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拨打举报电话 被连挂5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6:05 长江商报

  读者来电支招城市崛起须从细节做起 记者体验窗口行业服务态度遭冷遇

  本报的《武汉崛起,从我做起》系列报道推出以来,读者纷纷支招,为武汉崛起献计献策。近日有读者提出,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形象,而城市的崛起,更需要从这些小的细节开始改变。

  武汉崛起,窗口行业的服务有哪些需要改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20日下午2时许,通过114,记者查到了武汉市地税局的电话。电话通了,“喂,哪位?”一名女子用武汉话问。“我是一名外地游客,有一个关于发票的问题想投诉。”“你打824***54。”记者还没来得及重复一遍核实电话号码,电话已经被挂断。

  连拨5次 电话都被挂断

  记者拨通这个号码,对方告诉了武昌分局举报的电话:880***90。电话拨通后,对方告诉记者有个专门负责举报的电话:880***14。记者有些奇怪,便问:“这个不是专门的举报电话吗?”“这个电话是对外的,我告诉你的那个是专门负责举报的。”电话那头说。

  880***14的号码拨了一遍,响两声,然后被挂了。拨了第二遍,响两声又被挂了。记者连续拨了5次,被挂了5次。记者只得再次拨通880***90。记者将刚才的情况说明了一下,对方说:“可能他们办公室没人。”“但我打过去都是被挂掉,并不是没人接。”记者强调说,“他们现在还没有上班吗?”“上班了啊。这样吧,我把两个电话再给你报一下:880***89,880***14。”

  两个电话都无人接听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记者再次拨通了880***14,这次和之前不同,电话无人接听。接着打另一个号码,响了三声后又出现被挂的情况。记者第三次拨通了武昌分局的举报电话,请对方去查看是怎么回事。“这样吧,我上楼去帮你看看,你过三分钟后再打过去。”

  等了三分多钟,记者再次拨打880***89,电话响了好几声后,终于有人接了电话。记者问他贵姓,他说姓李。还没等记者开口,他先发问:“是发票的事吧。”记者质问道:“为什么打你们的电话都是被挂断?你们这边没人上班吗?”“不是,我们这边的电话坏了。所以出现了你刚才说的情况。”

  “那880***39为什么也没有人接听呢?不会两个电话同时坏吧。”记者追问。“这个……”电话那头稍停顿了一下,“那个电话的人开会去了。”他岔开话题,“你是关于发票投诉的问题,我给你专门负责处理发票投诉的电话,880***17,880***10。”

  话没说完被挂断电话

  记者拨通了880***17,表示想投诉有关发票的问题。对方听完后,让记者稍等,喊另一个女孩子来接听电话。

  “哈哈,好呀,好呀。”电话那端传来的热情让记者有些诧异,似乎她错将记者当成了她的某位朋友。“你是不是认错人了?”记者问道。“你不是,那你有什么事?”电话那端的声音马上冷了下来。

  “我有一个关于发票投诉问题想反映一下。”“什么事?”依然是冷冷的口吻,嗓门稍有点大,“你先告诉我们具体的名字和位置。然后我们去核实再作处理。”“名字我忘了,等下去看了再报给你们,如果我说的情况属实,一般会怎么处罚?那天我和我朋友两个人,吃了60多块钱的菜,店主要加10块钱才给发票。”

  “怎么处罚是第二步,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处罚。你先去把第一步弄清楚。”电话那头有些不耐烦了。“就是我说的这些情况,你们会如何处罚呢?”记者坚持问道。“说了要你先去弄清楚店名,然后给我们留下你的电话。我们会在15天内回复你。”

  记者话还没说完,刚说出了一个“我……”想继续追问,那边已经挂断了电话。

  “问得人莫名其妙”

  时间:20日上午10时许

  地点:534路公汽

  记者乘上534路公汽后,询问戴眼镜的司机:“到不到唐家墩工商所?”司机一边催促上车的乘客投币,一边回答:“不知道。”

  记者又问道:“那这车到不到‘八古路’呢?”司机愣了一下后摇摇头,并示意记者如果不上车就赶快下车。这时,站在门口的一名男子插了句:“你说的是不是‘八古墩’?”记者连连点头称:“是的,是的,就是‘八古墩’。”

  司机说道:“是撒,哪里有‘八古路’,问得人莫名其妙。”记者笑着向司机说:“要是‘八古墩’到了,麻烦你叫我一下,我不认得路。”司机用余光瞟了一下记者,没有做声。

  车大约开了四站后停下,车门开了。“小姑娘,这里就是‘八古墩’,赶快下。”一位妇女提醒记者。记者一下子慌了,赶紧问司机:“这里就是‘八古墩’吗?”司机点了点头,催促着:“你快点往后面下呀。”

  记者挤到车后门处下车,右脚刚落地,人还没站稳,“哗”地一声,车门马上就关了,车迅速离去。

  导医人员说武汉话

  时间:20日上午11时30分

  地点: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导医处”就设在医院大厅的门口,一位穿着粉红色衣服、戴着粉红色帽子的工作人员站在该处。 “导医处”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我用普通话为您服务”的字样。

  记者走上前用普通话问道:“麻烦您问一下,我有鼻炎应该到哪里看?”该工作人员左顾右盼地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用标准的武汉话回答着:“到五官科。”

  “我的小孩发烧,还有医生在吗?”一位外地口音的大妈抱着孩子问。该工作人员看了看墙上的钟:11时40分。她还是用武汉话回答:“那您家快点,应该还来得及。”

  记者看到,大厅里的挂号窗口已经关了几个,在一个窗口处,还有几人在等候挂号。“搞快一点,快要下班了。”窗口里面的售票人员催促着。

  本报记者 黄蓓蕾

  武汉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本报讯(记者 何辉)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武汉市要想早些崛起,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必须要大幅提高才行。

  服务质量影响投资环境

  武汉市政府参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国新说,他在2002年作为全省行风评议代表时,就曾对工商系统审批手续复杂有亲身的体验,认为武汉市的窗口单位服务确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许国新认为,尽管这些窗口单位已经改掉“门难进,脸难看”的印象,但在服务的主动性上做得还不够,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够热情。有些人就是觉得程序繁琐,他就不想去办理营业执照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没有了投资,武汉的经济怎么发展呢?”

  “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应该转换服务观念,将管理者的身份换为服务者的身份。”许国新说,企业来办理工商执照时,窗口单位就应该有热情周到的服务,最好一次性说清楚注意事项,要让别人有到武汉投资的愿望。

  “窗口服务还需提升”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也认为,武汉作为中部一个特大城市,在窗口服务上还须加大步伐改进。

  尚重生认为,服务意识不到位,这与中部城市不够开放有关,而开放不够又直接导致经济的落后,这三者之间如果处理得不好,就直接形成“恶性循环”。而一旦有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一个城市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尚重生看来,在近几年,通过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武汉的窗口服务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是好事,“但目前武汉市的窗口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全社会为武汉的崛起而共同努力。”

  营北社区居民代学杰在社区开办插花培训中心 帮助社区下岗居民再就业

  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 我也出份力

  这里,是一个普通的社区;他们,是社区里的普通居民。

  社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人又是社区的组成部分之一。社区是武汉的缩影,社区的环境逐步改善、社区的发展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些都体现出武汉正在飞速发展,没有武汉的发展,社区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而武汉的崛起,也离不开人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每一个人都出一份力,建设好“大家”,还愁“小家”不会好吗?

  帮助居民实现再就业

  代学杰:1985年下岗,他一直给自己创造机会,努力自谋生路,今年7月,他在社区开办了插花培训中心,帮助社区下岗工人再就业。

  代学杰是营北社区26栋的住户,妻子从汉川来汉后,他们在汉口循礼门开了一家花店,批发花卉,小店生意一直红火。他和妻子想继续开分店。

  今年夏天,他们准备到居委会办理相关手续的证明,正好碰到了社区书记宋能大,把想法说了后,宋能大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商量:“小区进行改造,要做一个大广场,你们在外面租房子也是做,还不如在小区里面做。”

  今年7月,在社区的帮助下,夫妻俩的插花培训中心开张了,一些对插花感兴趣的居民也来报名学手艺。“下岗的嫂子也蛮多,现在生活也困难。”代学杰说,其实插花也是一门手艺,现在婚庆扎花还是很热门的,鲜花生意还不错。

  在代学杰的培训中心,还有5个学徒,因为有两个店面自己忙不过来,就请了专门的插花老师来教学。

  42岁的张女士下岗后,到商店站过柜台,由于年龄比较大,做了3个月就被辞退了,在家里闲着的几个月使她心里十分低落。“正好看到社区的宣传,我也想开个店子,做点小生意。”张女士说,她就来报了名。从7月中旬学到现在,明年就可以自己开店了。

  代学杰的插花培训中心前后培训了56个人,现在有一个学徒已经在宝丰路开了花店,还有的学徒到各花店帮忙插花。

  “我们也都下过岗,也知道下岗后的不容易。”代的妻子说,社区里的双下岗职工到他们店里学艺,他们还给予优惠条件,以帮助再就业。

  74岁老人家有300多本剪报集

  张先群:今年74岁的他退休后,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不仅读书看报,还学习电脑,他的老伴做了乳腺癌手术后,他通过掌握的医学知识,助其调养,现在老伴的身体很健康。

  张先群和夫人都是农业银行的职工,退休后,两老的二人世界形成了有默契的分工:夫人负责买菜做饭,张先群负责洗衣做清洁,学习、种花、养鱼则是两人的共同爱好。

  每天早上,张先群和老伴轮流将家里订阅的报纸读完后,对其中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剪辑,在他家已经有300多本剪报集,其中分为了“社会法制”、“世界趣闻”、“生活常识”、“文学连载”、“幼儿教育”、“ 漫话百家”、“电脑知识”、“社会写真”等12类。

  邻居朋友们笑称:“张爹爹屋里有百科全书。”张先群和夫人听到此评价很是自豪,“读报确实充实了我们的生活”。

  1999年,张先群买了电脑,刚开始的时候他一窍不通,他就主动向一些年轻人学习,那些年轻人也很耐心地教他。张先群还专门去书店买了几本电脑操作方面的书籍,反复操作实践,有时搞到深夜。

  “那时还没有紫光等新型输入法,我就学‘五笔’。”张先群说,为了记住字根,他走路、睡觉时都在背。现在张先群在电脑上操作非常熟练,一分钟可打70个字,还会制表、画画。“上网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张先群很自豪。

  就在去年,张先群还学会了驾车,并拿到了驾驶证。他还常常和夫人去外地游玩,数码相机、摄影机都会用,回到家后,还对拍回的风景进行整理、刻录。

  “我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儿。”张先群笑着说。

  学得中医免费帮居民看病

  邓敏修:水港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从小受父亲影响,对医学感兴趣,退休后义务免费为居民看病,被社区居民称为“活神医”。

  “邓爹爹,您家帮我想哈办法。我这病么样都治不好。” 41岁的郁女士住在营北社区九栋,今年年初发现患上了子宫肌瘤,下腹一直疼得厉害。听说邓敏修学过中医,于是找邓敏修求助。

  邓敏修帮她号脉后,就翻出了他平时整理的资料,经过查找,他发现大黄蜇虫丸这种中成药有过治这种病的先例。于是,邓敏修到药店买好了药,并将药调配好后送给了郁女士。郁女士吃了20天的药,下腹不疼了,她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发现肌瘤消失了,还没有花上100元,这病就好了,郁女士很感激他。

  邓敏修一直很注意平时的学习,1990年退休后,他专门到老年大学上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并开始写中医著作,邓敏修介绍说,他是采用“西医方法辨正,中医方法处方的中西结合,对病情进行了解后,对症下药。”

  上个月,他把写好的著作送给了在外地医院当西医主任的弟弟,弟弟原来很看不起中医,现在看了哥哥的著作后,也很认同,还专门打电话与哥哥交流。

  邓敏修在社区帮人看病从来不收钱,他说中医的传统是“救世济人”,“为邻居们做点事情,我心里也很高兴。”

  社区力争获国家级荣誉

  “和十多年前相比,这些年,社区的变化确实大。”住在营北社区16栋的祝女士说。她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搬到社区的,那时还不像现在这样有规划,出个门连坐公交都不方便,社区里只有一路公交车,常常要转好几趟车才能到城中心。整个小区,除了房子没有几棵树。再看看现在的社区,小花坛是每个间隔的居民楼之间都有,还有健身器材、大广场。

  和十几年前相比,小区变“绿”了,樟树、广玉兰随处可见,一些花坛还铺上了新的草皮。今年营北的三条主干道还进行了刷黑,社区的道路上还铺设了彩步砖。

  除了环境在变化,社区还成立了营北第一个民间组织,有舞龙队、舞蹈队、晨练队、维修队等。这些组织把居民们团结在了一起,喜爱锻炼的人们聚集到了一起,社区里有谁需要帮助,打个电话维修队就上门服务了。

  国庆、五一假期时,社区里还有文艺节目。“就像过节一样。”居民何女士回忆起前不久的一场文艺演出,“那规格也不比电视里面的差。”自从营北广场做好后,夏天还放起了露天电影。“这种露天电影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何女士说,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好了,社区里的大部分人都互相认识。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营北社区现在已经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社区”,湖北省授予“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在我们的目标更远,要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全国文明社区。”营北社区居委会书记宋能大说。

  本报记者 黄蓓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