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则天陵墓区巨环20多年前曾被认为属地质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6:16 华商网-华商报
武则天陵墓区巨环20多年前曾被认为属地质结构

这个土堆就是唐朝燕国公李瑾行的墓葬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彪)上世纪80年代,在以乾陵为圆心的附近地区就发现过“环形构造”的地质结构!昨日,一位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的王老先生向记者透露了二十多年前这一鲜为人知的发现。

  昨日晚上,记者在王老先生家里见到了当年拍摄的部分卫星照片。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退休前在我省的地质研究部门工作,看到本报报道后联想到了当时的一些发现。在上世
纪80年代地质研究人员对这些卫星照片进行解疑时,偶然发现了不少环状结构的地质构造,其中有一个以乾陵为中心的圆环,按照图示比例进行推算,其直径达到了5公里。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圆环,直径更是达到了400公里,其南部到达渭河,东界靠近黄河,北边到达内蒙古,西边则延伸至甘肃一带。

  记者看到,这些发现在当时的解疑图上被用大大小小的圆圈进行标注,虽不十分规整,但仍一目了然。这些圆圈是怎么形成的呢?王老先生表示,因为当时的工作角度不同,地质研究人员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但从地质角度看,他们认为当初发现的环形应该是自然界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结构,是地表以下深部的构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从卫星照片和航拍照片来看,乾陵地区确实存在着这样大大小小的圆环构造,那乾陵地区新发现的这些圆环是不是和地质运动也有关系呢?王老先生表示,可以说这是一个谜,既是考古上的谜,也是地质上的谜。地质研究人员在卫星照片上的其他帝陵附近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环形构造。如果说乾陵的发现是个案,这些圆环应该和陵墓制度关系不大。

  昨日,王老先生也和乾陵博物馆取得了联系,并建议博物馆借助最新的卫星照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联合地质等有关部门对这些圆环进行“解谜”。

  在现场看不出圆环痕迹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乾陵,现场感受了“圆环”的神秘色彩。经过一条田间小路,记者和乾陵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刘向阳来到了新发现的直径约110米的圆环圆心———李瑾行墓。该墓位于乾陵梁山主峰东南方向约3公里,空旷的田野上,5米多高、直径10多米的大冢非常显眼,周围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地,还有一片树叶凋零的果树林。大冢西边30米处,是一条蜿蜒的土路,据说是古代的“官道”。但和普通田地一样,现场看不到圆环的任何痕迹。

  “没有长期野外考古经验,是看不出来这种现象的。”刘向阳说,在调查乾陵外城遗址时,专家们从该墓周围植物的生长状况差异发现了某些迹象。航拍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当初的预感。

  大圆环圆心处曾修过堡垒

  在发现圆环后,考古人员曾到附近的村庄进行了走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在解放战争年代,

国民党军队曾经在李瑾行的墓葬上修过堡垒,因为这是当时的一个制高点。那这个直径约110米的圆环是不是当时所挖掘的壕沟呢?刘向阳表示,老人们回忆说,当时的壕沟好像没有这么大。

  那会不会是李瑾行的墓葬陵园遗迹?刘向阳介绍,唐代陵园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圆形的没有发现,但并不排除这种可能。因为,李瑾行是唐代一个出身少数民族的将领,他和父亲在唐朝为官,并受到了武则天的器重,从现有的资料看,李瑾行墓是乾陵陪葬墓中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将领。所以,这种圆形结构是不是和他们当时的民族信仰有关系,值得研究。

  帝王陵制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据了解,历史上乾县县城是为守陵人修建的,广义的乾陵范围一定意义上已与县城难以完全划分开。除了这个巨大的圆环状遗迹之外,这一广义乾陵范围之内还发现了与大圆环类似的直径多在30到40米的十余处小型圆环状遗迹。这些神秘的圆环形成于什么时间?意味着什么?有市民认为可能是乾陵内的军事防御工程遗迹;还有的市民觉得它们和欧美地区出现的“麦田怪圈”一样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面对猜测,乾陵博物馆副馆长梁桂林表示,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过去帝王陵墓制度里面并没有发现过类似现象,这是首次,其研究已经超出了考古的范畴,需要多部门合作进行研究和调查。本报记者 李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