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更协调才能更好更快——湖北2006年经济运行的述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8:24 荆楚网-湖北日报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06年的湖北经济,走出了一段又好又快的发展轨迹。

  一、精彩的开局

  今年一开年,我省经济就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钢铁、汽车、电力等几个支撑我省近几年工业增长的主要重工业行业都出现了市场关系的重要调整,需求回落,价格下跌,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仅增长18.2%,比上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

  这是近几年来湖北经济运行中少有的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我省经济的持续能力:占全省工业增加值70%以上比重的重工业增长放缓,全省经济还能否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现实的回答令人振奋。从一季度开始,曾经多年疲软的轻工业出现了全新的势头,明显超出重工业的增速。1-10月份,轻工业增加值的增幅累计达到25.4%,高出重工业增幅7.2个百分点。而在前几年,规模以上轻工业的增速始终低于重工业1.3-14.4个百分点。

  轻工业的加速发展,不仅迅速填补了重工业增速回落留下的空当,而且开始改变着我省工业的增长结构。近几年来,我省工业始终存在着增长点过少的问题,主要靠汽车、钢铁、电力等少数重工业行业轮流成为增长的主要支撑。有关数据显示,仅交通制造一个产业曾一度对全省工业新增增加值的贡献率达60%以上,钢铁、电力两大产业的贡献率也曾达到40%以上,而同期绝大多数产业的贡献率却在1.5%以下。这种严重不平衡的增长结构影响了即期工业增长的速度,成为我省工业增长持续几年低于中部周边省份的一个重要因素:2005年,中部多数省份都是轻重工业两条腿同步快速增长,甚至轻工业增速还高于重工业。严重不平衡的增长结构也极易带来增长的波动,我省2003年工业增幅曾明显落后于全国,就同当年汽车产业从上年的增长高峰迅速滑落密切相关。增长结构的不平衡还不断加剧着企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少数大企业的扩张与多数中小企业的疲软并存,少数城市的快速增长与其它地区的相对迟缓同在。这些不能不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增长的效益。与少数行业和大企业高增长相关,全省工业新增利润也向少数行业和大企业高度集中,2004年钢铁和电力两大行业集中了全省工业新增利润的80%,全省大企业集中了全部工业利润的60%。不仅如此,上游产业的高额利润给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显然,日益失衡的增长结构,越来越成为制约我省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的一个基本矛盾。克服这一矛盾,也越来越成为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今年全省轻重工业增长格局的变化,推动我省增长结构向着相对均衡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前三季度,全省轻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0%上升到24.9%,轻重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底的27.3:72.7调整为今年10月底的28.64:71.36。特别是电子信息、家电、食品、纺织服装等消费品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对于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强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增长结构趋向协调的同时,企业和区域的增长结构也都有了积极的变化。1-10月,全省中小企业主营收入增长30.9%,比大型企业高出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50.3%,比大型企业高出47.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近8年来最好水平。轻纺产业和中小企业的走强明显带动了县域经济,今年上半年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9.64%,高出全省规模工业增幅8.24个百分点。

  增长结构的优化,对全省经济的持续向好产生了重大的基础性作用。2006年,湖北经济无论在速度还是效益上都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全省工业增速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1%,比上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

  ———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前三季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7.75,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1-10月工业利润增长15.5%,亏损额的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53.8个百分点。在全国80%的工业利润都集中在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型产业,多数下游产业都面临成本上升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我省工业运行的效益应是难能可贵的。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前三季度新增就业人员达到5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近5万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3.5%,是近几年的最高增幅。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同样是近几年来的最快增长。

  ———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1-10月,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改变了落后于全国的状况,创造了199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前三季度,全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6%,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更令人关注的是,由于轻纺等消费品工业的走强,全省消费增长与工业增长的相关性有了明显提高。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速。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合理较快增长的势头。前几年高度膨胀的钢铁、汽车等产业的投资增幅大幅回落,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而同时,具有明显增长空间和优势的产业(如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基础的食品、纺织以及石化等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投资增长迅速,投资结构基本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导向。

  种种数据都在证明,2006年是湖北经济近十年以来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年份。经历了近几年艰难转型、克难奋进的过程后,湖北经济已经渐入佳境。2006年,正是湖北“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发展周期的一个精彩开局。

  2006年湖北经济的出色表现,并不是靠客观条件、资源优势等“天时、地利”的眷顾,而是在主要支柱产业面临重大市场挑战、宏观环境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主要靠增长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带动了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区域发展等各方面趋向协调;经济结构协调性的增强,更带来了经济运行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效益。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结构的优化,是真正在市场导向下由市场主体自主推动实现的,它表明,我省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正在日益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些,都是经济运行机制更为深刻的变化,它正在为我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奠定日益坚实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湖北发展呈现更多的精彩。

  二、更协调,才能持续向好

  在湖北经济渐入佳境的同时,宏观环境也正在进行着调整。针对全国经济依然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按照“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的方针,采取了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健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既好又快的发展作为主题,为明年的经济工作明确了思路。湖北经济必须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总体指导方针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必须看到,我省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与全国发展的步伐存在差距。尽管我省连续3年保持了11%以上的较快增速,但从总体上讲在这一轮增长高潮中我们的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全国。按现价计算,全国2005年的GDP比2001年增长了0.66倍,而我省仅增长0.5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省投资增幅连续4年低于全国、工业增幅连续15个月低于全国有关。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比2001年增长了1.55倍,而我省仅增长0.87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83倍,而我省仅增长0.83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列第27位。而同一时期,中部的河南、江西、湖南、安徽、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83倍、2.49倍、1.21倍、1.84倍、1.76倍,均大大高于湖北的水平。显然,我省和全国的发展轨迹并不同步,呈现出一种“错峰式”格局,还必须继续“补课”。我省自身的诸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需要经济继续既好又快地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重要战略支点”更是我们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步伐。

  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2006年经济运行给我们的一个最重要启示,就是“更协调,才能更好更快”。湖北近几年来的发展一再证明,通过优化结构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决定湖北发展速度和效益的一个关键。当增长结构严重不平衡时,我们发展的动力就明显不足,各方面的不协调也随之加剧。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以及导致湖北在全国新一轮增长周期中的相对滞后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此相关。而当2006年真正迈出了增长结构调整的实质性步伐,一个个具有成长性的产业群开始形成时,经济的协调性明显加强,湖北经济也随之开始步入了“既快又好”的新境界。

  毫无疑问,我们的发展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制约因素。钢铁、汽车、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在2007年的市场需求很难有大的突破,要保持工业持续的既好又快的增长,仍需要继续在优化增长结构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湖北工业投资的力度,必须从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入手,使其与增长结构的优化基本一致。

  我国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使湖北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更加突出和紧迫。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处理好投资、消费与出口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这些基本的政策导向,将决定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着力点和走向,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湖北经济的进程。由于我省产业结构和能源资源结构的错位,节能降耗的艰巨任务必然提出结构调整升级的紧迫要求。而扩大内需特别是强化消费拉动的导向和趋势,对湖北既是重大机遇,更是尖锐挑战。

  湖北地处我国内陆中心,具有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消费市场独具活力,天然就是一个内需型的经济区域。我国转向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轨道,对湖北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但是,在近几年全国经济高涨的潮流中,湖北对内需增长并不敏感,不仅投资增幅整体上低于全国,而且消费的增长也落后于全国。2005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1年增长了0.71倍,而湖北仅增长0.65倍,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25位;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则由过去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六位下降为2005年的第九位。

  消费扩张的迟缓,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密切相关,居民收入又与就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水平密切相关。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两者后面都有一个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路径的问题。不同的产业结构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是不同的。我省长期以来群众就业和收入增长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就同长期偏重型的产业结构、过于依赖少数重工业产业和国有大企业,消费品产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群众创业发展不力有关。

  在计划经济时期,居民收入主要是个分配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居民收入水平不仅决定着消费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需求,因为市场经济中投资主体在民间不在政府。“民富”才能需求高涨,经济活跃,国家富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决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本要求。面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基本趋势,我们必须把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协调,才能更好更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省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真理,更是我们今后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三、将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持续推向深入

  2006年的开局拉开了我省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序幕,2007年的各种环境条件都要求将这一过程持续推向深入。

  从我省实际出发,必须在产业结构上坚持投资品和消费品工业并举,在企业结构上坚持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在区域发展上坚持城市圈一体化战略和加强县域经济双轮推进,在企业生成机制上坚持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密切结合,切实在“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1、顺应市场导向,积极推进全省产业结构、增长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方面,必须大力促进老的支柱产业狠抓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升应对新形势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要在扶持新的高成长产业、高成长企业上下更大的功夫。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努力探索在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路径,着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克服中小企业成长的金融、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为全省发展奠定更加富有活力和成长性的基础。

  2、要在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注意投资结构的优化,大力提高工业投资的比重和效率。我省投资增幅虽然高于全国,但由于经济的滞后性,我省近几年来的投资率都低于全国,因此这种较快增长仍处于合理的范围。今年以来全省投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工业中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则是负增长,因此投资结构也基本符合国家的导向。从湖北发展的需要出发,仍然要把加大投资力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要针对制造业薄弱的问题,将加大投资力度同优化投资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要深入分析未来的市场关系和需求弹性,分析我省乃至中部的产业发展优势,分析国内产业区域性转移的基本特点和态势,分析克服我省深层矛盾的基本需要,将具有高成长性的产业作为加大投资的主要方向,使投资结构的优化成为产业结构、增长结构优化的先导。这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导向,更是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如我省和中部具有明显发展优势的纺织、食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体现消费趋势的电子消费品,国内需求巨大的化工产品等,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要积极引导产业投资向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集聚,将投资结构的优化与区域布局的优化结合起来,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主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省产业的集聚水平。在国家加强对投资和信贷调控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培育民间投资的力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我省的自主性、市场性投资能力。

  3、要在继续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和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深入,居民收入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意义日益凸现,将成为国家调控目标的一个重点。适应这一趋势,必须把强化消费拉动作用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一方面要将就业优先、大力提高居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特别要把推进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领域,大力提倡和支持全民创业,稳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另一方面则要在推进我省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努力形成消费到生产到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和电子商务,优化消费环境。

  4、在国内生产要素特别是能源和重要资源价格水平将明显提升的形势下,要更大力度地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5、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在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而这些结构性矛盾长期不能有效克服,一个主要根源在于旧体制机制的惯性。加快政府改革步伐,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在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机制和途径,对于湖北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方面,我们既有不少老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也有不少新问题正有待探索和破题。(执笔梁亚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