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7年社会蓝皮书”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2:34 海峡都市报

  N新华 中新 北青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发布“2007年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研究员在发布会上表示,
我国在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的经济周期之后,经济出现了超周期的高速增长,明年仍会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李培林认为,当前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个还是收入差距的问题。收入差距的扩大已表明,最高20%的人口与最低收入者,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18倍左右,这种差距在向纵深发展。

  他说,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2006年的调查显示,大概有50%多的人认为是下层或中下层。在各种社会问题调查当中,群众也认为最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涉及到民生问题。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是,“看病难、看病贵”排在首位,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贪污腐败,排在前几位。调查还显示,除了食品,医疗成为在家庭消费当中最重要的一项,高达11.8%。

  “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发展和改革的普惠性要小得多了,有一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在下降,所以这方面要给予高度关注。”李培林说。

  关键词:经济发展

  九成居民

  持乐观态度

  社会蓝皮书指出,据调查显示,占九成左右的城乡居民,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持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暂时的”这一判断,表示“比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占83.4%;对“党和政府是有办法管理好我们国家的”这一判断,表示比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占91.6%;对“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值得骄傲”,表示比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占88.9%;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是很好的”表示比较同意或很同意的占90.5%。

  另外,四分之三左右的城乡居民认为中国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基本和谐与稳定成为中国目前社会形势的主要特征。

  解读: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工业化也在总体上进入中期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阶段也是社会发展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时期。我国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确实面临不少矛盾、挑战和压力。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对于我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是有信心的,态度是乐观的。 关键词:社会问题

  医疗就业贫富差距

  最为突出

  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根据城乡居民的看法,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目前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

  另外,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的是“贪污腐败问题”、“养老保障问题”与“教育收费问题”;排在第七至第十位的是“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排序总体上不存在明显的地区、城乡、群体差异。

  解读:在以往的调查中,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贪污腐败、社会保障通常是排在前四位的社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被排在首位,这是第一次,说明这个问题在当前反映比较强烈。

  根据调查结果,城乡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中,医疗支出占11.8%,教育支出占10.6%,远高于交通通讯支出(7.4%)和衣着支出(6.3%),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城乡居民家庭医疗、教育支出负担上升过快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经济地位

  “中层”认同 比例只占39.6%

  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社会经济地位“中层”认同比例为39.6%,不但低于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把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和下层五个层级,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自己属于“上层”的仅占0.5%,属于“中上层”的占5.4%,属于“中层”的占39.6%,属于“中下层”的占29.1%,归入“下层”的占24.5%。

  解读:我国城乡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出现普遍偏下的情况。这说明在快速变迁过程中,由于分配秩序的问题,不仅低收入群体不满意,一些中层和中上层收入群体也不满意。

  关键词:2006年评价

  处于低水平 百姓只给70分

  蓝皮书的合作者———零点咨询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在发布会上说,今年老百姓对2006年的总体评价水平,和去年相比总体上持平,但把2005年、2006年的水平和2004年相比,有一个下降。也就是说对社会主观的评价水平是处于一个低水平,相当于70分的水平。

  解读:这段时间,在社会建设、社会公共行政方面,政府提出了较多口号,为何水平会低?原因有三:其一,这两年在社会和经济平衡发展总的方针、方向之下,口号提得比较多。口号提得多,地方行政中有一个倾向,就是把这个口号变成了所谓看起来好像是个现实。比如说和谐社会,各个地方说起来是本地很和谐。本来是一个现实目标,但在各个地方的传播中说成一个现实。

  其二,在政府所有的施政事项当中,如果分为外交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话,社会政策总体上水平最低,其得分趋势是下降的。实际上,现在老百姓的总体满意度较低,是和社会政策的不足有关。不过,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水平是高位的。

  其三,各个地方政府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但作为公共行政,公共性不足、服务性不足。公共服务提出的口号最多,但实际的服务水平很低。这样的反差导致民众对这样的评价会有这样一个距离。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城市居民首超农村居民

  社会蓝皮书指出,2006年我国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度是3.47,略高于2005年的3.4分。比较历年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发现,在2000~2005年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而在2006年,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首超农村居民。

  百姓生活遇到困难时从哪个渠道寻求帮助?蓝皮书指出,在所列出的14种可能选择的渠道里,支持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家庭”“家族、宗族”和“私人关系网”。排在第四至七位的分别是社区组织、工作单位、地方政府和党组织。

  解读:比较城乡居民对于各因素的评价情况发现,个人经济状况、消费信心以及社会保障满意度,均较2005年有所提升,但同时养老忧虑感也在加深;对于政府管理的信心度,包括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管理国际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物价波动承受力有较大回落,国家经济状况满意度略有下降。

  另外,由于目前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化趋势,存在从单位回归家庭、家族和私人关系网的情况。从社会管理网络来看,社区组织的作用已经超过工作单位,迅速发展社区组织,建设好社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待遇,成了现在非常重要的领域。

  关键词:收入差距

  财产差距扩大比收入还要快

  过去,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比总体的差距小很多,特别是东部率先发展之后,东部的差距拉得很大。但现在西部的差距,已经超过东部,而且农业户、非农业户,由于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同,造成了农民内部差距比较突出。

  除了收入以外,财产的差距实际上扩大得比收入还要快。由于国家过去没有财产的统计制度,所以对于过去财产状况分化的情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市场定价情况中,一般制造业和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这几年也在迅速拉开,在国家定价的制度当中,公务员的工资也由于区域之间财政的差距,现在差距越来越大。公务员工资地区差距也达到了十几倍。

  解读:在我国分配制度快速变化,从比较平均的状况到收入差距拉开的情况下,很多人对于制度的公允性产生了疑虑。我们不仅要注重分配结果的调整,也要建立一个机会公平、权力公平的制度。如果不能保证机会公平的话,你再去调整结果,使这个结果平均化,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人民群众的不满。

  由于分配问题带来了一些问题,中国社科院在问哪两个区域差距最大的时候,50%以上的人认为,群体之间贫富差异。当问到哪些群体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认为是干群之间。所以干群关系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社会保障

  担忧度上升成居民关注首位

  袁岳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社会保障”首次成为中国居民关注的首位。

  袁岳还透露,今年社会治安的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他说:“把2005年、2006年与2004年比较,总水平是处于下降水平。社会治安总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已影响到城市宜居水平。在对投资者的评价中,规模投资者、高品质投资减少,这也和社会治安有密切的关系。”

  解读:在医疗问题和养老问题之间,城乡居民对医疗问题产生的结构感是超过养老问题的。这存在对社会保障的担忧度的上升。今年有“社保基金挪用”的态势,本身社保的覆盖面比较低,又出现了腐败案件,使得居民有一个感觉,本来就这么点钱,再被挪用就没戏了,所以这是一个刺激因素,也是第二个值得关注的。

  关键词:居民消费率

  三大支出压力压缩即期消费

  蓝皮书指出,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额占按支出法计算的GDP的比例,从1990年的48.8%降为2005年的38.0%,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比最高点1981年的52.5%降低了14.5个百分点。从世界消费率来看,各国消费率大致在60%至80%之间,高于我国20到40个百分点。

  解读: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从1990年的23.3%,上升到2005年的47.5%,2006年预测将上升至54.5%,已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原因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收入偏低,消费能力较强的中等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目前只有20%左右。而且,当前中低收入者还受教育、医疗、住房三项支出的巨大压力,这大大压缩了即期消费。

  关键词:价值追求

  不少人追求“做官”“出名”

  此次调查,还包括社会价值追求、道德取向。被调查者中,有近1/4的人追求“做官”,超过1/3的人追求“出名”。

  在各类道德命题中,98.2%的人同意“守信用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比例最高;同意“人生就应该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的人也超过半数,占54.6%。而同意“有关系或后台硬,要找份工作不是件难事”竟然占到84.5%;同意“善良正直的人常常会吃亏”的人占到69.8%。

  解读:我国社会在总体上执守着道德底线,但道德取向和道德秩序也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