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6年终报道:大灾之年警示中国完善减灾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6: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张敏海明威程志良)这几天,台风“尤特”和热带风暴“潭美”困扰着中国南海海域周边的居民,不过,他们可以在家通过新开通的“国家减灾网站”,及时了解到“潭美”的最新动向,以及各种防范、应对知识。

  上个月末开通的这个网站今后将在第一时间面向公众发布权威自然灾害信息、防范灾害知识等内容。这是今年中国应对天灾所采取的积极举措之一。

  本月,中国还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它将与原有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实现双星观测气象,为今后更加及时准确地预测自然灾害提供了保障。不过,令人担忧的事情依然存在。受到今年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各地的不少灾民目前仍在寒冬中等待着各种救济和补助,希望温暖地度过新年。

  今年,中国遭遇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台风和超强台风袭击形成水患,一些地区则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在6月末到8月初的40余天时间中,平均不足9天就有1个台风光临中国大陆,这是历史罕见的频率。

  今年7月至9月期间,中国西部的四川、重庆等地遭遇50年不遇的持续特大干旱,龟裂的土地和没有水喝的农民一度成为新闻图片定格的焦点。

  民政部的统计表明,截至11月底,今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74人死亡,失踪568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77亿多元。据预计,今年冬季全国有7827万人需要政府给予口粮救济,有2041万人需衣被救济,有571万人需治病救济。

  中国政府今年已累计下拨71亿元各种救助资金,其中包括新近下拨的16.7亿元冬季救助资金,供灾区做好冬季灾民的生活救助。

  不过,单纯的补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四川等地的旱灾过后,中国农村脆弱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改建、新建农村水利被提上了灾区政府最急迫的议事日程。

  在四川,人们开始建设一种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贴身小水利”——“微水池”,这种水池可以集雨约300立方米,可灌溉10余亩田地,每口仅投资千余元。在当地这都是由政府出资,农民出劳动力建设而成。旱灾过后,四川全省已新建微水池9200口。

  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日前接受采访时也坦诚,中国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虽然已基本确立,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最小的范围内应对极端气候的反应速度和经验,以及在动员转移灾民过程中的沟通上都有不足。”

  “国务院目前要求民政部进一步健全、细化各类巨灾的预案,我们的工作正在开展。”王振耀说。在上月末结束的第十二次中国民政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幅员辽阔,每年灾害不断,让他十分忧心。他指示,中国民政部门要始终把救灾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切实为老百姓去除“腹心之疾”。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则提出将全面落实和完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列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