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连政协委员五次提案呼吁建儿童大病救助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00:29 半岛晨报

  呼唤儿童大病救助机制

  “孩子不放弃,我们做父母的更不能放弃!”昨日,29岁的于洪伟与妻子曹俊英,哭诉着一个月来救治3岁患白血病的儿子于海涵的经历。于洪伟已花了5万余元医药费,但必须还要千方百计去筹钱救子。

  据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刘伶介绍,小海涵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烈,不但感动了他的父母,也感动了全体医务人员。作为大连市政协委员,刘伶将第五次提同一提案,即在大连市建立一个多种形式的儿童大病救助机制。

  感人 小海涵顽强求生

  昨日,记者在大连市儿童

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小海涵。他的眼睛闪着亮光,在妈妈让他闭眼睡觉时,他顽强地睁着。小海涵的妈妈说,他怕爸爸妈妈不给他治疗,眼睛一刻也不敢闭上,“现在镇定剂一点也不起作用了。”

  这时,护士走进来,给小海涵注射。记者看到,小海涵的手和腿上都扎满了针眼,几乎无处下针了,小海涵哭了。护士问:“你想不想治病?”小海涵点点头(由于病情感染,他已无法发音)。

  “想治病就不要哭,好不好?”小海涵立即停止了哭泣。同时,小海涵的父母一直忍着泪水看着孩子。

  于洪伟是黑龙江省延寿县人,今年3月来大连打工。11月,他发现小海涵面无血色,就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治疗。他说,他来的那天,正好赶上两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痊愈出院。他说,这时他就下决心借钱也要把孩子治好。“12月9日,孩子病重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那钱花得像流水一样,家里借钱都供不上了。”

  “放不放弃治疗?”巨额医药费使这对夫妻面临艰难的抉择,此时他们已经借遍了亲属,身心疲惫,是孩子的坚强给了夫妻俩的信心。

  医生 白血病已不是绝症

  刘伶说,于洪伟曾与医护人员谈及是否放弃治疗的话题,这时孩子就大哭起来。当父母说借钱也要治疗时,孩子就不哭了,非常懂事,在治疗时也能忍着疼痛不哭。

  刘伶感慨地说,作为医护人员,既为孩子的坚强感动,也佩服孩子的父母。“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救孩子,这种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敬佩。”刘伶告诉记者,至今还有许多人认为白血病是绝症,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白血病能治,特别是儿童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据刘伶介绍,如今在该院里有近10个像小海涵一样患有这种白血病等待救治的孩子,儿童患的这种白血病的缓解率在90%以上,而5年无病生存率则在70%以上,他们的父母都在千方百计筹钱,“他们需要社会的救助,需要有人拉他们一把,度过这个难关。”

  无奈 到处借钱艰难支撑

  刘伶说:“患了白血病的孩子年龄都很小,父母没有什么积蓄,一个疗程下去,就把家里的钱都掏空了。这个病的治疗时间又很长,哪个家庭碰上了都难支撑。”她说。

  刘伶提到了一个叫杨华的9岁小女孩,“她爸爸就是不放弃,四处筹钱,最后他每次交的住院费都是一些分币。”刘伶还提到一个叫毛毛的孩子,毛毛的爸爸是船员,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这个家庭不是低保,不能享受有关待遇。”她说,得了这个病,钱就像水一样往里倒,许多家庭在花光了全部家财后,无奈地离开医院,而等到他们再次借到钱来救治时,已错过了治疗时间。

  呼吁 儿童大病救助有先例

  刘伶说,她作为大连市政协委员,已经连续4年提出了在大连市建立一个多种形式的儿童大病救助机制的提案。上海于1993年建立了这样的机制,每个患重大疾病的孩子的家庭每年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救助。如今,北京、重庆、广州、苏州等城市也已经建立,“我认为大连这方面也应走在前面。”

  据悉,大连每年有近百个孩子患此病,每个疗程都需要上万元,“谁家的亲人有了这个病,这个家庭和亲人的生活内容就全变了,只能把全部的金钱和人力都投进去。大连人要自己救自己,谁也不敢保证这个病就不会降临到自己亲人的身上。”

  她最后感慨地说:“我一生要是做成这件事,我就对得起大连人了。”记者葛运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