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断优化的发展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5:15 浙江日报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起点:尽管有关分析报告显示,我省11个市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的差距在拉大,但去年我省节能减排还是取得新突破: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创下“十五”时期的最低水平。

  这是一张“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答卷:今年,我省在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同时,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快速发展所付出的社会、
资源成本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成绩来之不易。在这背后,是我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节能降耗、环境整治和集约用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创新。

  于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从钱塘江畔到东海之滨,从浙北平原到浙南山区,阵阵节能减排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刚刚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中,浙江以87.1分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名列全国第一。

  “有形之手”护佑生存环境

  从今年2月5日起,省环保局开始每月在本报定期公布相关数据,向公众通报水和空气质量状况。

  公众有权知道自己的生存环境状况,信息公开方便公众参与监督违法排污行为。省环保局采取的举措,只是我省用“有形之手”护佑生存环境的一个缩影。

  “政府责任是实现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目标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面对节能减排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斩钉截铁,举措雷厉风行:

  ——对今年“811”环境污染整治,我省要求各级政府都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811”环境污染整治与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合二为一,在评优创先活动中,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8月,省政府与各市签定2006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省经贸委与28家年综合能耗在18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签定了“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与其他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18万吨以下的1266家重点用能企业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图一时的发展红利,还是长远的环境福祉?面对节能减排的重点、难点,我省“有形之手”的治理效率让人印象深刻:

  ——一年间共完成对1700多家机立窑水泥企业的限期治理、停产整顿或取缔关闭。目前,我省水泥行业机立窑淘汰已基本完成。

  ——在全省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中,今年又将有四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和一个准重点监管区“摘帽”。

  公共财政保障公共福利,为节能减排花钱,再多也舍得投入。今年以来,我省在环保上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继续“走高”。而收获同样是丰厚的:目前,我省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已达5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84%,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60%;全省水质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也将在明年6月全部建成。

  “腾笼换鸟”跳出“成长怪圈”

  当发展与环保发生冲突时,是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面对这一问题,开化县没有丝毫犹豫。今年以来,该县共拒绝了170多个高耗能项目。(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这样的选择,在全省各地比比皆是。面对作为世界性难题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成长怪圈”,我省找到了破解对策:通过“腾笼换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对污染项目,不管投资多大,我省都毫不客气地亮“红灯”。在去年发布第一批禁止、限制发展的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和工艺的目录后,今年我省又对投资超亿元的新开工项目进行清理。而对现存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我省也制定了淘汰时间表。在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生态敏感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城镇建成区非工业区块,新增污染项目的“禁入”同样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对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我省却“另眼相看”。今年,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我省重大涉外经贸活动签约项目有关工作的意见》,在提高涉外项目准入门槛的同时,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研发机构等却享有低门槛待遇。在杭州、宁波等地,高新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今年选商引资中的新亮点。

  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是“腾笼换鸟”的一个重要路径。对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我省给予了大力鼓励和引导。在我省水泥业三大基地之一的长兴,通过应用余热发电技术,该县水泥企业每生产一吨熟料节省标准煤4千克,利用余热发电接近4亿度,基本满足自身生产需要,而以往排放的废气经回收发电后,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也降至新低。

  对分布各地的特色工业园区,我省同样进行全面的生态化改造。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我省循环经济4个试点市、10个试点县(市、区)及22个试点园区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业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

  市场手段“调”出山清水秀

  每天,从城镇、乡村运来的25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在经过10小时的无害化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了有机肥料和制砖原料。靠着一套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处理流水线,新昌绿夏公司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从垃圾中炼出了让人羡慕的“宝贝”。

  “绿夏”只是我省社会资本竞相吃起“环保饭”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一个资本雄厚的经济大省,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更快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省把基本手段锁定在了“市场调节”上。

  今年以来,我省继续深化价格和收费制度,目前全省已经有65个市、县(市)建立了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机制,48个市、县(市)建立了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也在继续,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今年我省对钱塘江源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了生态环保专项经济补助,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

  市场这个“无形之手”也没有让人们失望。

  通过财税、土地、金融、投资等多种政策引导、鼓励,今年以来,我省社会资本雄厚的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热情不断高涨,垃圾发电、风力发电、污水处理等环保产业在我省各地方兴未艾,既成了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节能减排增添了新动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