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 1元机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3:37 京华时报

  新 闻

  济南叫停1元机票

  春秋航空及其在济南的分支机构济南春秋假日旅行社仿效国外廉价航空的做法,推出特价机票吸引客源。11月28日,春秋航空推出新开航的上海—济南航线的1元机票,在11月
30日至12月10日上海—济南航班上使用,投放的座位数为航班总座位数的10%左右,共400多个。该旅行社因销售1元机票,被当地物价部门处以15万元的行政罚款。(详见本报12月18日A11版)

  直 评

  有关部门不能“选择性执法”

  虽然此次事件中的执法部门是物价局,但是其所依据的罚款标准却是2004年4月20日正式实行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根据民航总局的规定,航空公司机票销售价格不得低于标准价的4.5折,上浮上限不能超过25%。

  事实上,4.5折以下机票充斥市场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除春秋航空外,不久前,海航旗下的翔鹏航空就通过网上销售电子客票抛出1折机票。此外,在上海到北京的热门航线上,各大航空公司3折、4折机票也比比皆是。然而,之前的这些看似违规的票价却从未受过任何处罚。

  倘若对春秋进行了行政处罚,那么对于以往低于标准价的45%的票价是否也要进行处罚呢?执法部门放行之前的其它票价违规案例,单独拿春秋航空公司“开刀”的做法着实难以服众。从先前的“有法不依”到如今的“选择性执法”,有关部门的表现不仅漠视了执法的严谨性,而且给民航体制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1元价位的航空票价的确低得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对于以“廉价”为经营战略的新进入者来说,春秋航空为了促销打出的1元票价,属于企业市场营销的正常手段,由此产生的“鲇鱼效应”会给整个民航业带来激励和活力。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航空公司是否有打价格战的权利。

  世界各国的航空业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放松管制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取向,而放松管制的结果也将使得全体国民受益。1938年美国民航管理局曾视限制竞争为己任,认为只有靠进入和价格管制才能维持一个“公平”的利润。但事实上,缺乏新的进入者和价格竞争的结果却是票价高企且乘客稀少。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航空业取消管制法》,允许航空公司自由进入和退出所有国内航线,可以自由地决定可承担的运价。统计显示,由于取消管制,在20世纪80年代航空业为消费者节约了1000亿美元的票价,并使得成百万原本无力支付飞机票价的美国人能乘坐飞机,每年给社会带来200亿美元的净收益。

  反观中国,民航总局自身的诸多矛盾尚未厘清,或许这才是民航票价游走于管制放松与收紧之间的根本因素。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民航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12月19日 文/马红漫

  辨 析

  1元机票惹恼了谁

  很显然,“政府指导价”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济南市物价局以低于政府指导价为由实施行政处罚,理由并不充分。当然,国家民航总局曾于2004年规定,航空公司的机票折扣不能低于基准票价的4.5折,但是,违反此规定的春秋航空若要被罚,处罚主体也应是民航管理部门,而不该是济南市物价局。

  实际上,民航总局的这个机票“限折令”早已形同虚设,眼下4.5折以下机票大量充斥市场。而民航总局对此也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并在多个场合表示,机票价格放开是趋势。大概民航总局也意识到,“限折令”已然不合时宜,不能适应国内民航市场发展的需要。

  “限折令”最不合时宜之处,在于它事实上成了机票价格垄断的“保护令”,与市场竞争原则相违背。在“限折令”的庇护之下,各家航空公司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结成“价格同盟”,达成默契,形成联合价格垄断,维护既有市场秩序和既得利益。而对于胆敢违反“潜规则”的航空公司,则群起而“杀”之———去年6月,国航以3折低价促销广州至上海机票,就引起多家航空公司对广州400多家机票代理销售点联合下达了“封杀令”,要求其拒售国航机票。

  春秋航空作为一家以低成本、低票价为特点的民营航空公司,其推出的99元、199元、299元特价机票,乃至1元超低价机票,既可以说是正常的商业炒作,也可视作高明的营销策略,至少,它属于建立在公开、自愿基础上的正当的市场竞争。关键是,这种竞争不仅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而且给航空“价格同盟”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各家航空公司被迫推出3折、4折机票,与春秋航空的“搅局”不无关系。这是一种好现象,既是广大消费者愿意看到的,也是国内航空市场走上正常竞争轨道的前奏。

  春秋航空的所作所为,也许是对原有市场秩序和“潜规则”的一种颠覆,但如果原有的市场秩序和“潜规则”是不合理的,是建立在计划经济的沙盘之上并试图维护既有垄断的,那么,我们欢迎这种颠覆,欢迎打破旧秩序、重建新秩序。春秋航空的所作所为也许惹恼了许多竞争对手,但是作为致力于建立并完善市场体制的政府,则应为此感到高兴,而不是恼怒。破除垄断,才是促进行业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的最有力手段。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2月19日 文/晏扬

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