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西部崛起科技产业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06:0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建设好绵阳科技城,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中的一段话。

  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绵阳科技城建设,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
倾斜。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城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点支持。

  5年后,这座国家确定建设的全国唯一一座科技城,以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紧紧抓住第一生产力,起点较低的内陆城市同样可以创造高速发展的奇迹。

  从科技城到科技产业城,绵阳一直紧锁目标:中国西部重要的创新示范基地,成为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大城市之一。

  产业基础:“参天大树”与“生态绿洲”

  2006年8月8日,绵阳科技城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长虹工业园PDP、280万台空调压缩机,九洲1000万台数字机顶盒,攀长钢万吨钛材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同一天,华晨集团、五粮液集团、绵阳新华集团三方合作在绵阳生产15万辆汽车整车、50万台汽车发动机项目也正式签约。

  这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绵阳的工业总产值再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大关。

  这批项目对企业长远发展也影响深远———

  长虹PDP即等离子屏全国首创,使每台彩电的增加值在5000元以上,过去规模大、效益低的不良局面将一举扭转;九洲1000万台数字机顶盒项目,将使九洲进入年产值上百亿企业行列;攀长钢万吨钛材生产线投产后,将使我国从钛材进口国转为出口国,1吨钛材价值相当于普通钢材的100倍……

  2005年春天,曾有一场转变观念的大讨论,绵阳人领悟中央和省上的精神,认准新型工业化道路,誓把科技城变成科技产业城。

  重新布局工业格局———一手抓长虹、攀长钢、九洲、新华等创“百亿企业”的扩张,培育工业“参天大树”;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打造工业“生态绿洲”,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到“十一五”末,绵阳规划形成5户百亿元、10户10亿元、100户亿元、1000户规模企业。

  自主创新:从“打工仔”到“领跑者”

  2006年,科技城自主创新收获最丰的一年———

  长虹自主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虹芯一号”数字会聚芯片问世,不仅使每台电视机利润增长3倍,而且力助长虹品牌价值升至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家电品牌第二位;

  新华集团成功开发出491Q、491Y系列汽油发动机,首次打破国外汽车行业的技术封锁和资源垄断,为我国轻型汽车自主创新发展创造核心技术支撑;

  九洲集团自主开发的航管产品专用芯片“九洲之芯”同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大批出口中东、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之前,不是没有困惑和彷徨。2004年,绵阳工业产值规模排在全省前列,而效益指标却是亏损。究其原因,附加值高的核心技术全靠国外供给,企业挣的仅仅是组装打工钱。

  科技城建设的方向是产业,产业的载体是企业,而主宰企业生死的是核心技术。

  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拨出资金,激励企业大搞技术创新,锻造搏击市场的利剑。

  如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联全国的科技城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企业申请备案技术标准每年200多项、申报专利500多项。恒泰环保、环通电梯、中科成等一批军转民企业应运而生,年创产值达30多亿元。

  发展环境:“投资信誉最好的城市”

  浙江企业在绵阳投资4亿多元,投资方家家赚钱。正因如此,浙江企业家协会把“浙江企业投资信誉最好的城市”的匾送给绵阳。不久前,该协会第三次组织企业家到绵阳考察投资环境。

  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绵阳科技城才能形成“参天大树”成长的沃土。

  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章对外”制度、节假日预约服务制度,设立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成立中小企业局……一项项政策,目的在培育良性的发展土壤。市委主要领导在大会上强调:“谁到外来企业去拉赞助、搞摊派,给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抹黑,就坚决砸谁的饭碗!”

  2005年,中国华能在绵阳投资20亿元基础上又追加10亿元;沃尔玛、拉法基、华晨集团等中外大公司相继落子绵阳。2年间,绵阳科技城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50多亿元。

  如今,绵阳规模以上企业由5年前的不足百户发展到目前的600户,由此形成的产值超过200亿元。

  2005年,绵阳被列为全省首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被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纳入“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城市”,而后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工行、农行共计352亿元的授信支持。

  结束语

  科技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带动包括各区市县520万绵阳人共同富裕。

  2005年,绵阳将各区市县划分为科技城的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让产业布局和发展等方面与区市县互为补充促进,使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市城乡的共同行动。

  今年前11月,绵阳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跃居全省六大一类工业城市首位;各区市县主要经济指标首度超过市本级增长速度;4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每年以300元左右速度递增。

  “5年上台阶”,绵阳科技城建设开局良好。■本报记者范英何玉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