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全球视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6:00 光明网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战略选择等都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

  理论依据的全球视野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
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还借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发展理论。例如,国外发展理论从“发展=经济增长”,到“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发展=可持续发展”,再到“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的演进;联合国在《新发展观》、《21世纪议程》、《人类发展报告》等文件中提出的“整体”“综合”“内生”的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类发展理论等,都为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发。因此,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见,科学发展观理论依据的选择具有全球视野。

  历史依据的全球视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推进理论创新,进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胜利的政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同时,发展观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其视野由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到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甚至也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年实现工业化以及今天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等问题,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早发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化道路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这导致全球能源、资源日趋紧张,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纷争不断增多。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及其教训,都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依据。

  时代判断的全球视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宽广胸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放到世界大局中去考察。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努力对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作出科学的判断,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去思考。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相互激荡的趋势继续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出现,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摩擦明显增多。当今国际局势为我国加快发展和推进改革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无疑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时代特征的判断是具有全球视野的。

  战略选择的全球视野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和进一步完善发展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这些发展战略自然是立足国内,主要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的,但它们又都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都是在科学判断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总体的发展形势,以及二者之间紧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例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以世界的眼光看到了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要性。基于这一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一五”规划则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对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等明确规定了目标。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而且借鉴了世界上某些国家的发展理论。它既以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又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对时代背景的判断、对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执笔:高正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