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基金大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0:27 中国新闻周刊

  岁末之际,一股购买基金的热潮正在火速蔓延——沪深两市今年新增基金开户数已接近去年的50倍。业内人士笑谈,“全民炒股”时代已经过去,“全民买基”时代已经到来。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显示,11月份,沪深两市新增基金账户超过15万户,大约是10月份的3倍。12月份,仅1日、4日和5日三天,新增基金账户超过27万元,是同期新增A股开户数的3倍以上。有报道说,沪上有投资者卖掉房子,将70多万元售房款全部投资
证券基金。

  即将突破700万人的“基民”队伍、3300多亿的惊人扩容数量、平均75%的超高的回报率——2006年,基金业的火爆态势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和程度蔓延。

  基金,让人疯狂

  回想一两年前,为了完成基金代售的任务,银行不得不向内部员工硬性摊派。而如今,财富效应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银行柜台前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相申购基金,以至于基金公司的客服系统不堪重负,网站陷入瘫痪。

  嘉实基金的经理之一邵健介绍说,2004年上半年,当上海、北京两家股票基金发行超出100亿元人民币的时候,市场惊呼其规模巨大。如今这个数据在今年的证券市场却被屡屡刷新,几百亿规模的股票基金几天就完成销售,有些证券公司一天就能卖几个亿基金。

  业内人士慨叹说,市场上的

开放式基金紧俏到了需要预约认购的程度。当工商银行首次推出基金预约认购业务后,短短5天内,工行基金预约认购业务累计认购资金近140亿元人民币。

  而在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首发仅募集一天就宣告结束,募集419亿元,创全球单日募集金额的最高纪录,其首发规模、发行速度均创中国基金业之最。据内部人士透露,这419亿的资金90%以上都来自普通投资者。

  一连串“疯狂”的基金发行数字也着实令市场惊讶,两个月内新发偏股基金达1500亿。目前,规模超过百亿的基金已达8只之多。据统计,股票基金今年以来发行已超过3000亿份,超出过去5年的总和。

  市场人士感叹说,市场上百亿基金不断出现,创造了中国基金史募集规模最大和发行时间最短两大神话。而面对400亿的超大盘子,嘉实也不得不决定增加3名基金经理,组成由邵健负责的4人基金经理小组来共同管理该基金。

  鹏华基金销售总监周钢表示,新“基民”相继涌入,进账颇丰的老“基民”纷纷追加投资,由此引发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申购狂潮。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基金研究员马永谙说,新基金的热销甚至到了不问管理人、不问基金类型、不问投资策略等的狂热状态。

  事实上,基金募集规模屡创纪录与强大的银行和证券公司渠道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不仅在其托管行工行发行,而且在中行、招行、深发展、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国家邮储局等同时发行。

  火热分红也尴尬

  今年另一个让人眼热的现象是基金的大比例分红,这也是基金发行屡创新高,引发申购狂潮的原因。

  自9月以来,有近120只基金进行分红,分红总额约高达100亿元。其中,华安宝利每份将分红0.93元,加上之前的0.14元,该基金每份份额累计分红达1.17元,分红额度已超过了1元面值。

  时至年末,开放式股票基金大笔分红消息不断。据统计,有40余只基金推出分红方案,累计分红资金超过50亿元。

  许多投资者认为,基金分完红,净值下降,可以用分红得来的钱买到更多份额的基金。但事实上分红对投资者并不合适。

  一位基金经理对本刊记者解释说,基金总资产=基金份额×基金单位净值,而基金投资回报=基金总资产×净值增长率。因此,投资基金赚多少,是跟基金总资产密切相关的,“1万元换成5千份还是1万份基金,都是一样的总资产,最后能赚多少,还要看你买的基金的增长率情况。”

  中海基金副总经理顾建国表示,分红其实只是把原本属于投资者的收益,通过分红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一种提前兑现的选择权利,而不是什么“天上掉馅饼”。

  基金经理表示,这一轮分红潮主要是老基金的高净值高分红,通过净值归一来取得基金申购效应。具体做法是,将基金面值以上的可实现收益全部兑现,进行大比例分红,分红除权后基金净值回落至1元/份左右,以减少投资者的净值恐高心理,然后进行持续营销。据透露,从单只基金规模来看,此次大比例分红的基金基本上都是中小型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基金新进的增量资金远远大于分红资金,譬如南方高增长和易方达平衡新增资金规模都超过100亿,是这两只基金5亿和10亿分红规模的10倍以上。这也意味着以前那种高分红的风光局面不可能再现。

  狂热 迷茫 风险

  目前“基民”的队伍在迅速扩大,但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明白如何投资基金。本刊记者在一家银行碰到一位老太太,一次买了10万元基金,存折上只剩下几千元,而除此之外她并没有其他存款。

  许多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经常面对“基民”们非常的幼稚问题,譬如买基金一年有多少利息等等,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如何计算基金的收益。

  近来一段时间,许多人收到了这样的短信:“华夏红利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12月11日起近1元面值发售,仅售三天,春节前仅此一次机会,请速到招行各网点购买。”

  业内人士指出,类似“100%”过往业绩的鼓噪并非个别现象,大量投资者就这样被“忽悠”着,在期望获得高收益率的憧憬中排队买基金,却没有被充分告知其中风险。

  有关专家表示,根据《证券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基金宣传推介过往业绩时,应当登载自合同生效当年开始所有完整会计年度的业绩,同时须作风险提示,华夏红利基金的上述短信内容明显是违规的。

  

理财专家告诫说,对基金的不了解是最大的风险,很多投资者买基金不是做长期投资,而是将基金当股票炒,但是基金的运作成本比股票要高的多。在国外,基金投资只能作为组合投资的一部分。

  面对“基民”的资金迅速涌进基金账户,有专家担心说,不能否认今年基金表现都不错,但如今一只基金的规模相当于过去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所有基金的规模,试问市场有没有足够优秀的基金经理?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胡立峰认为,规模膨胀如同一把“双刃剑”,超百亿基金对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证券市场的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据悉,基金经理们最近不太“爽”,由于大家现金极度充裕,谁也不比谁傻多少,于是建仓就成为头疼的事情。一位基金经理对本刊记者调侃道,时近年底,又到了券商开年度策略报告会的季节,同行老朋友见面总会以“你建了多少啦?”开头,颇有老百姓见面问“你吃了没有啊?”的味道。

  面对新基金发行的“高热”,即便基金界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很难指望今年基金的特殊表现会在明年同样复制。投资专家解释说,过去一年之中,开放式基金创造平均75%的收益,不是常态,其中包括股改送股、多年超跌等特殊因素。若指望现在买入也获得高收益,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业内普遍认为,成熟市场股票基金的年收益率一般在15%左右,投资者抱着75%的盈利预期购买基金产品,结果很可能大失所望。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2007年的基金投资收益将有一定的下降,投资者对基金的预期收益应该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资深投行人士谢国忠说,老百姓把开放式基金当作个人选股有失误之后的一个投资选择。但实际上,开放式基金在国外运作得并不成功,业绩的好坏跟大市走向关联度非常高。国内这么多资金通过基金进入股市,推动市场走高,隐含着风险。

  国信证券分析人士表示,股票型基金发行连续数月的高热,已经让新基金毫无争议地成为A股市场里资金最多、出手最大方的投资机构。据透露,等待入市的基金还有近千亿规模,新基金的操作将在相当程度上左右未来的热点走向。

  业内普遍认为,基金发行需要降温。据悉,

证监会已暂停新基金审批,以降温基金发行热。部分新基金的发行申请已经递交了一段时间,但仍没有消息。

  除了基金发行审批“闸口”收紧以外,基金持续营销中经常使用的大规模宣传手段和费率优惠措施也被“叫停”。首当其冲的是,基金销售中愈演愈烈的申购费率优惠。各家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已经被明确要求,除已经申报备案的费率优惠方案除外,暂停推出任何形式的新的费率优惠销售措施。

  嘉实总经理赵学军认为,证监会适度控制基金发行的进度,是为了控制市场产生泡沫的风险,而不是刻意地控制基金的发行规模。 (记者 郇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