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没有批评过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9:19 青年周末

  部长没有批评过我

  青周:您今年在各种媒体上多次受指责,教育部不认为您工作中存在失误吗?

  王:我每次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的网站、中国教育电视台都有文字和影像的直播实录。很多媒体报道我的讲话,我可以说,一半以上的记者并没有看过我的实录,只是择出一段话,甚至只是转载一句话,根本不管讲这些话的具体语境。我的天哪,一些话,离开了这些语境,意思会完全不同的。

  而我们的部长周济,每次我的实录,他都从头看到尾,给我指出哪些地方该停顿,该变换语气,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应该说,有热情的指导,善意的指正,善意的提醒,但是没有批评。

  说句你们媒体不爱听的话,但这是事实,我尤其要感谢的是教育部党组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没有领导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想我也不会坚持到现在。

  媒体是种强大的力量,得罪不起

  年初两会期间,媒体疯狂转载王旭明回答

人大代表质询“上学贵”的话被定义为“教育买衣论”,旋即引起了网友强烈反感,北大清华只能让富人阶层消费成了网友们抨击的热点之一。

  他解释这番话,其实是记者把和他闲聊的内容择出来,进行了突出处理,并且没有考虑到当时的语境。

  记者把我闲聊的话当新闻

  青周:面对骂声,您就凭借这样良好的心态不予理睬,我自岿然不动吗?

  王:新闻发言人并不是讲自己的话,是代替部门发言。也是代替部门去面对媒体和公众的。

  当然不能对公众意见不闻不问,是要科学理性地去看谩骂,要学会从谩骂中捕捉到一种情绪,搜集到对我们工作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即便是我心态那样好,在年初备受非议那一段,我还是一度动摇了。我曾经想过,不再把记者当成朋友,处处防着他们,也不想再见到他们。

  青周:网上90%对您的谩骂都来自您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教育买衣论”,您为什么那样说?

  王:我当时就是私下里和三位记者聊天。谈了两个小时,他们从中提出那样一段话,话的表述基本也没有什么问题,应该说,他们还是很有新闻敏感性的。其实我当时的原话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只不过,那是我在这种轻松的语境下,打的一个比方,让他们理解在保证教育是公益事业的同时,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消费作为补充的必要性。我至今认为,这也是我们当前国情下,需要转变的观念。

  我绝对不是在什么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答人大代表的质询,这种表述是完全错误的,我没有得到任何授权去回答人大代表的质询,我怎么会去说呢?

  之后,这番话也经过很多人的演绎,变成了“有钱就上清华北大,穷人没钱就不用上学”,我会说这样的话,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吗?

  媒体是种强大的力量,得罪不起,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无论我怎么说,声音还是有限,怎么解释还是被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