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太湖县野猪咬死人 地方狩猎队面临法律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1:13 新京报
安徽太湖县野猪咬死人地方狩猎队面临法律困境

林业局查爱武知道组织这支狩猎队其实并不合法。本报记者孙勇杰摄

安徽太湖县野猪咬死人地方狩猎队面临法律困境

太湖县野猪泛滥致使山民田地荒芜。刘珂摄


    本报讯 (记者 孙勇杰) 安徽太湖县因山林开发过度,生物链断裂,致使山林野猪泛滥。当地村民频繁遭受野猪侵袭,太湖县庄稼绝产,并于去年发生野猪咬死人事件。

  今年12月,该县林业局成立狩猎队捕杀野猪。但野猪属于三级野生保护动物,按国家规定只得在狩猎区内捕杀。当地林业局官员也知道,狩猎队不合法,只是过度措施。

  郝秀西的父亲在1年前被野猪咬死。

  郝秀西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身体被咬烂,被撕开很深的洞,可以看见内脏。”

  郝秀西是安徽太湖县的山民。这里的村镇大部分窝在山里。郝秀西说,尤其这两年,白天都能看到成群的野猪跑,它们吃庄稼,“像翻土机。”

  野猪已经在太湖县造成大面积粮食绝产。

  在山民频繁要求下,太湖县林业局于12月1日成立了首支狩猎队,捕杀野猪。对于这支狩猎队所能起到的成效,查爱武有保留意见。

  查爱武是太湖县林业局林政股股长,也是狩猎队主管人。他很清楚,这支狩猎队本身有着不合法的性质。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野猪属于三级野生保护动物,只能在国家规定的狩猎区内捕杀。太湖县并不是狩猎区。

  “成立狩猎队至少对当地山民的情绪是一种安慰。”查爱武说。

  猪群过田地荒

  刮风时,成群的野猪黑压压一片在山上乱跑,它们能将埋在土里的种子都吃掉。

  太湖县狩猎队队长叫蒋继华,浙江绍兴人,是太湖县西施矿业公司的老板。

  12月21日,蒋继华带领队员在山上打了3只野猪。“从成立到现在,一共捕杀了八九头。”

  山民郝丹霞知道山里的野猪远不止这些。

  郝丹霞出生在这山里。她说,以前根本就没见过野猪,也是这两年,野猪成灾,“山上刮风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野猪在乱跑,黑压压的一片。”

  以前,野猪只是夜里出来。现在即使是中午,太阳很好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出来。村民天天都能看到野猪。

  野猪大面积地祸害庄稼,从3年前就开始了。

  郝丹霞所在太湖县圣迹村位于山的高处。那里最常种的作物是红薯和小麦,产量高,也能保证温饱,但是,这两种农作物,恰恰是野猪最爱吃的。

  往年,郝丹霞家的地里,红薯一年能产2000多斤、小麦1000多斤、油麦菜几百斤,但是这两年,家里都不敢种红薯了。

  “种了也是白种,2000多斤的红薯,还不够一群野猪一晚上祸害的。”郝丹霞有些无奈地说。

  越来越厉害的“猪患”,改变着村民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

  “野猪成了‘耕田机’、‘翻土机’,连空地都会用鼻子拱得翻过来,它们把埋在土里面的种子和往年遗留在土里的粮食都能全部吃光。有些地方荒的田地有1/3左右。”

  12月20日,村支书周春平说。

  野猪毁了圣迹村高处的农作物。低处的水田又因为修水电站,整个水系被破坏,水源枯竭。周春平说,天灾人祸,已经让曾经的模范村,重新返贫了。

  当地村民多次上访请愿,未果。为缓解调解矛盾,从去年开始,村里干部就开始领着村民,开垦一些野猪侵害较少的荒地作为农田,并准备迁移受灾严重的村民。

  “地不能种了,基本没有补偿,还要交农业税,我们只能偷偷开新地,迁移村民。”周春平说。

  电网一夜捕获40头

  太湖县山民曾用土制鞭炮、电网和猎枪等多种手段预防野猪。

  能看到蒋继华带着狩猎队在村里活动,郝丹霞还是感到很欣慰。郝丹霞说,我们看到有一支政府组织的狩猎队,当然高兴,“起码我们受野猪伤害的事情终于有人管了。”

  郝丹霞说,以前野猪只要逃上屋顶,冲它们吆喝几声,吓唬吓唬。但野猪根本不怕,回头看看人,慢悠悠地走了。

  自从去年郝秀西父亲被野猪咬死,村民们更加惧怕野猪了。郝丹霞说,白天都几个人一起上山砍柴,提心吊胆的,见到野猪什么都不管了,就拔腿没命地跑。

  为了阻止野猪入侵,山民用尽了他们能想到的办法。

  前两年,野猪刚开始毁坏庄稼的时候,山民点过鞭炮,两个月后,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对野猪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现在还有‘雷子’的,一种用大量烈性炸药填充的爆竹,有人小臂那么粗。”查爱武说,这种只要换个铁容器就是民间打猎用的“土炸弹”的大爆竹,一爆炸声音能震聋人耳朵,“现在也就这样的声响能吓退野猪了”。

  “满山的老虎夹子,晚上还用土炸弹炸,最极端的是放火烧山赶野猪,这样的事情在农村也出现过多次。”周春平说村民发现最有效的方式是用电网打野猪,“电网是现在最有效的,一个电网一晚上,最多的能打到40多头野猪。”圣迹村曾经的猎手老吴说。

  但是,电网危险性大,当地曾经发生过数起电网伤人的事件,公安部门严令禁止私拉电网。现在,山民用电网的也很少了。

  当地山民曾经最多的是用土枪来保护自己。两年多前,那种一人多高的土枪,曾是山民家里的普通物件,装铁砂、钢珠,散射威力很大,也有结队打野猪的。

  但是,后来连续出了两起猎手把人当野猪打了的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

  公安部门在加强枪支管理的时候,特别关照了猎枪的没收,私藏猎枪也成为违法行为,被查处后,至少也要几千块的罚款。

  如今,山民几乎都没枪了。

  生物链断引发猪患

  老虎和豹子的绝迹使得野猪没有了天敌,加上山林过度开发,致使野猪数量剧增。

  老吴在圣迹村做了20多年猎手。1998年年底,他的猎枪上缴了政府。对于蒋继华的狩猎队,他的看法和郝丹霞不同。

  老吴认为,这支狩猎队只停留于形式,“他们一般在一个镇就待5天。

  他们走了,野猪还是要回来的。”

  而且对山里的情况,老吴觉得自己比狩猎队更熟悉。他知道哪儿野猪多,哪儿少。

  “一猪二熊三老虎。”

  老吴说,老虎和豹子都是野猪的天敌,“以前山里有豹子、成群的狼,再往前还有华南虎。”老吴烟叶子缓缓地燃着。

  这50年里,华南虎早已绝迹,豹子也是很难见到,老吴最后一次捕到豹子,是在八九年以前了。

  没有了天敌,甚至连食物的竞争者———狼都没有了,生物链被彻底破坏。

  “野猪一窝就六七个,一年好几窝,没有天敌遏制,增长太快了,现在太湖县境内少说也有18000头野猪。”林业局查爱武说。

  野猪目前已经遍布太湖县所有村镇了,连离县城不到十公里的花庭湖景区,都经常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野猪到水库边喝水,然后又浩浩荡荡地跑进山里。

  “附近地区,有些山林开发的比较严重,开矿的炸山,经常听到跟炸雷似的。”老吴说,山林开发也把野猪赶了过来,让这一块山区的野猪数量急剧增加。

  虽然早有专家指出野猪数量增加并不是生态环境好转的象征,甚至是生态继续恶化的结果。

  但是,在这个深山中沿途都有一次性筷子加工作坊的地方,政府官员并不承认,森林过度开发,生态链继续断裂,是造成野猪入侵的一个原因。

  “一定要熟悉当地情况,才能有效地遏制猪患。”老吴希望自己能再次拿起猎枪。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