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改变我们的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7:32 央视《影响2006》 | |||||||||
鸟巢工地建设忙 12月16日,已经完成主体钢结构工程的奥运“鸟巢”工地一片繁忙,施工人员顶着五、六级的寒风马不停蹄地进行着“鸟巢”内部结构的装修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今晚20时北京奥运倒计时600天的到来。 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5年多的奥运筹备工作,悄然给北京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变化,从环境到交通,从工作到休闲,奥运已经融入到千千万万老百姓
【环境】蓝天多了 环境靓了 奥运工程让我家变样 -陈永红(女 53岁 退休在家) 陈永红家住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东侧,那里正在建奥运会的项目场馆,自从场馆开工后,陈女士每天遛弯都会去看看它的变化。看着自家附近日渐显现出模样的奥运场馆,和周边随之而起的变化,陈女士就会高兴地说:“我们是沾了奥运的光,自家附近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陈女士说:“奥运工程让我家变了样,我也希望在2008年能把奥运建设者们请到我家来做客。” 平房区建起森林公园 -赵桂玲(女 36岁 出租车司机) 北京开出租车的女师傅比较少,36岁的赵桂玲是其中一位,已经干了4年。腼腆的赵桂玲和记者一聊起奥运会带来的变化时,声音就大了许多。她说:“北京这几年的变化大极了,比如奥运村那边原来都是平房和庄稼地,现在已经是漂亮的森林公园了。这几年来,天蓝多了,环境感觉明显好了,人干起活来心情也舒畅多了。” 【交通】公交快了 地铁多了 大容量公交宽敞快捷 -马运起(男,62岁,退休在家) 62岁的马运起住在新建的国家大剧院附近,是位老北京了。在谈到奥运会筹办给北京带来的变化时,他打开了话匣子。 “我觉得自从申奥成功以来,北京的确有变化了,能感觉到政府一点点有计划地整修道路。比如修建了大容量快速公交车道,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步伐,在东直门那边,路全修了,通往首都机场更方便了。修路的时候各种人性化的提示牌等也多了。” 地铁让回家路更顺畅 -张璐(男,35岁,自由职业者) 今年夏天,在北京打拼已十几年的张先生终于在通州落户。当问其为何选择在远离市区的通州定居时,他所给的理由很简单,“新家附近马上就有地铁了,回家的路将会更顺畅。” 据张先生介绍,在他小区居住的大多数人都在市区工作,而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因为奥运才聚到北京,而选择在此居住的很多人都是看上了这里的交通设施正在快速健全。“我们不仅看上了这里相对较低的房价和优雅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从家到单位的路在日益顺畅。” 【休闲】家家健身 人人运动 小区健身器一刻不得闲 -王伟国(男,53岁 北京市民) “现在北京的每个社区都有供市民健身的设施。”家住朝阳区的王先生体会最深,北京2008年奥运会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小区里的健身器就没闲着的时候,王先生每天清晨都会和社区里的邻居们做一个小时运动,他说:“大家都希望把最健康的面貌在2008年展示出来。” 皮京京是东方德才学校初二的学生,今年13岁的她自从北京申奥成功,京京的梦想只有一个:参加奥运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京京每天早上坚持跑步。 收藏奥运纪念品成最爱 -原启长(男 北京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从申奥成功后,原本热衷于收集古书的原启长却迷恋上了收藏奥运纪念品。在藏品中,原启长最“宝贝”的就是北京各大媒体2001年7月13日发的号外。 原启长是北京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001年7月13日晚上10点多,原先生和妻子正在西单逛街,突然有人高呼申奥成功了。当时北京各大媒体正在发号外,原先生就领了10多份。路上还有两个澳大利亚人跟原先生要两份号外留做纪念。原先生突然想:“人家老外都这么关注北京奥运,我们中国人更应该记住这一天才对。” 【工作】选择更多 干劲更足 奥运让我变成了“双语通” -刘文立(39岁 北海公园派出所民警) 2001年7月13日以前,刘文立还只是西城区公安分局北海公园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电工,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现在他却成了精通了2门外语的“双语警官”。 “从申奥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北京来旅游,还有不少人来北海参观,我才高中文化,根本不懂外语,连给外国游客指个路都不行,所以我决定学习英语。”刘文立说。 目前,刘文立已经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13种语言,并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首位“双语警官”的称号,当选为雅典奥运会火炬北京传递的火炬手。 “奥运让我改变就业方向” -迟小磊(女 23岁 应届大学毕业生) 迟小磊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老家山东,毕业以后,她本来可以回家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现在,却在北京处于待业状态,“因为奥运,让我改变了就业方向,改变了我的生活。两年之后,奥运就会来到北京,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过硬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并且时刻为奥运改变、提高着自己,现在我满怀着激情,期待2008的到来。” “奥运会是全人类4年一度的体育盛会,我想在现场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 信报记者 王萌 李静 任宏 实习生陈鹏 秦国昕 湛慧 杨硕 邱晓琴 艾斌 他们也想说—— 张学可,某高校在读研究生:“真希望2008年我成为奥运信息人才之一,哪怕只是替补。” 姚明,国家男篮队员: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我非常想再做一次旗手。这会给我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动力,恐怕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动力了。况且,中国参加奥运会,从1984年开始,旗手就一直是男篮队员。 徐济成,曾作为新华社记者采访过5届奥运会,现为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官员:既报道过奥运会,也参与筹办过奥运会的媒体运行工作,这将是一个体育记者最完美的职业生涯。 董志强,河北邢台人,今年50岁,“鸟巢”工地工人:我干了一辈子建筑工,二儿子现在也在“鸟巢”工地施工。我去“鸟巢”里看过两次,里面可大了,能坐好多人呢!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看奥运会开幕式。 闫炳奎,奥运场馆的建筑工人,他说:“我的老家在江苏丰县,家乡的人都知道2008年北京要开奥运会,都希望能为奥运做一点事情。现在,我能成为奥运场馆建设者中的一员,家乡的人们都为我感到自豪。” 李明,在校大学生,他说:成为奥运志愿者改变了自己默默无闻的生活,而现在的生活,让自己每天精力充沛,多姿多彩。 刘雪莲,奥运商品特许经营店店员,毕业后,激烈的职场竞争使她没有想到有幸成为北京首批7家奥运商品特许经营店第一批店员,她说,现在她是全家的骄傲。 张师傅,出租车司机,从2003年开始学英语,张师傅说,“以后有外国人坐我的车,我要用行动告诉他,北京的哥会说英语!”(记者 王萌 李静 任宏 陈鹏 秦国昕 湛慧 杨硕 邱晓琴 艾斌 玉龙)(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