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专题 > 正文

当“兴十四精神”成为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12月19日电(本报记者 曹红涛 夏珺)“付爷爷和村党支部的同志们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了30多个春秋,在这片荒无人烟的烂草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是兴十四村小学五年级学生葛春慧作文中的一段话,“付爷爷”是村支书付华廷。兴十四小学104个学生中的大部分,是当年来此拓荒的山东移民的第四代。时过境迁,他们只能从长辈的描述中想见兴十四村往日的模样。

  宽阔的大街,敞亮的别墅,气派的园区,这群孩子是掉到福窝里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懵懂的他们终将意识到,生为一个兴十四人,最大的幸福还不是生活的富足。

  “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户受穷”

  有一位老板问付华廷:“你一年到头就挣那么俩钱,你图啥?”付华廷说:“你为你的小家,几口人过上好日子。我是为我的大家,兴十四村2000多口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差别也就是一个小,一个大。”

  1972年上任时,付华廷就向乡亲们立下誓言:“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户受穷。”正是凭着这股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拓荒精神,付华廷一班人愣是将这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铁路、不沿大中城市,也无矿产资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城镇化新农村。

  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从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办乡镇企业,到办乳品厂、甜蜜素厂、柠檬酸厂,再到组建富华集团、进行资本重组、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只有小学文化的付华廷总能团结村领导班子,抓住机遇,超前发展,带领村民把兴十四村的

蛋糕一步步做大。

  但如果你以为,创业是那么好玩和快乐,那可就错了。

  1990年下半年,刚40出头的付华廷积劳成疾,得了非常严重的

糖尿病,体重降了40多斤。而他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钟表,根本停不下来。一次在江苏无锡跑项目,糖尿病突然发作,以后,他每天都要早晚两次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几年下来,肚皮都被扎得板结了。

  1998年大洪水,使兴十四村成了一片泽国。抗洪那几天,付华廷正好赶上腰椎间盘病发作,痛得不能动弹。那天,他在大坝上靠着一捆蒿草坐下了,这一坐就是三天三宿。几天下来,付华廷的腰在雨水中被蒿草秆磨得流血化脓,可他全然不顾,一直坚持到洪水退去。

  采访期间,付华廷掏出药盒吃药。记者拿来一数,形色各异的一把药片共计19颗。而这样的药,他一天竟要吃9次!

  在兴十四村,付华廷要是出差几天,村民们都会惦记:咋还不回来呢!

  这样一个人,不由得你不惦记。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已成为凝聚人心的黏合剂。有了这份“无形资产”,村庄巨变多了几分必然。

  “身正,不令而行”

  兴十四村党总支30多年来,每次换届选举,从不圈定候选人,都是给党员每人一张白纸,村民看谁行就选谁。令人称奇的是,7名支委连续30多年来总是连选连任。

  信任,是对忠诚的最高奖赏。

  数年前,一对作家夫妻来村里采访,一连住了俩月,采访了100多家农户,没遇到一个说付华廷坏话的。30多年来,付华廷的原则是工资奖金不多拿,亲属不搞特殊化。

  兴十四村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有44名党员。30多年来,党支部成员对自己“约法三章”:请吃不到,送礼不要,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村委会主任周普然的儿子女儿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回村参加生产。有人以为他一定得为孩子安排个好工作,可周普然却让两个孩子同其他高中毕业生一道,参加统一招考,进厂当工人。

  一回,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在车队工作的丈夫,在执行接车任务的空当在车里打扑克,被人举报。这触犯了《村规民约》“上班时间不准打扑克”的规定。王振玲得知后,不但不包庇,反而以最高限1000元,对他进行了重罚。

  “身正,不令而行!”村民魏庆海说,这几年村里修路建房工程多,经常给各家分派拉沙的任务,但只要一广播,没有一个说二话的。1998年发洪水,付华廷喊出口号:“洪水面前不当孬种”,全村老少都争先恐后去护堤。

  公生明、廉生威,村风正、心气顺。兴十四村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无上访告状、无赌博、无不赡养老人、无刑事犯罪、无盗窃、无打架斗殴、无计划外生育、无邻里纠纷的纪录。村里还成立了成人职业学校,并先后派出300多人到大中专院校深造。村民素质提高了,健康、和谐、文明蔚成风尚。

  “兴十四精神,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什么是奉献?来兴十四村工作,才真领教了!”

  冯立,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之职驻村工作。这位风度儒雅的博士后告诉记者,村领导班子成员清晨四点半、五点开例会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占用工作时间,这种会也常常在夜晚进行。

  “兴十四精神,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富华集团副总经理孙光如是说。孙光原在齐齐哈尔市政府机关工作,后来应聘到富华工作。工资不高,一个月2000多元,还与家人分隔两地。问他到底图啥,他不假思索地说:学兴十四人,干事呗!

  24岁的王淑媛,2004年响应省里“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来兴十四工作,很快在岗位上成长起来。去年5月10日,村里举办了十件大事启动仪式,从筹备到会务,她忙得脚打后脑勺,几乎两天没睡,累得精疲力竭。

  王淑媛给学弟学妹们开了个好头,现在村里每年都要向上面要驻村大学生,至今已有十多位。同他们一样活跃在兴十四工厂、企业中的外聘人员,已有1800多人,其中大中专以上的技术人员占1/3。

  只要你想干事,兴十四从来不委屈你,还帮你抬你。

  12月7日,在村民魏庆海家新办的珍禽养殖场,十几只鸵鸟悠闲地踱着步。老魏本来是外村来种菜的,后来索性举家迁来。在村里的支持下,他今年春天投资搞了这个养殖场。他介绍,鸵鸟全身都是宝。养殖场里另有孔雀、火鸡等品种,明年,他还准备引进梅花鹿呢。“到那时进园子,得买票呢!”老魏笑得很开心。

  从菜农到养殖场主,老魏的下一个身份又将是什么呢?

  换了战场,与时俱进的兴十四人仍在“拓荒”。他们不但制造产品,更创造精神。《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