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攻防合一 鞍山力保食品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8:38 千华网

  

攻防合一鞍山力保食品安全
2006年的鞍山,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已进入了系统化监管阶段,练就出一套“攻防合一”的战略战术:主动攻击假冒伪劣,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制定监督管理细则,长期监控果蔬安全,快速应对食品风波。

  主动出击 剑指假冒伪劣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一年以来,鞍山各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执法检查是绷紧了一根弦不敢放松,本报对此的报道就达到20余篇。熟食、点心、酒水、糖果、调味品……锋利的执法之剑直指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把假冒伪劣堵在“窝”里

  ◆1月23日,铁西质监部门将600箱“黑饮料”挡在春节市场门外,查封了没有生产资格的加工企业;

  ◆3月10日,铁西工商部门在兴盛地区发现一食品加工点,其出售的汉堡长了绿毛,一批10日生产的面包生产日期却是11日;

  ◆5月29日,千山区质监部门在北地号村发现,一个院套里有来自河南的一对夫妻在简陋肮脏的环境里徒手制作出标称“河南”产的腐竹,现场发现大量“问题腐竹”;

  ◆7月6日,一可疑仓库被市工商局和工商铁东分局按住,用来存放商品的仓库怎会有打印生产日期的打码机,怎会有大量名牌食品标签,而即将过期的调味品又被泡在水中,记者采访得知那些名牌企业从未将标签给过他人;

  ◆8月1日,立山质监部门在一户民宅里发现有人制造“红梅味精”,假冒他人厂名、厂址和品牌,卫生环境极差,现场不仅查获了所有的半成品和成品,还发现了“红梅味精”、“莲花味精”、“太太乐鸡精”包装袋千余个;

  ◆12月15日,鞍山市质监部门在七岭子一家啤酒厂挖出8000余箱“早产”至少半个月的啤酒,而且规模并不算特别大的厂子竟能同时生产17种啤酒……

  拉网排查普遍性问题

  ◆2月到3月,鞍山卫生部门针对学校食堂和学校周边的“小饭桌”进行拉网式检查,一所不消毒餐具且重复使用的食堂被停业,对存在问题的部分食堂当场下达整改意见书;

  ◆8月10日,鞍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始组织对全市40余处马路市场的食品卫生问题进行全面检查,目前已取缔一大型露天市场;

  ◆10月,鞍山市工商局对全市大中型超市进行全面调查,诊断出“六大病症”,工商部门召开专门会议整顿超市经营状况……

  数据说话加强科学检测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了解市场极其重要,而科学检测数据是最有力的武器,今年无论是大范围定检,防微杜渐的监督抽检,还是省级的抽检都做到了“以数代言”。

  ●1月,去年春节前夕,工商部门对市场上的蔬菜粮油进行抽检,全部合格的结果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4月28日,工商部门在“五一”前对蔬菜进行的检测也得出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7月,鞍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发现有的“无糖食品”蔗糖超标13倍,本报与质检所联合推出免费检测无糖食品活动中,在市民送检的样品中检测出六成没过关;

  ●8月,质监部门抽检六种蜂蜜里两种有问题。

  ●9月,质监部门对月饼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还不错,同时省工商局抽检出台安出产的一种饮料严重不合格。

  ●质监部门全年一直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监控,上半年发现八成面包和六成矿泉水存在问题,而目前综合全年情况,米面油表现最好;

  ●在工商部门每季度的监测中,豆制品问题突出,年底前的检测又发现4种乳制品检测不合格,最严重的霉菌数超标8倍。

  政策当先制度挡住漏洞

  完善、细致的制度是食品安全全面监管的前提,也是基础。本年度,各相关部门结合鞍山本地情况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或管理办法。

  ▲6月2日,鞍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处公布了“问题食品召回制”,如果有企业被检测出不合格现象将被责令召回产品,如果连续两次在省抽检中不合格,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6月13日,鞍山市政府发布《鞍山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用蓝、黄、橙、红的预警级别分别对应危害程度不同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哪个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各相关部门就采取相应的行动联合应对;

  ▲8月3日,鞍山质监部门将《鞍山市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从试运行阶段进入全面施行,将食品安全监管按照区域特点划分,专人、专项监管;

  ▲8月17日,鞍山市工商局公布“不合格商品强制退市制度”,指出如果工商部门或其他权威机构发现有抽检不合格商品或能给消费者带来人身伤害的商品时,向各销售者发出停止销售、购进通知后,销售者应立即自检自查,若有此商品存在,应在3小时内下架退市。

  长效监控农残报告发言

  2005年6月,本报与质监部门联合推出栏目“每周农残独家报告”,到目前为止已经刊出74期,其中2006年度截至目前共有47期报告见报,为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数据。

  鞍山质监部门在宁远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四方台果品批发市场的驻市检测站天天对入市的果蔬进行检测,截至12月21日,本年度共检测蔬菜22595个批次,其中2133个批次不合格,总体不合格率为9%。其中,西芹17次登上了“黑榜”老大,成为本年度“最黑”的蔬菜,这些被检测不合格的西芹都是从沈阳以及周边地区进入鞍山的。相对于蔬菜,水果的情况好了不少,共有2750个批次水果被检测,其中29个批次不合格,总体不合格率为1%。虽然在2006年只有少数水果出现不合格现象,但桃子曾7次登上“黑榜”,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南洋梨、香水梨、蟠桃、橘子、山杏也曾偶尔出现100%不合格。

  快速应对平息食品风波

  今年引起全省甚至全国震动的食品安全风波并不比前两年少,尤其在四季度,“涉红”咸鸭蛋、“有毒”多宝鱼、达利园“水银事件”轮番轰炸,但鞍山地区受到的波动却并不是很明显,这与各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商家的积极配合不无关系。

  ■“可比克”事件1月,2006年刚开篇就出现了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出产的可比克“薯我”系列4种产品被检测铅超标。事件发生后,鞍山各超市立即主动将问题食品下架,还有的大型超市表示可以给消费者退货。

  ■问题淀粉4月,营口地区发现有市场销售的食用淀粉竟然标注的是工业标准号,一时间全省哗然。鞍山工商、卫生部门立即行动,对全市的超市、商场、饭店等处进行了检查,果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问题淀粉被当场查扣。

  ■福寿螺风波7月,一则关于“福寿螺在北京毒倒多人”的报道在鞍山市民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卫生部门的监控下并未发现鞍山有福寿螺中毒的病例。

  ■“雅士利”事件9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10种奶粉检测不合格,其中包括知名品牌“雅士利”,其中老年奶粉的铁和维生素B1实测值与标志不符。鞍山工商部门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检查“问题奶粉”。

  ■“涉红”咸鸭蛋11月,“涉红”咸鸭蛋事件发生后,鞍山工商部门立即在全市范围内的市场里抽检了35个批次咸鸭蛋送检,未发现可疑产品。在全国各地陆续检测出“涉红”咸鸭蛋时,鞍山市场一直波澜不惊,只有一种外地检测出的“涉红”咸鸭蛋品牌在鞍出现,商家也迅速做出反应,立即下架。

  ■达利园“水银事件”

  11月,有沈阳的高中学生在达利园巧克力蛋糕中吃出了水银珠,虽然不知道是有人恶意投毒还是厂家管理不善,但由于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距鞍山颇近,因此给鞍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省里启动紧急预案的时候,鞍山地区相关部门紧急行动,检查中没发现同批次产品,为了保险起见,同品牌同类型食品均被下架。

  ■“有毒”多宝鱼11月是多事之月,上海又传出,多宝鱼被检测出有多种禁用药物。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宝鱼价格较昂贵,普通市场少见,一般直接进入中高档饭店。事件发生的前后一段时间,鞍山对此未生波澜。

  ■桂花鱼事件11月底,多宝鱼事件还没消停,香港地区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对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11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呼吁暂时停食桂花鱼。多次鱼类风波,让部分人产生了畏惧,为此鞍山在检测当地淡水鱼合格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行淡水鱼产地追溯制度,要求淡水鱼“持户口”上市。

  记者 吕洁

  图:食品存放仓库竟然有大量名牌调味品标签。(资料图片)

  记者 张欢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