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遇“拦路虎”,8组学生只有两组报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1:33 东方今报

  【核心提示】

  “你是不是打我弟弟了?”一个小学生正走着,两个年轻人拉住了他的自行车,恶狠狠地问道。小学生还没回过神来,两个年轻人就把他拉到僻静处,搜出了他身上的钱物,推走了他的自行车。就这样,几个小流氓接连抢劫了好多学生。

  面对这种抢劫,学生该如何应对?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什么?12月8日17时30分,安全试验场来到郑州市三十四中,在警方和老师的协助下,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3名特警队员扮作歹徒,在离警车5米处“抢劫”了8组学生。

  让人不解的是,虽然着装警察和老师就在他们身边,却只有两组学生报警,有的学生看到警察还替“歹徒”圆场。

  【试验组成员】

  郑州市公安局丰产路派出所所长程前、民警马宝香;郑州市特警支队三大队民警李博、刘二建、田军、刘岩;郑州市金水公安分局刑侦一中队民警胡斌;郑州市第三十四中政教处主任杨南苏、老师余志奇;本报记者王在华、赵珺、邱琦。

  【试验地点】

  红旗路与政七街交叉口三十四中

  【试验时间】

  2006年12月8日傍晚

  【特别感谢】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政治处、郑州市公安局丰产路派出所、郑州市特警支队法制科、郑州市特警支队三大队、郑州市金水公安分局刑侦一中队、郑州三十四中。

  【联合媒体】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人民网河南视窗。

  试验现场

  场景一:给“歹徒”打圆场

  两个看起来十来岁的学生推着一辆自行车走了过来,两名特警扮作歹徒搂住了他们,“歹徒”刘二建顺手推走了自行车。

  “你为啥打我弟弟?”两名“歹徒”恶狠狠地问。

  “我们没有啊!”两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自行车不见了都没发觉。

  “把钱掏出来,我弟弟要是认出来不是你,就把钱还给你!”“歹徒”继续威胁。

  不情愿地,大个子学生从身上掏出了7块钱。

  “MP3拿出来!”

  大个子学生不情愿,小个子学生连连使眼色,让他交出MP3。

  警车闪着警灯,就在5米之内,非常醒目,但是两个学生没有一丝察觉,只是紧张地看着两名“歹徒”。

  警察走到跟前,俩学生还没回过神来。老师解释后,两名学生拍了拍胸脯:“吓死了!”

  随后的试验,学生小旭(化名)让试验组大跌眼镜。他给“歹徒”交出钱和MP3后,民警走了过来。“歹徒”瞪着他,对民警说那是他表弟。“真的?”民警询问,小旭竟点头称是。

  警方点评:别把这事当没事

  让程前苦恼的是,此类校园暴力在学校并不少见,但学生很少把它当回事儿。

  “这就是抢劫!”程前表示,学生碰到这种情况后应该报警,否则警方即使抓获这类歹徒,也不能依据其实际罪行进行移交,这样就纵容了犯罪分子。

  场景二:“回家问妈妈咋办”

  小普(化名)和小天(化名)正在小吃摊买东西,三个“歹徒”凑了上去,把两个学生拉到一个店铺的玻璃门外,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两个老师站在玻璃门里,两名警察离玻璃门不到3米。

  面对“歹徒”,男孩小普和小天赶紧掏钱就要走。

  “你们怎么不找警察?”试验结束后,老师忍不住问道。

  “我……想回家,问问妈妈怎么办!”初一学生小普的回答,让老师连连摇头。

  警方点评:家长教育该挨批

  对于这两组学生,程前想批评他们的家长,“都十几岁的孩子了,还什么事儿都找家长,这样教育不合格”。

  老师余志奇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事儿,家长除了给予日常教育外,还应该给予安全教育。

  场景三:“等他走远再报案”

  初三学生小锐(化名)身高1米84,在班里学习成绩很好。面对3名没自己高的“歹徒”,小锐显得很配合。

  “把钱拿出来!”

  小锐翻翻身上的口袋,掏出两块钱递给“歹徒”。

  “还有东西没?都掏出来!”

  左翻翻右翻翻,小锐说没了。

  两米远处,两名民警再也忍不住了,走上前去询问情况。“没事,跟我表弟说句话!”“歹徒”田军解释说。

  “你是他表弟?”程前问小锐。看着跟前的民警,小锐正要说话,被田军瞪了一眼,小锐闭上嘴巴。

  随后,田军把两元钱还给小锐,忍不住问他:“警察就在你跟前,你也不敢说话?”

  小锐说:“我想等他走远再报案。”

  警方点评:报警有技巧

  “保护自身安全没错,但民警就在身边,歹徒也没有控制自己,等他走远再报警就晚了。”程前指出,报警要记住以下这些技巧,以便警察追捕。

  被抢劫(夺)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果自己的手机被抢走,被劫者要立刻到公用电话或者IC卡电话处拨打110报警。

  报警时一定要记清歹徒的体貌特征,比如说脸上有个痣、头发的颜色、眼睛的大小、个儿头的高低等,除此之外,还要留意歹徒说话的声音和口音。要向警察说清楚被抢的具体地点及歹徒逃跑的方向。如果歹徒逃往人多的地方,受害者可以远远地跟踪歹徒。但是受害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如果歹徒逃往人少的地方,受害者要停止跟踪,以免再次受害。

  场景四:“同伴绕道找警察”

  一个高个儿男孩、两个女孩,3人同行走出校门。在警车跟前,3名“歹徒”上前“挟持”了男孩,质问他“为什么打我弟弟”,随后威胁他把钱掏出来。“我没钱!”“那你把身上的东西掏出来!”“没东西!”

  就在男孩跟“歹徒”交锋时,两个女孩走到一边,掏出了手机。“你们要干什么?”跟在后面的记者问道。女孩警惕地看着记者,连说“没事没事”。说话间,她们绕过一辆汽车,和记者隔开距离,然后向警车走去。

  民警迎了上来,正待解释试验意图,一女孩急切地说:“有人抢我同学!”说着,她指着同学的位置。正在这时,男孩也叫起来:“抢钱了!抢钱了!”3名特警赶忙把男孩松开,亮出证件解释。

  当记者亮明身份后,女孩翟文婕和胡娇笑了:“我们还以为你跟他们是一伙的呢,害得我们绕道去找警察。”原来,俩人把记者也当成“歹徒”的同伙,放弃了打电话报警的打算,转而绕道去找警察。

  警方点评:人多时勇敢点

  对于三人的表现,老师和民警都很满意。

  程前认为三人配合得很好,没有把握时,“被抢劫者”跟“歹徒”周旋,看起来很柔弱的俩同伴借机报警。他特别满意的是,俩女孩在想着报警的同时还没忘记自身安全,注意到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还关注到同学的去向,这样对报警很有利。

  对于男孩的呼叫,程前也表示支持,“在人多的时候,对方又没有凶器,完全可以大胆地呼叫”。

  场景五:高中女孩喊救命

  一个身高1米76的女孩走了过来,老师说这个女生胆子挺大,三名特警迎了上去。

  看到三名男子突然伸手拽住了自己的胳膊,女孩大声喝问:“你们要干啥?”“你是不是打我妹妹了!”“歹徒”赶快罗织了一个“罪名”。

  “没有!”

  “把你身上的钱掏出来!”

  说到这里,女孩不再说话,眼睛开始在四周搜寻,她很快看到了旁边的警车。

  只见她奋力朝警车边挣扎,同时大声高喊:“救命啊!”

  看到女孩呼救后,就在旁边的民警一步跨了过来,老师也赶过来跟女孩解释。

  看到熟悉的老师后,女孩笑了:“我正奇怪呢,旁边就是警车,这些人也太大胆了!”

  警方点评:救火比救命灵

  对于这个女孩的表现,程前非常欣慰。对方没有凶器,警察又在旁边,这时呼救很正确,但有些时候需要一些技巧。

  2005年7月,郑州金水区警方打掉了一个抢劫团伙,他们曾经在一个女孩面前失手。那天他们瞄准了一个单身女孩,冲上去夺下她的手提包后,开始搜身寻找其他物品。因为看她是个柔弱女孩,他们没有掏匕首。女孩看到有两个青年走来,就大喊“救命”!两个青年远远一看,竟转身走了。

  看到行人如此,他们很得意,正准备对女孩采取其他手段时女孩大叫:“失火啦!救火啊!”没想到这么一喊,竟有好几个人跑过来。

  试验总结

  安全教育值得反思

  整体试验结束,共8组学生被“抢劫”。虽然民警和老师就在跟前,却只有两组学生报警,三十四中政教处主任杨南苏连连摇头。

  参与试验的老师余志奇也很纳闷:“每周一我们都上安全课,专门讲各种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关于校园暴力,我们也经常涉及,可学生一旦面对,怎么就不知所措了?”

  出现这种情况,倒也在程前的意料之中,他感觉:“目前的安全教育模式不鲜活,需要改进,得让学生记得住。我们辖区也要协助校方教育好孩子,让他们真正掌握安全知识。”

  严打“校园霸王”

  对于那些打学生主意的人,程前有话要说。

  “以威胁性语言、使用暴力手段、非法占有为目的,不管你抢到抢不到钱,都是抢劫”!抢劫对社会秩序扰乱很大,所以法律规定予以严惩。曾有一个小青年突发奇想,抢了别人两块钱,最后被公安局抓住,结果被法院判刑7年。

  为了维护校园周边秩序,省公安厅专门下发文件,表示要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对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各级公安机关要优先受理、优先出警、优先立案、优先查处。

  对于校园周边多发的抢劫、抢夺学生财物案件,不论涉案金额大小,都要实行专人专办制度,必须做到案件发一破一。对影响较大的案件,挂牌督办,成立专案组直接破案。

  郑重声明

  安全试验场系东方今报联合郑州警方举办,每次试验都严格选定区域,现场都有民警执勤。活动结束后,便衣民警、着装民警会亮明警官证,东方今报记者亮明记者证,解释试验意图。如果您遇到的类似情况与上述不符,请立即报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