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十四村农民建万亩林场荫及子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4:46 新华社 | |||||||||
被誉为“龙江第一村”的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植树造林活动,植树1300万株,建起了一个1.07万亩的人工林场。 走进这个集体林场,仿佛置身于莽莽林海,整齐排列的松树、杨树像是在欢迎每一个朋友的到来。林场也成了动物的乐园,30多种鸟类和20多种动物在这里和平相处。
据了解,兴十四村是1956年从山东临沂革命老区迁来的移民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民根据土地不肥沃、难种庄稼的实际情况,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建成了这个集“管育造”为一体的集体林场。这个林场的树种以樟子松为主,还有落叶松、杨树、柳树等10多个树种。村里专门聘请了林业专家指导防虫、防病的工作,又成立了护林队,做好防火、防盗的工作,从育苗到栽植都有专人负责,保证了林场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现在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2.5%,人均占有林地11.2亩。 兴十四村支部书记付华廷介绍说,30多年来,兴十四村人始终坚持多栽少伐的原则,逐渐壮大了这个林场,并在田间、道路两旁广栽树木,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的生态农业布局。这个“绿肺”的存在,美化了环境、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对粮食的稳产高产发挥了保障作用。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做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据专家估算,这万亩林场每年可净增产值1100多万元,通过卖成材和杂木等项可获得收入200多万元,实现了林场“育、造、产”的良性循环,为子孙留下了一座绿色家园。(完) (作者:卫云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