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笑声宛在耳淄博长忆君 追忆马季先生的师风、业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5:01 大众网-鲁中晨报

  结缘淄博

  

  

笑声宛在耳淄博长忆君追忆马季先生的师风、业德

  1996年来淄博,马季与张克玉合影留念 资料图片

  第一次来淄博

  风趣、敬业的马季老师

  1996年,淄博一家银行准备举行建行周年庆祝晚会,因此他们就委托原淄博青年剧院经理张克玉邀请演员。

  “因为我和赵宝乐比较熟悉,我就首先找到了他。”张克玉说,赵宝乐就去找了马季老师,没想到因为心脏病的缘故平常很少到较远的外地演出的马季同意了。1996年1月25日,马季没有坐飞机而是坐火车来到了淄博,但是马季一点怨言都没有,没有给承办方增加麻烦。马季老师还非常逗人地说,“坐火车还可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这让在场的很多承办方领导都很感动。

  来淄博的第二天晚上,演出正式开始,马季老师和他的徒弟刘惠表演了《训徒》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刘惠需要穿上肚兜,因为当时正好是腊月,天气很冷,因此就有人建议,让徒弟将肚兜套在外套上,但是马季没有同意,让徒弟脱下外套,穿上了肚兜。马季老师说,演员能演十分,就要演十分,不能因为天气冷,就只表演六分,那样对不住观众。 (记者 张欣)

笑声宛在耳淄博长忆君追忆马季先生的师风、业德
2004年8月8日,前来参加第二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的马季和刘伟抵达淄川受到热烈欢迎 资料图片

  

笑声宛在耳淄博长忆君追忆马季先生的师风、业德
在淄博蒲泉大酒店的走廊里,悬挂着这张马季先生与一名女服务员的合影。这名女服务员名叫孙伟,她说“马季先生是一位很和善的老人”。 资料图片

  

笑声宛在耳淄博长忆君追忆马季先生的师风、业德
2004年8月8日,第二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上,马季、刘伟合说相声《如此大款》和《数字生活》(闫盛霆 摄)

  

笑声宛在耳淄博长忆君追忆马季先生的师风、业德
谈起马老的突然去世,孙兆胜感到十分惋惜 (张磊 摄)

  第二次来淄博

  大师没有一点架子

  2003年4月,孙兆胜在淄川区罗村镇蒲家村党委挂职任副书记,作为第二届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工作人员,当年8月8日上午,是他带着车把马季先生从济南接到淄川的。

  “马季先生当时就有心脏病,他稍作休息就提出去参观蒲松龄纪念馆,参观的时候兴致很高,向陪同人员询问了许多问题。当晚演出,他和刘伟合作表演了两个完整的相声作品,一个是《如此大款》,一个是《数字生活》,没想到,他把下午参观时介绍的内容,把蒲家村的变迁,老百姓生活的变化,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穿插其中,仿佛信手拈来一般,感到特别亲切。”孙兆胜拿出了当年印制的节目单,主要演员介绍的第一名,就是马季的名字。

  马季在淄川期间,认为“搭旅游台,唱经济大戏”的思路非常好,孙兆胜说:“在众多演艺界名人当中,他的地位是最高的,但他为人很随和,在淄川期间从未向陪同和随行人员提任何条件,一点也没有架子——那真是一位平和的老人。”

  (记者 隋旭光)

  第三次来淄博

  原本定在一周后

  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获悉,马季老先生原定于12月28日将偕众多弟子来淄博参加两场新年相声专场演出。但因为这次病故,第三次结缘淄博永远无法完成。

  据淄博市有关人士称,“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在济南举办期间,马季老先生原定于要参加的,但是最后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马季先生没有到场。但因为此前已经和淄博有关单位签订了两场演出协议,12月28日,马季将偕众多弟子来淄博,并要亲自登台演出,演出地点原定于张店、淄川。“由于马季老先生的突然去世,淄博市民将不能亲自目睹这位相声大师的精彩表演了。”据称,这原本可能是马季老先生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记者 张欣)

  业德

  这是曲艺界的一大损失!

  “他走了,是曲艺界的一大损失啊!”原淄博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孙广瑞与马季是老朋友了,昨天下午他说,“他这个人特正直,看到相声界中出现不好的苗头,就非要说说不可。”

  75岁的孙广瑞告诉记者,马季曾对他说过,尽管现在相声处于低迷状态,但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总有一天相声艺术能恢复元气!(记者 赵志斌)

  他带着笑声和掌声走了

  “两个月前我还见过马季老师,太突然了!他是带着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走的!”昨天,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王长安在得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去世的消息后,很是震惊,“不论他的表演,还是他写的作品,在相声界都是超一流的。就在12月19日下午,我还从车上的广播中听到了他说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

  王长安告诉记者,他打算连夜乘火车去北京,看看能否见上马季老师最后一面。(记者 赵志斌)

  师风

  学生沈闻达——

  难忘两个礼拜的授课

  “前几天,我去北京的时候,他还好好的!”中国说唱艺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沈闻达声音低沉地说。

  12月16日,沈闻达从淄博去了北京,去看望自己快书门老师刘洪滨,在此期间到冯巩开的罗马假日火锅城吃饭的时候,曾经向冯巩问起马季老师,当时冯巩说,身体挺好的。12月18日刚从北京回来,“没想到这才几天,马老师就走了”。

  1973年9月份,沈闻达在山铝工作,当时因为他爱好相声,单位选派他参加在潍坊举办的为期两周的山东省中央企业文艺培训班,当时马季是授课老师。

  当时马季老师穿着一身黄色军装,年轻,偏瘦。“我感觉马季老师非常敬业。”

  在培训期间,早上一早,沈闻达他们总是会在教室外面碰到马季,他在那里练习相声的基本功。“当时给我们讲授的课程主要是相声包袱的构成:一铺二垫三翻四抖技巧。”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非常谦虚,当时马季老师已经是非常有名的青年演员,但是他听到群众说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总是会随手记录下来,有的时候听不明白,还要仔细问问。在课上,我们喊他‘马老师’的时候,他总是说喊他‘小马’就行。”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和马季老师见过两次面,但都没有合过影。”说着,沈闻达神情有点黯淡…… (记者 张欣)

  赵炎学生孙静——

  “一定去送老师一程!”

  “没想到马季老师去世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老家!”昨天17:00许,记者联系上了在北京市公安局从事工会工作的孙静,一听说是家乡的媒体采访,正在编排一台晚会的孙静有些惊讶。1992年离开淄博的孙静来到北京工作,随后在相声艺术的发展上,受到了马季及入门老师赵炎的指点。

  “中午,我知道这个消息时,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就马上给正在医院陪马老师家人的赵炎老师打去了电话,我们圈内的人都很悲痛!”孙静说,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北京市公安局也是在排练春节晚会,马季老师还赶到现场指导节目,他非常认真,对节目逐个提出了修改意见。

  孙静说,在平时的接触中,马季老师对相声艺术的现状毫不讳言,马季老师常说:“就拿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来说,相声就比戏曲落后,不光新人不多,新作品也不多。另外,戏曲有专门的院校、正规的教材,可相声没有,靠的还是老一辈口传心授。”

  “‘相声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才有生命力;但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把它升华到理论,不仅创作滞后,而且创作观念混乱,再这样下去就会真的没落了……’这半天来,我总是想起马季老师说的这番话。”“以前我跟着赵炎老师出去演出时,马季老师总是给我们露‘绝活’,这些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孙静越说越激动,“到时候,我一定得去送老师一程!”(记者 赵志斌)

  冯巩学生许昆——

  一次20分钟的见面

  “今天一早,听见北京的同学说,马季老师去世了,我感到非常难受。”许昆告诉记者。

  作为相声界的晚辈,许昆只见过马季老师一面,而且这一面也仅有20分钟。1998年,许昆正好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一天,冯巩老师带他去参加一个活动,“坐在冯巩的车上,老师临时提议到马老那里拜见一下,因为匆忙,当时什么礼物都没带。”

  怀着激动的心情,许昆终于见到了平时很少见客的马季老师,“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知道我们都是说相声的晚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相声方面的东西,”许昆说,“当时,我能够看出来,马老师有病在身,是强打着精神给我们讲那些话的,我知道马老对我们的期望很高,他对我们这些晚辈非常关心。”

  “我们当时没有带相机,因此也没有和马季老师合影。”这成了许昆最大的遗憾。 (记者 张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