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下班交通高峰期该不该限制老年人优惠乘公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9:30 江南晚报

  记者袁晓岚皇甫辉煜近日,针对老年人早高峰乘坐公交车问题,无锡九龙公交公司正通过其网站进行一项调查。截至发稿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9.46%的人认为应该使老年人乘坐公交车避开上班高峰期,17.22%的人认为老年人可以“随意选择时段出行”,另有13.31%的人选择了“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老人出行时间有所规定”。尽管这项调查所代表的民意广泛性受到质疑,老人高峰挤公交车的话题还是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背景一项企业调查引发热议虽然这项调查向所有网民开放投票,但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参加调查的人群基本为有能力上网的年轻人群。尽管这项调查所代表的民意广泛性受到质疑,但要不要限制高龄老人在高峰时持优惠或免费卡乘公交车的话题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锡城的几大网上论坛自这项调查推出后对此热议不止,众多上班族对于锡城交通状况的积怨,似乎突然间找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爆发点。上班族大多抱怨,大量老年人在上班高峰期乘车出行,使交通挤上加挤,延长了上班族们花在路上的时间。上班族们将城市交通矛盾简单地归结于老年人乘车,这是否太过武断片面?公交公司难道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各种老龄社会现象?

  缘由公交公司:总是接到投诉说到进行此次调查的目的,九龙公交传讯部徐经理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因为投诉!他告诉记者,自从推出高龄卡和老龄卡之后,针对老年人乘车问题的投诉就一直不断。年轻人投诉嫌老年人耽误他们时间,老年人投诉抱怨上车后没有座位,连公交车司机也投诉,觉得老年人上下车太慢,让他们无法按规定时间准点运营。而一旦速度太慢,完不成一天规定的来回次数,司机们就会被扣工资。

  对此,公交公司也出台了一些相关举措。15路和16路的早班车每天都满满地挤着老人,很多老人常常挤不上车。为此,公交公司特别在头班车开过以后立即追加一辆加班车。此外,公交公司还于15日将一些原本不能使用高龄卡和老龄卡的线路调整为可以使用,目的也是为了分流老年群体。自15日开始,由于81路车成为可以使用老龄卡和高龄卡的路线,24路车不再像之前那样拥挤了,分流作用十分明显。尽管如此,还是有些路线矛盾较为突出,早高峰期间的公交车速度慢、车厢拥挤等弊病依然无法得到根本地解决。

  体验吃力挤车的老人们据公交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天早晨六点半至八点半以及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是一天当中交通最拥堵的时段,同时也是市民乘坐公交车的高峰期。而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则更多地集中于早高峰。记者于12日和13日选择了清扬新村至八佰伴一段的公交线路,体验了早高峰期间的公交车车况。

  从清扬新村至八佰伴,直达的公交车有两路:24路和81路。

  其中,24路可以使用高龄卡和老年卡乘坐,81路则不可以。这两路车都经过朝阳广场。按照非上下班高峰期时公交车运行的速度,从清扬新村至八佰伴只需15至20分钟。7点半左右,记者费力地挤上一辆24路公交车,车上老年人颇多,记者大致数了一下,少说有20多人。车上很拥挤,没有座位,不少老年人都站着,有些人手里还拎着菜篮子。

  有年轻人极力地避让着老人手中提着的菜篮子,但却没看到有人让座。下午5点左右,正是下班放学的高峰,在八佰伴站台,记者和许多接孙辈放学的老人一样眼睁睁看着一辆21路公交车从身边开走。继续等了10几分钟后才等来了一辆21路,费了半天的劲才上了车,由于车厢内十分拥挤,不少老人一手牵着孩子另一只手吃力地拉着扶手,有的老人见没人让座,干脆在后车厢里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一位常乘公交的退休老干部认为,老年人大多视力衰退,对来往的车辆判断不准,加之步履蹒跚,反应迟钝,骑车出行十分不便,所以除了乘坐公交车,其他的出行方式都不是很合适。

  他说,令人不解的是,如今老人乘坐公交竟然要看年轻人和司机的脸色,这实在没有道理!而据市交警部门的统计,去年一年中绝大部分交通事故受害者也是老年人。一位交警告诉记者,许多老人爱骑的小人力三轮车,看起来比自行车平稳,实际上车轮距小、轴距短,车龙头稍有急转就会翻车,已有多起惨祸与老年人骑这种车有关。

  争议网上舆论,并非一边倒尽管对此问题十分关注并且在互联网的公共空间发表言论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但是舆论并没有像九龙公司的调查结果那样出现明显的偏向。即使同为年轻人,他们之间也还是有着观点的交锋。

  在网络上,许多年轻人认为老年人应该避开高峰期乘车出行。他们大多把自己上班迟到归咎于车上的老年人太多。15日,九龙公交公司将原本不对老年人优惠的81路车改为可以使用老年卡和高龄卡。当日,就有网友发帖感慨“开放老龄卡使用,公交81路立刻成为老龄专车!”在此帖后面跟帖者,大多对老年人高峰期乘坐公交车持反对态度。有人认为:“分时段可解此问题!规定上午7-9点段老年卡不能使用。不就得了。”还有网民提出,以每月给老人发放公交补贴的方式来取代高龄卡。

  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老年人高峰期乘车是对自身安全的不负责任。公交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高龄卡推出之后,发生车厢事故的人群中高龄老人占到了60%以上。

  也有帮老人们说话的网民,他们认为,无论是谁都有老的一天,现在善待老人,自己以后也就可以得到善待。对于高峰期的拥堵,他们表示,如果怕上班迟到,早晨起得早一些就可以解决问题。自己现在还年轻,受点苦是应该的。老人们年轻时也大多吃了很多苦,现在应该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还有些网民认为,上下班高峰乘车难的问题,难道限制老年人乘车就可以解决了?如此对待老年人,即使能暂时解决一些问题,但对传统的社会道德带来的冲击有多么严重,孰大孰小,有没有认真考虑过?从关心老年人的角度出发,通过提醒、引导等方法,也许更好。

  延伸公交矛盾:老龄化社会的折射那么公交公司为何不通过增加班次来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压力呢?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回答说:他们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并且已在多条线路上增加了班次,公交公司也完全有这个运力来应对。然而由于目前的道路资源十分有限,一旦在集中的某一时间段放出过多的车辆,将有可能造成市区交通的过度拥堵。

  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老年人高峰期乘坐公交的问题,不过就目前看来短期内仍然难以出台相关措施。市老龄委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政府出台这些对老年人优惠的政策,也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更何况,在现代社会,老年人是绝对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一定的照顾。

  记者从老龄委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3年,无锡的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0%,正式成为人口老龄化城市,比全国早了16年。近年来,无锡的老年人口以每年3.7%的速度增长,比全国每年3%的速度快了0.7%。据预测,到2010年无锡的老年人口将达到93万,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9.6%。

  对此,一位专家认为,老人高峰乘公交所突显出来的矛盾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只是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所推起的一个小波浪而已。老龄社会带来的种种矛盾已经成为现实,而不是预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还会有很多,诸如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我们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老人高峰出门都做些什么

  记者调查后发现,老年人高峰期去挤公交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譬如晨练,尽管无锡有许多免费公园,但这些公园在布局上却不尽合理。大多数居民区附近都没有公园,缺乏锻炼场所。如果习惯五六点钟就起床锻炼的老年人在小区内楼下开展活动(假如有活动场地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年轻人的早觉。很多老年人表示,以前在小区锻炼身体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碰到过年轻人的抱怨。因此,为了既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小区里的年轻人睡觉,老人们不得不乘坐公交车“长途跋涉”去那些离家很远的地方。

  调查中发现,买菜也是老年人早高峰期间出行的一大事由。一些市民认为,尽管绝大多数居民区附近都有菜场,但是许多老年人还是愿意多花几十分钟时间去朝阳菜场买菜以节约几角菜钱,在他们眼里,钱的分量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

  此外,送孙辈上学也占据了早高峰前半段时间的一个大头。老人们爱孙心切,可以理解。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老年人送的孩子,都已是小学生。

  ●采访手记●

  是交通问题,不是老人问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十分拥挤的车辆里,老年人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公交车上人数最多的群体仍然是上班族。

  自由出行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决不能因年龄而异。那种认为老年人是“时间贵族”所以应该调整出行时间的观点,客观上固然顾及到了老年人出行的安全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对老年人的一种歧视。尽管当下社会人对人的歧视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文明的排斥,但似乎很少有人认识到,当我们要求老年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我们就是在歧视他们,我们是在歧视他人的父母、在歧视自己的父母,甚至是在歧视我们自己的将来。

  政府给老年人优惠政策,在道德上是没有缺陷的。而这些优惠既然已经给了老年人,那么就应该得到社会的容忍和承认。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道德上的无瑕而忽略了操作上的不完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上班族在早高峰的艰难行程,许多人都深有体会。尽管这些矛盾无法在一朝一夕解决,但我们仍然盼望有关部门再多一些作为,让将来的无锡人不再对公交车发牢骚,最重要的是牞不要再让原本属于交通问题的矛盾,继续被转嫁于某一特定人群,尤其是弱势人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