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影响2006专题 > 正文

别斯兰人质事件受害孩子和他们的中国亲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5:41 央视《影响2006》

  新华网成都5月28日电  (记者 葛万青 冯白) 28日上午,成都双流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当16岁的俄罗斯女孩金娜从中国“弟弟”赵佑手中接过一只憨态可掬的绒线熊猫玩偶时,她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她和站在一旁、相处了近一周的中国“爸爸”、“妈妈”、“弟弟”依次紧紧拥抱,不停地用英语说着:“谢谢!谢谢你们!”

  结束了6天“疗伤之旅”的10名别斯兰孩子28日告别他们的中国家庭,随前来参加“中国四川——俄罗斯联邦州区经贸合作周”的俄罗斯代表团一起回国。

  俄方带队老师苏珊娜对此次行程非常满意。她说:“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找到了家的感觉!”

  全体动员迎接小客人

  此次来蓉的别斯兰小客人共6女4男,年龄在14岁到16岁之间。其中,8名孩子是小舞蹈演员,另两名孩子的歌唱得相当不错。

  2004年9月1日至3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突遭恐怖袭击,约1200名师生和家长被武装分子扣为人质,最后酿成331人死亡,其中包括186名儿童。

  人质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向俄罗斯提供了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今年5月2日,已有10名受害孩子到达海南三亚,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另一些孩子则来到成都的中国家庭中体验生活。

  成都市为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几周前就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选拔赛:为每一个别斯兰孩子找一个“新家”。选拔要求相当“苛刻”:家里要有爱心、要有车、可以给别斯兰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房间等。最终有10户家庭从近百个踊跃报名的家庭中脱颖而出。

  入选家庭被召集起来进行突击俄语训练。年逾四十的冯爸爸可算是煞费苦心,把一些日常俄语用谐音汉字标出来,满满当当地记了一大张纸,诸如“欢迎”、“你想要吃什么”、“别客气”……尽管并不标准,但孩子们能够理解,每当冯爸爸说起特意学来的“嘎可多吗”(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吧)时,俄罗斯“女儿”伊连娜和扎丽娜便开心地冲他竖起大拇指。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胡光伟认为,经历过不幸事件的青少年,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如不愿接触陌生环境、怕与陌生人打交道等等。人们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是协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胡光伟说,从报道上来看,这些孩子在那起恐怖袭击事件中身体并未受伤,但心理上留下了沉重阴影。丰富多彩的新环境可以使他们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忘掉一些不愉快。而与新家庭的相处则可使他们学会与陌生人相处,逐步树立他们对社会的信心,帮助他们走出人质事件阴影。

  “我们家成了快乐的‘联合国’”

  自从家里多了一位俄罗斯“姐姐”16岁的金娜,14岁的双胞胎兄弟赵佐、赵佑忽然懂事了很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先分给“姐姐”一半。

  三个孩子交流的方式是:英语+俄语+汉语+比划。金娜向中国“弟弟”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还拿出家人的照片一一给他们看。“弟弟”们则给她讲笑话。

  “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弟弟,他们总是用流利的英语给我讲各种好玩的故事,我常常笑得肚子疼。”金娜告诉记者。

  妈妈伍女士幽默地说:“这几天我们家常常是三种语言混用,都快成‘联合国’了。”

  爸爸妈妈都喜欢活泼开朗的金娜,给她买了很多衣服和小饰品。金娜也亲热地叫他们“Daddy”、“Mommy”。

  尽管别斯兰孩子的到来使伍妈妈不得不放弃原本计划的在职研究生考试,但她认为值得,“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多交外国朋友,这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爱心。希望这次成都之行能给这些别斯兰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编中国结

  在“疗伤之旅”中,别斯兰孩子与众多的中国小伙伴打成了一片。他们与成都石室联中、树德实验中学、银都小学的小朋友进行了数次联欢。他们一起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起编织中国结、各自表演拿手节目……

  24日,在成都石室联中

图书馆,别斯兰孩子观看了中国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普通的丝线几经穿梭就变成了形式各样的中国结,别斯兰孩子们感到非常惊奇并很快开始“拜师学艺”,整个场面显出浓浓的温情。

  在“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洋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几位别斯兰小姑娘还独立编出了代表吉祥的中国结。而中国书法、画画也吸引了这些孩子。“真神奇啊!”金娜饶有兴趣地拿起毛笔,仔细地端详一番,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别斯兰孩子还于27日来到成都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第一次与大熊猫亲密接触,把熊猫宝宝抱在怀里、与它合影。医学专家认为,与小动物接触是康复治疗的一项内容,它能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

  “学好汉语再来中国”

  14岁的扎丽娜告诉记者,冯爸爸对她很好,特意买了她和伊连娜喜欢的奥斯卡英文歌磁带放在车上听。

  但他们的相处也并非一帆风顺,扎丽娜实在无法接受冯爸爸好意为她安排的“美味”

川菜。她瞪大眼睛说:“我现在一看见红色的菜就害怕!”无奈,冯爸爸只好从超市买来三明治、牛奶、面包和黄油。不过,中国“爸爸”煎的荷包蛋倒是很合孩子们的胃口。

  语言的差异也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住在高靓茹家里的巴利科耶娃·阿尔宾娜就曾因为洗衣粉遇到了小尴尬。“她的英语不是很好,我们也不明白她想要什么,给她肥皂、香皂、沐浴液她都摇头,后来实在没办法,我们就打电话给一位懂俄语的朋友,这才知道她是要洗衣粉洗背心。”高靓茹妈妈说。

  阿尔宾娜说:“回去之后,我要开始学习汉语,等下次来中国时我就能和中国小伙伴们好好交流了!”

  卡兹别克一边揉着湿润的眼睛,一边说:“我喜欢我的中国家庭,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国后我会想念我的中国‘爸爸’、‘妈妈’和‘弟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