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阳光——城管与小贩如何从矛盾走向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06:12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今年以来,各地发生了多起城管、小贩纠纷,甚至引发暴力冲突流血事件。城市管理中,各地对小商小贩基本采取禁止态度,但却屡禁不止,打击严厉时销声匿迹,过一段时间后又“春风吹又生”,甚至小商小贩和城管人员玩起了“游击战”。小贩为什么屡禁不止?是否有必要禁止?

  小贩存在的土壤

  小商小贩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市场需要他们。他们经营的东西大多是农副产品、土特产、早点、夜宵、风味小吃和日用小商品等,这些货物尽管是零星小货针头线脑之类,但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而这些货物一般在大商场很难买到,买起来也不方便。因此,小商小贩对市场起着拾遗补阙的作用,既方便群众,又活跃市场。在省政协举行的促进社会和谐论坛上,省政协机关干部武海燕说,小商贩的经营活动满足了城市居民需求,正是受城市居民的青睐,他们才拥有了生存市场。

  小商小贩主要是进城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他们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收入,从事小商小贩是他们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他们进城经商不是无钱办理手续,就是卖了所有的货物也不够交费。因此,城市管理再严,城管人员采取再严厉手段,也很难禁止他们存在。

  因此,小商小贩的存在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必然性,市场和生存就是他们存在的重要原因。特别在就业还不完全充分,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他们还会长期存在下去。

  秩序与生存孰重孰轻?

  城市对小商小贩采取禁止措施,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经营活动影响了街道卫生、交通通畅等。一句话,小商小贩影响市容和生活秩序。那么,秩序与生存孰重孰轻?

  武海燕说,许多城市对游走的小商小贩采取了严格管理政策,不是围追堵截,就是给扣上违法帽子,这不仅断绝了他们生存来源,也引发了大量纠纷,这不是理智的做法。

  省政协农村委办公室主任赵志理说,从就业角度讲,小商小贩自谋出路,自食其力,是增加就业渠道的一种捷径。许多失地农民务农无地、上岗无证、低保无份,已成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社会群体。特别在就业日益困难的今天,小商贩由于没有学历门槛,没有技术要求,使得多数失地农民和下岗工人只能以此为生,社会要宽容或允许小商小贩存在,为他们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途径。

  五寨一乡镇干部也说,面对严峻就业压力,社会要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把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那种为了自己管理方便而拒绝农民入城的做法,是一种惰政,更是不为农民利益以及城市市民利益着想的冷漠。

  其实,目前许多城市也对小商小贩采取了宽容态度。国外城市到了周六日,很多大城市大街上,对小商贩采取不管制状态;广州市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由政府部门选好场所兴建集贸市场,为无证小商贩提供合法经营场地……

  如何在矛盾中走向和谐?

  在同一个社会体系中,秩序原则与生存原则,两者之间不能互相代替,亦不能孰轻孰重,只能采取妥协与均衡,兼顾两者利益。武海燕说,这种兼顾原则,在世界许多城市管理中很通行,这一原则允许小商小贩存在,平衡了底层生存和城市秩序。

  小商小贩要存在,文明城市也要创建,如何在矛盾中走向和谐?首先要树立现代化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城市规范源头入手,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增加各类便民服务摊点,减免税费,降低小商贩从业门槛。同时,对小商贩进行卫生、安全等方面管理教育,把解决马路市场回潮、城市街道保洁等作为重点,纠正和处罚各种不文明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乱设摊点带来的负效应。

  其次,要整合多头管理、权责交叉、重复执法和行政机构膨胀的执法队伍,组建新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有的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所限,在执法中采取简单清理驱赶取缔的工作方法,在态度上采取冷横硬作风,增添了城管和小贩间矛盾。为此,必须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服务功能教育,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城市文明靠人民、文明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本报记者赵向南 实习生王小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