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资委将分类收取央企红利纳入中央财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4:01 东方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昨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时表示,将对央企分类收取红利,“同时会从一个比较客观、实际的水平起步”,但他并没有透露详细的比例数字。

  “国有企业现在自身的负担还是很重,我们尽管做了一些主辅分离的工作,但现在还有2万多个机构,包括公检法和医院学校等需要分离,涉及到的人员超过100万。所以,负担
并不轻。”李荣融进一步解释说。

  分类收缴红利

  国资委曾多次表示,明年我国将正式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意味着中央企业将结束12年不分红的历史。就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国资委和财政部已经在原则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由财政部负责编制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委负责编制16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但在中央企业上缴红利比例和方式上,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主张“一刀切”,有人主张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谈判”,也有人提议,根据各个产业板块盈利情况的不同,设立板块红利指标。

  学者常修泽对本报记者表示,红利收缴无非三种模式:按照资本利润率统一比例收缴;按照行业利润率分类收缴;一户一率收缴。第一种方式过于笼统,容易忽视行业差别,最后一种方式操作起来很繁琐,而且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难以体现。

  “三种方式实际上是面、条、点的关系,面太泛,点太散,条正合适。”常修泽对国资委分类收缴的方式表示赞同。

  “收、用、管”全套文件拟出台

  此前,李荣融在接受媒体采访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表示,已经备好了所有文件,预期这些文件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得到国务院批准,然后开始实施。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是一个文件,而是一堆文件。”李荣融昨天表示。他进一步解释说,这里包括三个问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怎么收、怎么用、怎么监管。

  “我是比较长时间管钱的,所以,对管钱是有深刻体会的,我认为关键还是怎么用好。”李荣融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这就是要把怎么收、怎么用、怎么管的一套文件拿出来。”

  常修泽表示,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否则容易流于形式,如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国有资本的再投资管理制度。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曾表示,国资委要抓紧做好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急需的相关立法工作,包括《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条例》、《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办法》等。

  一家规模不大的央企负责人表示,对于他们这样的企业,更愿意把利润上缴,因为留在企业容易出问题,而且上缴红利也便于企业支付改制成本时申请预算资金。

  有分析人士表示,如何用好,如何监管,防止出现新的“跑部钱进”将是国资委今后需面对的考验。

  国资预算纳入中央财政

  昨天,李荣融面对记者们在发布会后一再追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文件出台的具体时间时,他笑着回答:“很快。”

  这些文件是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制定的,已经上报国务院。李荣融表示,今后央企红利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上来的钱交给财政部,纳入中央财政大预算,由国资委负责制订详细的预算,预算需经过批准。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应该包括多元化的分红、国有独资公司上缴一部分收益、出售国有资产等三个方面。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则首先要确保困难企业的退出成本,其次是需要向重要企业注入资本金。

  “现在关键就是各企业都要把预算做好。”李荣融说。

  一些地方已经先行试水国有资本预算,如深圳、上海、北京、吉林等地。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试行办法》。早在1998年,在黄浦、闵行两区和上海电气、烟糖两个控股公司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2005年11月22日上海全面实行国资预算。北京市在2004年也制定了试行办法,选择了10户大型国有企业实行收支预算试点,最初是以空转的方式来测试制定的可行性,从2005年开始对所出资企业的收益收缴全面推开。

  据最新统计,今年1~11月,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984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6887.7亿元,同比增长18.9%;上缴税金6146.5亿元,同比增长23.5%。国资委预计今年全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可达到8万亿元,实现利润可达历史性的7200亿元,上缴税金(含石油特别收益金)可达7000亿元,资产总额可达到12.2万亿元。(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张馨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3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