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省滨州市设立民主议政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3:39 大众网-农村大众
本报滨州讯(通讯员史惠芳王际灵)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滨州市滨城区尊重群众意愿、突出当地优势,着力实施以每村一个特色产业项目、每户一名务工人员、每村一条科普街道、每村一支保洁队伍、每村一套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五个一”工程,闯出了一条独具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近几年,滨城区委、区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制定了符合本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规划,即贯彻落实20字方针,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从基础入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有的放矢,目标更加具体,任务更加明确。 每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项目。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关键是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规模。滨城区各村(居)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多渠道增收。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创业活动,鼓励千家万户上项目、搞加工,努力增加二三产业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名优产品,从而形成“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目前,滨城区有316个村居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闻名滨州的特色村。 每户实现一名务工人员。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目标,在当前村(居)特色产业逐步形成的情况下,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另一条最佳途径就是加速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和劳务输出。因此,滨城区大力开展以指导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为目的的“春风行动”与方便农村劳动者参加和实现就业的免费培训“阳光工程”,实现平均每户一名外出务工人员的目标。截至目前,滨城区8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户均一名产业工人的目标,人均月工资850元。 每村建设一条科普街道。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落脚点。滨城区的每个村(居)都选择了一条主要街道,建设成科普宣传一条街,使之成为倡树“八荣八耻”新风,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一切封建迷信的窗口和阵地,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同时,各乡镇办组织本辖区的群众积极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物质生活宽裕的同时,体验到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全区今年新增“科普宣传一条街”322条,成立各类群众文艺团体50多个,极大地活跃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 每村组建一支保洁队伍。滨城区敦促各乡镇办加快制定了各村的村庄规划,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治理脏乱差,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三大堆”,搞好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改”,最终达到旧村换新颜。各村陆续建立了村(居)专门保洁队伍,村内主要街道、重点区域卫生保洁责任到人。在抓好“三清四改”的基础上,加快沼气池建设。目前,全区共建设“四位一体”的生态小院1200多个。 每村完备一套管理制度。全区各村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议事等规章制度,并且把这些制度切实落实到行动上,使村(居)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形成新农村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滨城区继续深化民主议政日活动,利用这个载体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议村务的首要内容,做到集思广益,共谋发展。有关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致富项目、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事项,都要通过民主议政日活动,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让滨城农民得到了实惠,截至今年11月底,该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00元,全区上下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