,已住院三次了。前几天母亲病重,我到医院去要陪她两天,她却对我说:"儿啊,你不用管我了,还是去干你的事情吧,看来这回我真是难逃命了"。听她这么说,我的心像针扎了一样难受。我的老爹、老娘啊,整天为我的小家操心,可从来不沾我任何光,身体都这样了还要劝我,让我为老百姓干事啊!

  我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我老伴。老伴自从嫁到我家来,伺候两位老人,照顾三个孩子,种地、喂猪、养牛、做饭、洗涮,家里的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从不让我为家里的事分一点心,而且从来没有怨言。现在条件好了,我也从没有领着她到哪个大城市逛逛,或者下馆子吃顿饭,多年的劳累使她得了一身病。

  我那三个孩子从小因为营养跟不上,身体都不好,还因为我是支书,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少了很多童年的欢乐。有一年为了跑项目,我在哈尔滨出

车祸受了伤。当时大女儿正在考大学,听到我出事后,就去医院看我,一头扎在我怀里放声大哭。我说:"你不考试了,来这干什么?"。女儿说:"我不要文凭,我要爸爸"。孩子们小时候因为我受了很多委屈,也遭了很多罪。现在他们都大了,对我也都理解了。

  记者:访谈最后请您展望一下兴十四村大发展的宏伟蓝图?

  付华廷:"十一·五"期间,兴十四村确定的工作思路是: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进入资本市场,进入流通领域,开展国际贸易,突出大项目建设,增大经济总量,提高利税水平,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协调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兴十四村要在国家和省、市、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继续做强做大富华集团,加快建设中国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化生态产业园区。富华集团年加工玉米能力将由30万吨提高到180万吨,吃掉半个齐齐哈尔地区的玉米,争全国第一,向国际水平看齐,兴十四村总收入超过5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一户一栋小别墅,进一步健全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高标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记者:感谢付书记精彩回答。

  付华廷:感谢新华网给我这次机会,让大家了解兴十四,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常来兴十四村做客。(编辑:李建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