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12:30 黑龙江日报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一)普法路上永远的背影朱岐山

  “老干部义务法制宣传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站”、“北捍小学少年大队校外辅导站”、“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法制咨询服务部”五个牌子整齐的挂在房门周
围,两侧的黑板上工整地写着法律条文和好人好事,这就是山西省翼城县北捍村“普法老人”朱岐山的家。

  朱岐山离休后,出资一万多元建立起一个义务法制宣传站,给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同时,他还把村里的十几名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吸收进来,组织成立了北捍村老干部协会,每天在村子里义务巡逻,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民事纠纷的调解。二十多年里,朱老他们为群众义务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上法制教育课300余场,出黑板报500余期,为群众上门服务近200次,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10件,受教育人数达十万余人次。朱老本人共受到各级表彰奖励一百四十七次,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如今,受朱老影响,全县又先后成立了四个老干部义务法制宣传分站,老干部义务捐书、讲课、普法已成为当地的一种风气。

  颁奖词: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朱岐山,25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普法宣传,为群众法律意识提高和治安状况好转做出突出贡献,家乡的热土美丽而安宁,朱岐山功不可没。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二)用爱心和责任创造生命奇迹程时达

  在武汉市青山区11街坊,有一对老年夫妇,创办了一所弱智儿童教育康复学校。19年来,两人先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多名弱智儿童进行过康复训练,使其中200多人走上工作岗位,40多人进入正规学校。他们就是79岁的程时达和78岁的张玉黛。

  一直关注智力残疾儿童问题的程时达,说服开私人诊所的老伴,放弃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他一起办起了特困学校。同年4月,全国首家弱智儿童教育康复学校成立了。

  教育这些弱智儿童,两人付出的心血是教育正常儿童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且,两老还要默默忍受流言蜚语,但程时达夫妇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执著地走自己认定的道路。他们既当老师又当医生,还做保姆,为这些弱智孩子整天忙得喘不过气来。

  2001年,程时达被邀请参加首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中央领导接见。他们还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残疾人之友”,获得“老有所为成果奖”和武汉市“杰出公民”荣誉称号等。

  颁奖词:无论是日夜操劳的辛苦,还是质疑和非议的中伤,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三)卧底丐帮揭黑“调查手记”被温总理批示的曹大澄

  现居深圳、76岁的北京离休老干部曹大澄,从2005年11月开始对深圳街头病残乞儿生存状况进行社会调查。他乔装打扮成一个职业乞丐,每天拄着一根木棍,捧着讨饭盆,与在闹市区讨钱的乞丐们混在一起,同吃同行两个月,自费万余元。深入探究了“职业乞丐”们生存现状及目前救助制度存在的漏洞;探访了在深圳丐帮中出名的“花子首富”;揭开了残害胁迫流浪儿童行乞的重重黑幕,撰写了《救救孩子,深圳街头弃婴和病残乞儿生存状况调查手记》。

  今年8月,当他撰写的这份2万字的调查手记带着触目惊心的第一手事实和字字滴血的沉重心情送达中央时,温家宝和罗干、回良玉等多位领导同志进行了长篇批示。此后,全国性的打击操纵未成年人乞讨的调查和行动明显提速。

  一时间深圳街头行乞的病残婴儿几近绝迹。

  颁奖词:字字滴血的“调查手记”背后,不只是“卧底行乞”两月的艰辛,也不只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还看到了这位76岁老人博大的爱心和过人的勇敢。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四)为地球洒一片心血,添一抹绿色董松伟

  在宁波市鄞州区职高校园内有一个“珍稀濒危植物园”,在这块园地里种着数不清的珍贵植物。它的创建者就是曾荣获我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奖”的今年79岁的董松伟老人,9年前,他创办了“珍稀濒危植物园”,至今已种植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多种。如今,他仍为地球的绿色在奔波……

  1989年董松伟退休,退休后他便全身心倾注到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中去。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鄞州区洞桥中学环保小组连获5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奖。1996年董松伟为了创建全球GLOBE计划学校,又来到了宁波鄞州职业高中开设环保课。在这里,他开始了一个新里程。

  利用课余时间,他在学校南面山坡上开辟了占地三亩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园。多年来,董松伟从天南海北引来了11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四分之三是我国特有品种,一半是古老残遗种。在这里,每一棵树,都是他最关爱的儿女;每一片绿色,都是他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的骄傲。

  颁奖词: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不为名、不为利,在绿色越来越少的今天,十几年如一日执著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在他的心中,永远存留着一片绿荫。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五)雪中送炭的脚印印在了无数人的心中姜达敖

  一位憨厚敦实、衣着朴素的农村老人,16年如一日,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和脑部肿瘤两次手术带来的病痛,把自己几乎全部的收入都用于资助困难群众,资助总额达150万元,受助人数超1300余人,全国各地留下了他雪中送炭的脚印。他就是宜兴市一位普通退休党员姜达敖老人。

  从1991年起他拿出自己的工资奖金和个人积蓄150万元,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今年6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公益事业功勋人物颁奖仪式上,他不仅获得了“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慈善大使”的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唯一的“中国爱心老人”称号。

  姜达敖十几年来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从自己企业里的贫困职工,到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希望小学,从高塍敬老院的孤老,到因车祸终年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姜达敖的一笔笔捐款,一次次慰问,带着人性的关爱,似无声的春雨,温暖了多少无助的家庭,滋润了多少干枯的心田。

  面对着这一切,他平静地说:“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爱心汇聚起来,我们的社会不就处处可爱了么?

  颁奖词:“有限积蓄无限情,怜贫惜孤济苍生。枯木逢春弱苗壮,共织盛世艳阳春。”这就是姜达敖的真实写照。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六)舍己命护他命,危难之际正气浩然王贵连

  为了挽救邻家女孩的生命,83岁的小脚老太王贵连不顾个人安危,赤手空拳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在头部被砍7刀之后,老人终于从歹徒手中把刀夺了下来。邻家女孩脱危险,歹徒终于被擒获。

  今年4月29日,邻家11岁的女孩小雪来到老人住处,央求老人讲故事。小雪猛然看见厨房里一个黑影在移动,孩子出去查看,那人将一块大石头砸来。里屋的王贵连顿时觉出事情不妙,急忙冲出门去。门外,一个三十多岁的陌生男子正紧紧掐住小雪的脖子,孩子已经血流满面。王贵连想都没想,立刻上前死死拽住歹徒,想把孩子抢出来。歹徒抄起厨房里的一把菜刀就向老人砍去。顿时,鲜血从王贵连的头上喷涌而出。老人咬紧牙关,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将刀从歹徒的手中夺了下来。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评选中,王贵连从6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79.6万张选票当选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并于日前进京接受表彰。

  颁奖词:走近英雄老人,你会发现,她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平凡而善良的邻家老太,却在瞬间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王贵连老人用自己的英雄行为诠释了见义勇为的时代新风尚。感人的故事,打动着公众的心。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七)不识字不会画,偶拾蜡笔写春秋的“梵高奶奶”常秀峰

  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绘画的农村老太能在网络上被誉为“梵高奶奶”、“中国农村的梵高”,听上去您一定不相信。她就是73岁的河南籍老人常秀峰,三年前偶拿孙女蜡笔作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一画惊人,并在开博后走红网络。

  三年来,常秀峰一共画了100多幅作品。网友评价她的画颇具艺术大师梵高作品的风范,并且率性而为,真实朴拙,也勾起了都市人的乡愁。开博不到一个月,点击率超过8万,受到了网友热捧,老人的博客公告栏写着,虽然她不知道什么是后印象派,但大家送给她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农村的梵高”。

  网友的追捧并非仅仅停留在网络上。一位旅居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中国女士,给老人的儿子打来电话,说在网上看到他母亲的作品,简直都要折服得晕倒了,她真诚地邀请老太太去荷兰,她想带老人去梵高博物馆参观。

  颁奖词:她是一位没画过画、不认识字的农村老太,竟因为一支蜡笔热爱上了绘画艺术,并展示出极高的天赋。她不曾懂什么是“后印象派”,但她的画率性而为,真实朴拙,深深勾起都市人那份久违的乡愁,她也也因此名声鹊起。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八)痴心感天动地助学至死不渝的江诗信

  江诗信1985年从湖北武汉洪山区水产局严西湖渔场离休。在多数人看来,离休是精彩一生的结局,而对江诗信而言,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1992年一次偶然经历促使他走上了捐资助学的道路。他耗尽7万元家财,引资数百万元建立爱心志愿者协会,他被人们称为“希望老人”。在他的努力下,184个单位、2000多名“爱心使者”自愿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其中39人跨进大学校门,300多人参加了工作。14年来,江诗信终日奔波在湖南、河南、陕西三省15个县市的600多个村庄中,走过的28万公里路程够绕地球7圈。这些年,被江老感召所“飞”来的捐款,估计在200万~400万元左右。

  老人曾说:“我是个凡夫俗子,我所做的不过是良心所驱,微不足道。”他呼吁:“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2006年11月24日晚,江诗信老人辞世,享年71岁。百名受助学子跪送恩公。

  颁奖词:他被称为“希望老人”;他耗尽家财、引资百万资助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他为助学终日奔波,走过的路程足够饶地球7圈;他用坚定的步伐踩踏出了一条民间助学的道路。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九)火场临危不乱,智慧挽救众生朱燕珍

  今年4月3日凌晨,上海一条弄堂发生了一场大火,眼看要蔓延到70岁老人朱燕珍家这边,屋子里还有卧床不能动的老伴儿。朱大妈搬来自家梯子,把墙上围困的30多人一一接下来。9月,她被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6部委办举办的“寻找危机英雄”活动评为9名“中国骄傲”中的一名。

  朱燕珍住在万春街里,弄堂非常狭窄,西面和南面各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巷子。这里是居民们出入仅有的通道,里面的旧房子很密集,都是木质结构。3日凌晨的大火从弄堂边上烧起,周围的五、六栋阁楼都被烟火串了起来,人们纷纷跑向北面一个三层阁楼的背墙上,打算往下跳。在危难时刻,朱燕珍搬来自家梯子,她和女儿在下边扶住梯子,帮助墙上逃生的人迅逃离了火场。由于居民已经撤离,给消防队员带来了很大方便,也集中了人力物力灭火,一场即将殃及整个万春街的大火很快就被制止住了。由于朱大妈搭救的及时,30多名遇险的人们从朱大妈架起的梯子上安全撤离,没有人受伤。

  颁奖词:这段发生在上海小弄堂里的传奇,像一首蜿蜒跌宕的歌,值得我们长久吟唱。老人拯救生命的努力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她的急中生智足以赢得我们双倍的掌声和礼赞。

  

老年日报第三届“中国老年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精选

  (十)为贫困失学的孩子敢怒敢言敢洒热泪的副部长张保庆

  退休前,他是一位以敢怒、敢言闻名的高官,他曾为贫困生助学贷款难以落实冲冠一怒;曾面对电视镜头,公开指出中国高校乱收费的至少有400所;还曾长期深入调研,痛陈中国教育5大弊端;而每每看见贫困孩子上不起学,即使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掉泪。退休后,他仍然心忧天下贫困学子,担任今年3月份成立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2006年元旦期间,张保庆根本没在北京呆,而是带着基金会新上任的秘书长等人,冒着淅沥的小雨,在浙江宁波一带游走。到11月20日,成立仅8个月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已募到捐赠款2.64亿元,其中单位捐款是2.6亿,个人捐款400多万元。个人捐款中最多的一笔是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捐赠的300万元稿费,最少的一笔是55.6元,来自安徽的学生。张保庆为教育基金会设置了长短期目标,第一步是最少要争取筹到10个亿。他把教育基金会的壮大当成一项新的事业,要千方百计把它做成最好的基金。

  颁奖词:退休后,这位以敢怒、敢言闻名的前教育部副部长仍然心忧天下贫困学子,把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做成最好的基金,帮助更多贫困失学孩子重新走进学校,是他最大的心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