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西临汾号称污染第一城 媒体称不适合人类居住(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0:45 国际在线

   蓝天碧水与GDP的博弈

  以“结构性污染”为主因的临汾,十几年来始终醉心于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的治理问题一直少有关注。

  “‘有水快流’,无人关注环境。”当地一位专家对记者说,1995年,《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彼时,“临汾少有响应”。

  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代价于1999年开始被临汾地方政府关注,当年,临汾提出了“打基础、调结构、治环境”三大目标。其构想亦写进了《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临汾一位官方人士称,以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的构想,在当时被称为“生死决策”——低于120立方米的高炉、不合格的焦厂要全部关闭,“这事关几百万人的吃饭问题”。

  然而,产业结构调整至今,临汾的污染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有效遏制。“我们不承认产业结构调整不成功,只能说目前面临很大的难度。”该人士称,自1999年实行调整以来,“成效是很明显的。”

  据当地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间,临汾市生产总值由171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3.4亿元提高到58.86亿元。其经济总量目前位居山西第二。

  对水及空气的污染,几乎与临汾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老百姓很有意见,政府也很头疼”。接近临汾决策层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彼时,临汾的“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民谣。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内地10大污染城市,山西有多个城市入选,临汾为污染城市之最。

  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称,2005年,山西省单位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2倍,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二;烟尘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9倍,居全国第一;固体废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4倍居全国第一。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山西的环境问题,不断被社会各界关注。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更是提出,“要用最小的污染代价,换取适当的发展速度”;省长于幼军也表示,宁愿不要GDP也要把污染治住。

  2006年6月10日,山西省正式启动“蓝天碧水工程”,相关官员表示,将以铁碗的手段治理该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临汾作为山西严重污染城市,成为重点治理的对象之一。

  9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5全国11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临汾再次名列倒数。

  10月12日,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以公开信的形式提醒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第一责任人,“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开信”指出,造成污染的关键问题,除了临汾市城市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供热、气化率等指标偏低,市区燃煤污染和二次扬尘严重外,更主要的是临汾市在投入巨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仍有大量焦化、钢铁等重污染企业违法建设,肆无忌惮地排污。

  据了解,临汾市118家焦化厂中只有25家焦化厂具有合法的手续,其他全部为违法企业。2006年山西省政府下达的第一批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及设施名单,要求临汾市8月底前对22家企业及设施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但只完成9家。

  “李天太市长都拍桌子了!”一位临汾环保系统的人士向记者介绍,“公开信”发表的第二日,临汾市人民政府便下发相关文件,表示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整顿给临汾造成污染的钢铁焦化行业。

  为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临汾市政府以控制工业和煤烟污染为重点,从11月23日起对全市重点区域开展大规模的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该专项执法检查将持续到2007年3月20日。

  “煤焦铁现在还是临汾的经济支柱,污染怎么根治得了?”临汾政界一位人士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两页纸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2006年世界10大污染地区临汾部分的中文翻译稿——“如果你怨恨一个人,让这个人成为一位临汾的永久的公民吧!为什么?为了处罚!”被红笔标划。

  “上头的压力,老百姓的压力,让领导们左右为难。”他说,“政府治污的力度已经很大了”。

  与政府治污“力度已经很大”相反,据当地媒体调查,在临汾市的焦化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办理任何环保审批手续,部分在建、投产的焦炉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数不多的有合法审批手续的焦化企业,建设炉型也与立项及环评批复要求不符。

  今年6月至9月,山西省环保局作了一项万人环保意识问卷调查。其中,71.01%的民众“不愿意”让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市长留任,而90.8%官员选择“愿意”。

  12月6日,山西省环保局又通报了“百县千企万民问卷调查”的情况。结果显示:90.06%的民众认为对环境违法行为中的政府责任人应当给予处分。

  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官员和民众都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选择。临汾学界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与“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民谣相应成趣的是,“宁可被毒死,也不要饿死”则成为了某些官员的为官之道。“山西老百姓没有从挖煤中获得多少收益,往往是深受其害。”专家说。

  “咱们国家对官员的考核体制非常不好,都是以GDP来考核,GDP关系到一个官员的仕途,这导致现在还是一味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宏英对记者说,在这一制度下,高GDP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一种政绩工程。如果,各级政府都能把发展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就不会出现(临汾)这种野蛮式的发展道路。”王说。(中国经济时报)

  来源:中安在线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