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奏响城市文明和谐新乐章——迎接上海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特别报道之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邵岭顾一琼

  在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是一个亮点。“十一五”开局年,在上海经济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一系列以“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为主题的上海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浦江两岸深入开展。

  于是,我们看到公共场所的“大嗓门”少了、公园里的垃圾少了、行人乱穿马路的少了;银行柜台前等在一米线外的多了、乘自动扶梯时主动靠边站的多了、人们脸上的微笑多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上海未来发展的大局。而随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和谐氛围的逐步建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也正成为上海人民精神风貌的主流,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必将由此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营造氛围知荣明耻深入人心

  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多了,参加交通文明建设的人多了,支持交通管理的人多了——今年以来发生在上海市民身上的这个变化,正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知荣明耻”观念在上海的深入,而由此营造的讲求文明的社会风尚,为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了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市今年专门制定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一大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醒目地出现在包括电视、平面、网络媒体,影院、楼宇以及主要商业区在内的宣传阵地,实现了“点、线、面”全覆盖的立体宣传攻势,使“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促和谐”等一系列口号深入人心。目前,在陆家嘴震旦国际大厦、在人民广场兰生大厦、在徐家汇东方商厦、在铁路上海站世博钟楼,几块大型LED滚动屏不断播放公益广告宣传语;全市141个主要路段公交站台和1800个小区的灯箱广告,吸引了居民关注的目光;在楼宇、超市的六万个显示屏端口,公交、出租车、地铁上的13000个移动电视,235家网吧,22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黄浦江超大型广告船LED彩色显示屏,也开始出现大量的公益广告。

  青少年是社会和谐的音符。在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的过程中,上海尤其重视在青少年中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团市委于今年起组织举办了“成长教育”系列活动,依托“东方讲坛”,请来相关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为青少年解答疑问、导航人生,仅今年7月以来,22场专题讲座就吸引了3000多位青少年报名参与。而在奉贤区,有一支由30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同志组成的“夕阳红”讲师团,他们深入区内的70多所中小学,了解学生们的现状,今年以来已经运用多种形式宣讲了140多次,并且每位成员都与一些青少年结成了“忘年交”,向区内10万青少年传播文明新理念,被誉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助推器”。

  创建载体志愿活动形成风气

  定期站上路口倡导文明行路——如今,这已成为虹口区江湾镇逸仙居民区团员青年的固定“节目”。今年夏天,居民区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到逸仙路、场中路口做交通协管员,当大家手握小黄旗协助交警劝阻违章行人时,有了切身感受:“只要多一个违规行路人,就会给管理工作带来这么多麻烦。”就是这次实践,把参与其中的团员青年都变成了交通文明志愿者。

  实践,是知荣明耻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本市各界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创建道德实践基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为市民践行社会公德提供了多种舞台。空港、铁路、长途汽车客运、水运客运港“四大门户”开展了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了“做城市文明的光荣传播者”主题实践活动;旅游宾馆开展了“温馨家园”主题实践活动;上海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结合职工中开展的“树八荣新风,扬闵水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职工不仅做好单位人,还要当好社会人。

  正是在这些广泛深入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很多市民由文明的践行者变成了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体现了普通市民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自身综合素质中的主人翁地位。黄浦区有4000多位市民积极投入交通文明志愿活动,其中光明初级中学的学生志愿者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徐汇区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新闻志愿者团”,将镜头对准身边凡人小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反映市民心声,被喻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报春花”和“啄木鸟”;杨浦区15名摄影爱好者组建了“摄影啄木鸟”队伍,聚焦八类公共场所、聚焦顽症陋习,有针对性地拍摄,并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为职能部门建立交通文明的长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完善机制文明行为成为习惯

  今年5月份,本市首次在60个重点监测路口开展交通文明综合指数测评,结果显示,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行人、非机动车的自觉守法率达80.95%。而在本月的第14次测评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5.94%。正是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市民的文明行为在数月间从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觉习惯。

  为扎实推动“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上海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市公安交管部门从市中心10个区选出60个路口作为严教、严管、严处的重点示范路口,每月测评两次并在媒体上公布成绩。活动开展以来,60个监测路口都已形成了各有关方面参加的齐抓共管的领导组织机制,小区、单位参与的文明路口共建机制,交警、协管员、志愿者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以及巡访监督信息反馈机制,这些机制的完善,为交通常态长效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徐汇、虹口等区每月两次的交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成为通报了解、研究探索、落实整改、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长宁、黄浦等区采取发放交通整改通知单的方法,把路口测评中的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并限期整改,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如今,60个重点监测路口已成为本市的文明示范性路口,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