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要命的相声(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6:45 CCTV《人物新周刊》 | |||||||||
![]() ![]() 郭德纲做客央视 ![]() ![]() 主持人阿丘与郭德纲对话 “纸扇长,醒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师爷留下说学逗唱,洒向人间笑一场。梅花雪,绿茶汤。金牌匾,粉皮墙。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普通的名字——郭德纲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激活了沉闷许久的相声,掀起了一股郭德纲相声热,一批“钢丝”应运而生。郭德纲的出现,犹如一股春风,给业已颓废的相声带来了一丝亮色。 郭德纲,原籍天津,自幼酷爱各种民间艺术,终于在八岁那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
阿丘:这样吧,天赋我们是有了,兴趣也有了。说到毅力,就要吃苦了,说你怎么吃的苦? 郭德纲:小的时候先喊嗓子吧,小的时候四点来钟就起,顺着河边,家住在河边上小时候,一直往西这么走,真是抬头能看见树上落着猫头鹰,月亮还没下去呢,站在河边,咦、啊,除了下大雨不去,其它的刮风、下雪这都得出去,去喊,喊了之后跑一跑,出点汗,把会说的都说一遍,会唱的都唱一遍,会背的都背一遍,坚持这么几的年时间。这个东西早晨起来四五点钟,尤其是冬天,这是最难起的时候,谁都知道那会儿热被窝是最舒服的,这就需要毅力了。我跟好多学生们也说,好多孩子说咬牙切齿发誓,我要成功,我怎么怎么着,我说你们这个首先得克服这个懒。早上起来,怎么就能起来?我打小那会儿就自己跟自各说,今天早晨起来你缺了这个觉了,差俩小时觉你补了,早晚有一天会补给你,你到今天,想几点起就几点起,当时那会儿练出来的,可是那几年下来,当时来说,现在回头看,你不堪回首,你让我现在再去估计都很难坚持下来,尤其那回儿小的时候。 阿丘:后来长大了,听说来三次进京也挺苦的。 郭德纲:嗨,怎么说呢?第三次到北京,来之前想了很多,我去干嘛呢?有两次失败的经历了。我会说相声,单口、对口的我都会说。我会唱戏,京剧、评剧、梆子,不是清唱,勾上脸,勒上头,穿上靴子,我唱几出说我能唱。我能写东西。 我还会说书,找一茶馆说书,我也能养活自己。反正…… 阿丘:饿不死。 郭德纲:我觉得能饿不死,我基于这种理念到北京来。一直坚持到今天,十几年了。 张泉灵:您觉得您来的时候累不死,但是我听说差点饿死了。真有快饿死的时候吗?朗朗乾坤。 郭德纲:没钱怎么办呢? 郭德纲:你出来带点钱到北京来,你得有进钱才行,可是只是出钱,没有挣钱的道,你得租房住,我最早住在青塔那边,我在那儿租过一间房住。那屋就一铺,一床,然后一个凳子,我当时就坐在一板凳上,就在床沿上写东西。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我有一天我有一桌子,这我就了不得了,我就阔了,后来搬到通县,房便宜,就是哪儿便宜去哪儿。到通县交不起房钱,房东在外面踢门砸,骂街,他能骂俩小时,真了不起这人。我不是不给你,真拿不出来,坐屋听着吧,人在外面骂我我在屋听着,累了他得回去歇着去。后来到黄村住,到大兴,弄得身上没钱了,很正常,你偷钱去?出来的时候想得很好,你以后得所谓的衣锦还乡,是不是?在外报喜不报忧,父母都岁数大了,你怎么说?我在外面受了罪了,我都快饿死了,爹妈肯定是你回来吧,我不愿意回去,必须得混出点什么模样来。所以得报喜不报忧。有一两天身上没钱饿得跟什么似的,这很正常。 央视新闻频道《人物新周刊》 首播时间:每周六晚:22:15—23:00 重播时间:周 日 02:10 下周四 14:10 《人物新周刊》 每周让您了解一个人 敬请收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