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跨国行业巨头青睐武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7:36 长江商报

  武汉崛起 从我做起

  “我们看重这里的人才优势” “我们能够感受到武汉的政策支持” “我们对华中市场非常重视”

  武汉要崛起,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武汉的城市崛起的路上,投资是重要的组
成部分之一。

  武汉要率先崛起,要成为华中地区的“领头羊”。这不是一句空话,从投资者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在华中地区的地位十分重要。

  那么,武汉有何优势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昨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在开发区落户的华中区域总部应该不下二十家。”昨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部副部长祝天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中露出自豪。

  他介绍,随着开发区配套产业环境越来越好,再加上武汉中部地区的地理辐射优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公司把华中区总部落户于此,武汉经济开发区已初现总部经济雏形。

  众多企业总部落户武汉

  据介绍,中国普天、冠捷科技、海尔、美的等这些业界巨头,都将华中区总部落户在武汉经济开发区。作为中国普天旗下的电源制造基地,武汉普天较早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提供“大电源”产品及服务的最具竞争力的制造商,其生产的产品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多种产品远销欧、亚、非及拉美等地区。

  成立于1995年的武汉海尔,自2002年整体搬迁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工业园以来,年生产能力可达250万台,成为海尔集团在国内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作为全球的空调行业巨头,美国麦克维尔公司也在2004年落户开发区,其产品有一半供应出口。

  而最大的“总部”当推神龙公司。自1992年神龙汽车厂在沌口开工以来,它一直是开发区的重量级企业,销售遍布全国。祝天华向记者坦言:“制造业的产值都比较大,开发区每年贡献的产值要占武汉的32%。”

  高科技行业巨头看中人才优势

  “EDS的项目已经签了,目前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细节还在协商。”日前,在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记者项目的最新进展。在旁边的一间办公室接待的正是来自EDS公司的客人。

  几个月前,这家全球排名第二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决定将在华的首个全球外包服务中心落户武汉。EDS亚洲区公司发展副总裁柳尽染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在华建立首个全球性外包服务中心,EDS公司非常谨慎,花了数月的时间考察了多个城市。最后经过比较,还是觉得武汉的综合优势最适合EDS。”

  今年光博会期间,柳尽染陪同EDS高层——全球离岸外包副总裁凯文·帮费尔德和EDS中国总经理德里克·夏普亲临武汉。“我们能够感受到武汉政府对发展服务外包行业的政策支持。”凯文·帮费尔德曾这样告诉记者。

  武汉高校林立,储备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这对于依赖人才的高科技行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EDS中国总经理德里克·夏普对此表示:“我们了解到,武汉每年IT业的毕业生人数,占美国全国IT业的毕业生人数的50%。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对软件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

  看中武汉人才优势的显然不止EDS一家,同样是在美国另一家跨国软件巨头微软,也在今年把橄榄枝抛向了武汉。七月微软在武汉成立了技术中心,主要负责培训本地的软件公司的培训和软件的应用与研发。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来汉时表示:“武汉有很好的人才资源,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武汉会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微软很看重这一点。”

  IBM重视华中市场

  从1996到2006,是IBM这家跨国巨头在武汉度过的十年。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入世了,而武汉也因为“中部崛起”的概念再一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11月3日,在武汉东湖河畔,IBM公司举行了盛大庆典,庆祝IBM武汉分公司成立10周年。为了见证了这一富有意义的历史时刻,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先生亲临武汉出席盛典。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评价:“IBM如此高规格庆祝一家分公司的十岁生日,武汉在IBM中国区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正好跟IBM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呼应。一位物流行业的资深专家曾在今年的物流博览会上这样评价武汉:“从交通形式的多样化,到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我很难想象还有哪个中部城市有着武汉这样的优势。”

  显然,IBM也充分利用了武汉的这一特点。十年的时间,武汉分公司将IBM创新科技、产品和服务输送到多个行业,从建立初期的10个主要客户发展到现在覆盖政府、商业、金融等各行各业的众多用户,并且拥有了30家的地区主要合作伙伴。

  在此基础之上,去年10月,IBM又在武汉成立了其国际采购部武汉项目中心。IBM武汉项目中心是IBM国际采购部在全球建立的第6个软件供应商培育基地。

  据了解,IBM武汉分公司在华中的客户包括政府、金融、钢铁、汽车、电信等诸多行业。在与政府合作过程中,IBM也收获不少,十年时间提供了包括政府信息化、地税、邮政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作为IBM华中区总经理,宋云对武汉在中部崛起背景下的潜力有着更好的预期:“今天的华中市场成长应该是相当快的,我们预期这个市场还会保持一个高速的成长,所以我们对华中市场非常的重视。”

  本报记者 程久龙 王传晓

  ■ 投资者看武汉

  投资武汉正当时

  ——访上海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胡黎明

  胡黎明的名片有多个头衔,其中最为抢眼的两个身份是上海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和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这样的双重身份,使他在投资武汉的热潮中格外引人关注。今年以来,频频返回武汉考察的他告诉记者:“无论是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现在都是投资武汉的最好时期。”

  发展滞后是武汉崛起的优势

  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今年9月的上海湖北商会投资考察座谈会上,作为上海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他是这次组织鄂籍湖北商人回乡投资的积极倡导者,他一再向记者强调,之所以在沪生活了近20多年的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回乡投资,并不仅仅因为自己的家乡情节。

  “东部地区市场的饱和是大量沿海资本转投中部地区的主要原因。”胡黎明一语道破天机。就拿他自己的高科技智能化大厦为例,目前在上海新兴的高档写字楼基本上都已经安装了智能化设备,在上海自己虽然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要想在市场趋于饱和的上海楼市发展,哪怕再拓展一步,他都感到举步维艰。

  “而武汉的情况则比上海要好得多”胡所说的“好”是指武汉的市场饱和度远远没有上海的那样高。“在武汉从事智能化楼宇项目的公司寥寥无几。”用胡自己的话说,上海属于“白热化竞争”,而武汉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中部崛起的大形势,武汉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商务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高档写字楼都有安装智能化设备的需求。这为胡黎明和他的延华智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我们已经打算拆资1000万在武汉成立我们的分公司。”胡告诉记者,那次随团来湖北考察,最大的收获就是武汉分公司的成立,并且已经募招到了一位理想的总经理。“湖北的业务在以后将成为我们公司发展的重点。”胡黎明肯定地说道。记者的印象中,他显得雄心勃勃。

  希望政府办事快捷

  时隔两月,记者再一次见到胡黎明是在11月份的东湖论坛上,他告诉记者湖北的分公司依然还在筹备之中,但没有透露项目的进展细节。在那个论坛上,他作为上海湖北商会的代表,参与了湖北城镇建设投资洽谈会。

  昨日,记者致电上海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总经办焦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设武汉分公司的事情确实拖得有点长,目前还处在公司注册阶段。

  作为该公司投资项目的负责人,焦先生希望武汉方面能够给予在外地的湖北企业家返乡投资更多的政策倾斜。“湖北老乡在外地,能够形成抱团效应。就像上海湖北商会,一个人的回乡投资往往可以带动一个群体。”据了解,在胡黎明等几个上海的湖北籍企业家积极带动下,今年9月份的上海湖北商会在回乡考察中,共达成投资合作意向16个,投资额约25.8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焦先生还表示,对于像延华智能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希望政府在银行信贷方面能有更多的支持:“智能化楼宇工程在武汉还是一个新兴行业,我们在武汉开设分公司,肯定会对当地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产生带动效应。我们属于开拓市场和培育市场,而不是抢夺市场。所以,希望政府能够在银行信贷和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但政府对此似乎并不感冒,记者问及为何分公司迟迟不能成立?焦先生委婉地说道:“希望当地政府在对待投资企业的相关手续办理上,能够快捷高效一点”至于分公司的具体成立时间,焦表示:“快的话就在年内,慢的话要等待明年开春了。”电话里的语气透露着一丝无奈。

  本报记者程久龙

  “武汉应成为中部的总部基地”

  ——访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毅强

  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7年,曾任职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毅强对武汉的投资环境深有感触。2002年,梁毅强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华中地区总经理,负责西门子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等省的业务发展。昨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武汉应成为中部地区的总部基地”。

   高校多是武汉的优势

  长江商报:在昨天公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中,武汉被划为第二等级的城市,列第九位。您认为这个定位符合武汉的情况吗?

  梁毅强:第九的排位符合武汉的自身条件,发展华中地区总部经济也是武汉的一个正确定位。从武汉本身来讲,地理位置以前是九省通衢,现在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这种地理优势不再明显。

  在武汉发展总部经济,更多的应该是华中地区区域性的总部,武汉应该成为中部地区的总部基地。特别对于一些重工业企业来说,武汉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更适合成为区域总部所在。如果你的产品市场在三峡,肯定就会选择武汉作为区域性总部了。

  长江商报:武汉发展总部经济有哪些优势?

  梁毅强:首先,地区总部应该设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地方,由于武汉有这么多高校,这是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所在。

  其次,在中部区域来看,武汉是最大的城市。相比长沙、郑州,它更适合作为中部区域总部的所在地。

  长江商报:在西门子的中国战略中,武汉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梁毅强:1995年,西门子在武汉设立分公司,现在武汉分公司是西门子全国6大分公司之一。西门子全国有60个办事处,但分公司只有6家,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沈阳、成都和武汉。

  长江商报:武汉现在有武昌区、沌口、王家墩等多个地方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到底哪里才最应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

  梁毅强:到处都是总部也就没有了总部。武汉能不能成为中部区域的总部基地,还需要政府基于科学的分析,由城市规划专家作出判断。

  武汉的三个开发区应该各有定位,但目前分工还是有些混乱。像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是依托一些高校,发展光电子产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汽车产业;阳逻经济开发区,因为有码头,所以重点发展重工业。但目前来说,这三个开发区分工还有些混乱。没有必要在同一城市内部制造竞争。

  武汉落后在观念上

  长江商报:您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在武汉生活了多年,也曾经在苏州、深圳等地供职。比较现在的武汉,在投资环境上和以前有什么变化?

  梁毅强:变化非常大,像东湖和沌口,过一段时间再去,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就不一样了。再就是城市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武汉有一批精干、务实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最近从高校有一批博士进入机关,这些人的素质比较高,现在他们经过和原来的领导的磨合,已经十分成熟了。

  长江商报和东部地区相比,武汉的投资环境还有哪些不足?

  梁毅强:武汉与东部地区相比,落后在观念上。武汉很多事情不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办。比如,你和某位政府领导有一个约会,经常会遇到临时说领导有事,会谈取消之类的事情。这样的变化太多了,让人措手不及。德国人都是非常严谨的,所以这样给外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点,我们在武汉和有关部门启动了一些事情,但往往不了了之。有时候感觉是在唱戏,是给领导和媒体看的。企业都是很务实的,都需要自己的投资下去会有效果。像我以前供职的苏州和深圳,项目投下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人去追究,但在武汉,很多时候就没有人去承担责任。

  武汉有着很好的硬件设施,但像某一个开发区,外资一批批地过来,但软件上往往配合不上,这很容易让外商产生误解。但随着武汉越来越和国际接轨,城市开放度越来越高,武汉的投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王传晓 程久龙

  ■ 展望

  武汉的“曼哈顿”之梦

  12月21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武汉作为第Ⅱ能级中唯一的中部城市,反超去年排在前面的青岛,位列第九位。

  报告认为,武汉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较强,但分项指标不够均衡,发展总部经济可以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大区域性总部为重点,发挥这些城市对所在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与辐射作用。

  武汉正在迎来发展总部经济最好的时期。一方面是知名企业钟情武汉,纷纷归流江城的“总部经济”;另一方面,武汉的多个区提出自己的“总部构想”,以吸引大企业的区域总部落户。背倚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一场“总部风云”在武汉演绎。

  大企业移师武汉

  2003年9月,经过11年的酝酿,东风公司总部毅然走出十堰,迁都武汉。2006年6月21日,继东风公司总部搬迁武汉之后,由东风、日产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也移师武汉,扎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据武汉市经济协作办公室统计,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有134家在武汉投资,其中总部设在武汉的有九家,即东风汽车公司、武钢、长航、武汉铁路局、武烟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1200公里为半径,区域内分布着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几乎包容了全国80%的经济实力。而四通八达的交通更使得武汉的区位优势如虎添翼。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匡绪辉认为,作为指挥中枢,企业总部的功能主要是吸纳人才、引进技术、搜集信息等,人才、技术、信息密集的中心城市是首选区域,而像武汉这样的大都市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有利于总部功能的发挥。

  四区兵发总部经济

  武汉目前有四个区都在建设“总部基地”,即武昌公司总部区、江汉总部经济区、盘龙城“第一企业社区”和新兴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年,中铁十一局拟将总部从襄樊迁至武汉,消息一出,武汉多个区纷纷伸出橄榄枝,在2003年最早提出总部经济概念的武昌区,最终在这场角逐中胜出。

  在武昌区的规划中,以洪山广场为中心,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的总部区已经跃然纸上。据武昌区招商局介绍,目前公司总部区内共有企业7684家,总部区内商务楼宇资源丰富,现有中商广场、华银大厦、东沙大厦、世纪中商等商务写字楼55座,建筑面积约274万平 方米,入驻企业1826 家。

  根据规划,武昌公司总部区拟用10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华中地区大企业集团、公司总部的集聚地;经济发展、人才集聚的核心区;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的城中城。

  此外,2005年,江汉区依托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明确将经济形态定位为“总部经济”;同年,黄陂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汉口近郊盘龙城打造“第一企业社区”,民营企业卓尔集团投资为百余家企业量身定做单体独栋的总部大楼。再加上有20多家华中区总部驻扎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武汉已经有4个区剑指“总部经济”。

   何处是武汉的“曼哈顿”?

  疑问随之而来,武汉真的需要这么多总部区吗?哪里才是武汉的“曼哈顿”?

  面对是否同质化的疑问,错位竞争是众口一词的回答。据称,武昌“公司总部区”将重点引导发展金融证券、文化传媒、高新科技等产业;江汉拟依托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黄陂的“第一企业社区”将总部大楼称之为“优势企业总部基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表示,从目前武汉几大总部基地的发展情况看,几大总部基地对同类型企业的引入竞争始终存在,这会造成资源浪费并影响武汉市各区之间的区域关系,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大中型城市纷纷加快地区总部基地的建设,武汉将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

  陈继勇建议,合理规划好各总部区的产业定位与功能定位,使武汉总部基地建设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错位发展模式。此外,结合自身的地区优势,以错开同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在吸引总部时可以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地区分部为主,类型以吸收劳动密集型企业总部为主。

  本报记者 王传晓 程久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