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看病难首成头号社会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5:19 法制晚报

  

看病难首成头号社会问题

  医疗、就业与贫富差距成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 2007年社会蓝皮书今发布——

  看病难首成头号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过大 就业失业问题 居民幸福感下降 食品安全感最低 2007年社会蓝皮书今发布——

  看病难 首次成为社会第一难题

  专家认为 要弄清看病“难在哪”“贵在哪” 住房问题仍是生活最大压力

  社科院今日对外发布2007年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根据城乡居民的看法,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

  蓝皮书同时发布了《2006年居民生活质量报告》,报告指出,2006年城乡居民幸福感下降。报告提出了“幸福家庭”有五个必要条件,其中“家人健康”排首位。

  医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大

  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根据城乡居民的看法,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看病难、看病贵”首次被排在第一位。在以往的调查中,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贪污腐败、社会保障通常是排在前四位的社会问题。

  根据调查,城乡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中,医疗支出占11.8%,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城乡居民家庭医疗负担上升过快的问题。

  调查显示,约3/4城乡居民认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

  专家解读

  看清又难又贵的“病因”

  孙东东 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看病难、看病贵”不是新现象,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到底看病“难在哪”、“贵在哪”。

  农民看病真的是难,而城市居民看病难,主要是指上三甲医院看病难。具体来说,现在城里人看病,许多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去好医院,而我们的有些基层医院门可罗雀,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看病贵”,是“贵”在买药。大多数老百姓觉得,医院是药价虚高的始作俑者,药价虚高的板子应打在医院身上。

  而事实上,药价虚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药品招标制度还存在缺陷,使得流通中诸多环节瓜分了不少利润。我曾经做过调研,药品通过招投标进入医院,处于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利益链上的一部分人分走了总利润的六成以上。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要对症下药。一方面,通过保障机制的建设,使得农民都能看上病,城里人则是小病不出社区,普通病去基层医院,使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改变我们目前不合理的药品招标体制,减少中间环节,使得质优价廉的药品也能够中标。

  安全感 对食品质量最“害怕”

  蓝皮书指出,2006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发现,人们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感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比发现,2006年,居民安全感最高的是个人信息、隐私安全,最低的是食品安全。

  专家解读

  食品安全感“虚低”

  何计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

  目前人们的食品安全感有不少“虚低”的成分。

  今年各类食品事件中,真正算得上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只有致人患病的“福寿螺事件”,而诸如“苏丹红鸭蛋”、“多宝鱼”事件等是由于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属于食品质量不合格,还没有达到食品安全的地步。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将这类事件列入了食品安全事件的范围,造成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假象”。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正是来自于人们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罢了。现在人们吃的油炸、烘烤、烟熏等食品,比受污染的食品所带来的危害要严重得多。

  养老 近四成市民存忧虑

  课题组于去年首次将“养老问题”纳入“零点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本次调查结果进一步发现,2006年,城乡居民的养老忧虑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城市居民。

  2006年,受访城市居民中,39.6%的受访者对于自己当前或今后的养老照料问题有忧虑,38.9%的受访者表示对于自己的养老金来源有忧虑。

  专家解读

  忧虑源于不确定性

  杜鹏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目前,超过半数的城市老年人依靠退休金来养老。在这一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忧患意识加重,主要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包括生活费用的提高、医疗费用较高等风险因素。

  从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来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比现在增加3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32%。而眼下的中青年居民届时将成为老年人群体,他们的养老忧虑正是基于这种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

  中青年人难以想像几十年后的养老生活图景,不知道医疗改革、社会保障等到时候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到时候的经济收入能否负担得起养老费用。

  社会问题综合排序(前10名)

  社会问题百分比

  看病难、看病贵57.95%

  就业失业33.45%

  收入差距过大32.06%

  贪污腐败27.40%

  养老保障27.32%

  教育收费18.96%

  住房价格过高13.13%

  社会治安12.85%

  社会风气9.84%

  环境污染9.50%

  住房 仍是生活最大压力

  蓝皮书调查报告显示,人们遇到最多、感觉最大的生活压力来自经济方面,住房问题压力最大,其次是医疗问题和下岗失业问题。

  据调查,一半左右的城乡居民认为,“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和“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及“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是遇到最多的生活问题。

  专家解读

  住房压力是一种改善性压力

  牛凤瑞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

  目前,居民关于住房压力的感觉是正确的,人们关于住房压力的感受,确切地说是一种改善性的压力。

  现在很多人所居住的平房、筒子楼,一是没有独立居住空间,二是独立厨房、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也没有跟上。形势变了,人们自然希望居住条件能够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一种攀比的社会风气,有的人在现有居住条件基础上,往往追求房子大、好、功能全等。这也是居民生活压力中住房压力的来源之一。

  而目前的客观条件是,房价总体上呈上涨的趋势。

  幸福感 城乡居民总体下降

  2006年10月,零点调查公司针对全国5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洛阳、绵阳)、5个小城镇及其周边5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入户调查。以5分为标准,2006年城乡居民的幸福感为3.64分。

  总体来看,2004年至2006年3年间,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有下降趋势(3.79分→3.72分→3.64分)。

  具体来说,200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农村居民与去年基本持平,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首次超过农村居民。

  继去年公布城乡居民幸福感三大源泉——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今年课题组公布了幸福家庭的五大必要条件——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代际间关系、夫妻关系、住房条件。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一个幸福家庭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时,家人身体健康以67.2%的提及率高居榜首。

  道德观 “守信用”最受推崇

  课题组同时将社会价值追求、道德取向纳入调查范围。被调查者中有近1/4的人追求“做官”,超过1/3的人追求“出名”。

  在各类道德命题中,98.2%的人同意 “守信用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比例最高;同意“人生就应该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的人也超过半数,占54.6%。而同意“有关系或后台硬,要找份工作不是件难事”竟然占到84.5%;同意“善良正直的人常常会吃亏”的人占到69.8%。

  课题组由此总结说,我国社会在总体上执守着道德底线,但道德取向和道德秩序也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

  制图/周建文

  本版撰文/记者 郭紫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