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统计数据缘何与百姓感受有“距离”?——访市统计局负责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9:30 无锡日报

  市统计局昨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无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涨幅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物价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可是,锡城的家庭主妇们分明清楚地记得6月份“吃水果比吃肉还贵”,“有车一族”对3月至5月间隔不到两个月油价的两次政策性上调还心有余悸,准备结婚的小青年望着几经调控却不降反升的房价兴叹……一个个涨价现象以及“钱袋子”支出的明显增加,使得老百姓经济压力加重。为何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与百姓日常生活感受存在如此明显的差距?记者专门采访了市统计局局长滕兰英,
请她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

  问:当前,市民为何越来越感觉到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和自己的直观感受有着不小的“距离”?

  答: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主要是反映一个地区面上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因此会与个体感受存在差异。对此既不能说人们的直观感受“不对”,也不能说统计数据“错了”。我市目前已经实施了包括城乡居民收入、物价指数等在内的20多项统计调查制度,并与市有关单位联合建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等监测统计制度,初步构建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主要领域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统计部门始终坚持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

  问:在一系列统计数据中,“收入”和“物价”是百姓最关心的。经常听到百姓议论说:“看看统计数据显示收入增长,物价平稳,可我怎么感觉工资没涨这么多,而物价却比数字涨得快?”这“距离”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答:这是个别感受与总体平均状况在现实中的客观必然反映。统计数据反映的是总体的平均水平和大致的趋势。

  例如居民收入,其统计范围除了人们通常认识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以外,还包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即包括利息、股金、红利收入,以及居民住户的私有财产(如住宅)以出租、租赁等方式所取得的租金收入等等,还包括赠送收入、救济金、救灾款、退休金、抚恤金、五保户的供给、各种奖励收入以及其他转移性收入,而这部分收入通常百姓直观上不算入自己的“钱袋”的,这就会带来统计数据与市民百姓感受的差异。

  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通过对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代表性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反映了各类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总体价格的平均变动情况。居民的个人感受既受到收入高低的影响,也受具体消费项目的影响。如汽油价格上涨,中高收入的有车群体就比较敏感;公共交通车票票价的提高,收入相对低的乘坐者就比较敏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宏观平均数据,与百姓微观感受之间存在差距是必然的。

  物价指数之所以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还与近年来各地普遍发生的“看病贵”、“上学贵”、“住房贵”密切相联。

  CPI不是万能的,现行CPI体系已经(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时期医疗价格、教育费用和居住价格总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至于价格本身的高低、具体的消费类型、消费档次、消费数量,是CPI这个统计指标所“鞭长莫及”的。例如房价,目前我国的CPI在分类上也包含了居民居住类价格的变动,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自有住房以及水、电、燃气等与居住有关的项目,但不包括商品房价格变动,因为购买商品房通常属于投资范畴,而不属于消费行为,购房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在短期内大量金额的集中投放,但商品房要用于今后几十年的消费。

  问:统计部门有没有着手作出一些努力,来消除百姓在对统计数据认识上和理解上的距离?

  答:为了让公众了解统计,认识统计,读懂统计,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源”和“数据库”的优势,形成了由综合性刊物、电子出版物、图书、资料、音像等组成的统计产品体系,供社会公众使用。

  此外,我们还通过每年开展一些社情民意调查,如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调查、行风评议、公众安全感调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等,进一步掌握老百姓的思想动态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辅助统计数据来监测反映经济运行状况,通过多种方式,让公众更多地了解统计信息,共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扬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