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听着马季的相声长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2:24 新闻晚报
□草木枯荣

  真正让我记住名字的明星,第一个是马季先生。

  爱听相声是受了一位表哥的影响,表哥是大学生,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表哥每次来我家最爱捧着收音机听相声,不时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这笑声对童年的我非常有吸引力。好奇心促使我想弄明白表哥因何会笑得前仰后合,而没了大学生的斯文了。我就去听相声,但毕竟年龄尚小,领会不了相声段子里的包袱,表哥笑,我也跟着笑,但我不明
白为啥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马季到了合肥,和赵炎说了很多知名的相声段子,在省电台里被来回地播出,特别是在《听众点播》节目里点播率非常高。有中学生点播马季的相声《地名学》,说听了对地理考试有帮助。不过,只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我还不用考地理,所以最爱听的是马季的《百吹图》。马季的那句“马季马老先生他也来了?”和赵炎的反问“这位吹着吹着怎么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我觉得非常经典,特别是结尾一句“我们吹牛人都不要脸了!”讽刺真是入木三分!由此,我迷上相声,成了马季先生的粉丝。

  1987年的春节晚会,马季和他的一帮弟子表演了相声《五官争功》,应该是他相声表演的一个高峰。尚未通上电的乡村老家,没有电视可看,我还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第一遍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而后,每听一遍我都会笑,尽管我后来都能跟着说出里面好多台词,但我听着还是乐。马老先生把成语都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那年我正读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就像如今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但马季的相声给了我笑声,让我学习起数理化不感觉那么枯燥。后来,我听一位专攻文学的同学说他在《人民文学》看到过全文发表的《五官争功》,是文学中的精品!

  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马季先生是在1989年的春晚,他带了一个徒弟刘伟表演了一个段子,名字记不清楚了,但记住了马老先生的长相。此后,相声逐渐被小品取代,人们更容易说出赵本山、黄虹的名字,即便提起相声,人们更多提及的是冯巩。马季老先生老了,颐养天年了,似乎没再说什么新段子。我也与时俱进爱看小品了,但在内心深处却给相声留有一席之地,偶尔在电视里看到马季先生表演的传统段子《打电话》为之笑倒。在斯琴格日乐没翻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之前,我就跟马季学会了“哪怕滩险弯又多”。

  看过朱军在《艺术人生》专访马季的节目,知道这位笑的使者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中历经苦难,却能笑对人生,把笑声洒遍大江南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