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创建“和谐”社区——记上海平安建设实事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 |||||||||
在居民社区创建“和谐”,这是上海平安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随着“平安建设”十项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了社会更加和谐、生活安居乐业。 “大调解”解开心结 上海的各个居民生活区,活动着十多万名人民调解员。他们中有政法系统离退休老
自2003年以来,政府部门出资,在各居民小区成立了数以万计的民办非赢利性人民调解工作室,不仅调解一般的邻里纠纷,甚至打架斗殴也能化干戈为玉帛,使无数起容易激化的人民内部矛盾,消弥在刚刚萌芽状态。江苏街道北汪居民区的“李琴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一段时间,小区物业与居民关系紧张,居民们甚至准备集体上访。李琴工作室获悉后,主动揽下了这笔“业务”,在物业和居民之间做“老娘舅”,反复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终于使近乎敌对转为相互理解,化解了这起旷日持久的民间纠纷。 精心观护“高危人群” 自2003年起,居民社区中出现了“社工”的身影,精心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回归社会人员、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进行观护、帮助,以预防和减少这三大“高危人群”的违法犯罪。这是在政府主导推动下、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一项新事物。全市现在已有社区矫正、青少年、禁毒三支社工队伍,共1447人,为10万户“三类”人员家庭提供服务。 “回归”人员张某自19岁起犯罪,先后在监狱内生活了22年。近年来,他在“社工”的观护下,不仅彻底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还成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静安区还率先成立了“安置帮教协会”,动员社会力量,为“回归”人员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据了解,在社区接受矫正的轻刑犯,在“社工”的观护下,重新犯罪者仅为0.4%。 “安全小区”全覆盖 漆黑的夜色中,一条身影翻过普陀区新村路1388弄住宅小区围墙,悄悄溜进了居民大楼。当他盗走财物,企图一走了之时,却被万里派出所民警当场人赃俱获。这一切得益于社区图像监控系统。 安居才能乐业。本市在开展平安建设中,最为注重居民小区的安全防范。在全市220个街(镇)、5300个村(居)中,均已建立平安建设新“六小”工程:小区周界图像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等。在一些老式居民楼社区,也因地制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盗门窗、围墙封闭、楼道灯光等,使市民的安全感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确保居民小区的安全,本市共有3万名社区保安队员。其中2.4万人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另有6000人则直接派驻全市5600个村(居)委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形成“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目前,市、区(县)、街(乡镇)三级“安全小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本报记者王宝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